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机关报。1931年12月11日在江西瑞金创刊。邓小平(遵义会议后改陆定一)主编。四开四版,不定期出版。1933年3月改为三十二开油印本,同年8月6日恢复出版四开铅印报纸。内容有社论、要闻、专电、前线通讯、战绩、捷报...
民国初年的政党。1913年袁世凯示意成立御用的公民党后,国民党和进步党部分成员张耀曾、谷钟秀、汤漪、杨永泰、沈钧儒、丁世峄、李国珍、蓝公武等,于10月21日组成民宪党。主张“贯彻民主精神,励行立宪政治”,反对立党图私和政府逸宪行为。同年11月被袁世凯取缔...
官署名。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由巡警部等归并成立,系清末中央政府公安、内务、民政的最高行政机关。分承政、参议两厅和民治、警政、疆里、营缮、卫生五司。设尚书、侍郎等官职。1911年(宣统三年)改称大臣、副大臣。辛亥革命后,改设内务部。...
义和团中的女青少年组织。活动于山东、直隶一带。有独立的坛口,往往附从或接受某一总坛领导。成员大则十七、八岁,小则十一、二岁,着红色衣履。首领称大师姐、二师姐等。主要承担部分医护、后勤、宣传等工作,有时也上阵打仗。老妇、孀妇、成年妇女分别有“黑灯...
1926年1月1日至19日在广州举行。出席代表二百七十八人,其中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代表一百六十八人,占代表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共产党员吴玉章任大会秘书长。大会分析了国内外政治形势,决定进一步贯彻执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给参加西山会议的...
咸丰年间部分天地会起义军的别称。因头裹红巾或腰束红带,故得名。又自称“红兵”、“洪兵”,被清朝当局称为“洪匪”、“红头贼”。以1854年(咸丰四年)陈开、李文茂率领的起义军为代表。其它如湖南朱洪英起义、上海小刀会起义,也常称红巾军。...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由孙中山主持在广州举行。出席代表一百六十五名,其中有共产党人李大钊、毛泽东、谭平山、瞿秋白、林祖涵(林伯渠)等。大会通过了有共产党人参加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
官名。辛亥革命后,部分省置设。1913年1月《划一现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公布后,各省遍设,名义上由中央任命,为一省行政最高长官,但实际上常受地方实力派掣肘。1914年5月,被袁世凯改为巡按使。...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出席代表二十人,代表党员九百九十四人。大会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民族革命运动中的地位,指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重要性。大会总结了国共合作一年来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开展群众运动的计划,并决定在全国建立和加强党...
全称“中国民主社会党”。1946年8月在上海由国家社会党和民主宪政党合并组成。设中央组织委员会,张君劢、伍宪子分任正副主席。其主张由原来的“国家社会主义”改为“民主社会主义”。提出“民主主义的政治”,“社会主义的经济”,企图建立超阶级、超党派的政府...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机关刊物。1928年11月24日在上海创刊。第一至第二十二期为周刊,后每周出刊二次。每期约一万五千字。辟有社论、转载、国内消息、国际消息、问题与回答、短斧头(政治讽刺小品)等栏。内容多为共产国际的指示,党中央的报告、决议、...
清末革命派著名报纸。1910年(宣统二年)10月11日由于右任创办于上海。系《民吁日报》改头换面的延续。日刊。社长于右任,编辑与撰稿人有宋教仁、范光启、景耀月、章士钊、叶楚伧、张季鸾等。以唤起国民责任心,提倡国民独立精神为主旨。分论说、批评、纪事、杂录...
官署名。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为举办巡警(警察)而设,由原工巡总局改易而成。置尚书、侍郎等官职。分警政、警法、警保、警学、警务五司。掌管京城内外工巡事务,并督办各省巡警。1906年改归民政部。...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八十四人,候补代表三十四人,代表党员四万多人。大会正确地肯定了中国社会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现阶段的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指出当前的政治形势是处在两个革命高潮之间,总任务不...
官名。北洋政府时期对拥有两省以上的实力派军阀的一种临时性安排。没有统一制度,形式上属陆军部管辖,设使署节制区内军队。一般分两类:一是省区性的,有粤闽、两广、两湖、闽浙、东三...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举行。出席代表八十人,代表党员五万七千九百多人。这次大会的目的是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总结经验教训,指出中国革命今后发展前途和确定党在当前紧急时期的方针任务。大会接受了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革命问题...
民国初年的政党。1912年8月27日由共和建设讨论会、中华共和促进会、国民新政社、共和统一党、共和俱进会等联合组成。政纲为普及政治教育,拥护法赋自由,建设强固政府,综核行政改革,调和社会福利。图谋建成共和党和国民党以外的第三大党,在拥袁前提下实现组阁。...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举行。出席代表三十多人(其中有表决权的十九人),代表党员四百二十人。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国共合作问题。大会接受共产国际中央执行委员会有关在中国实行国共合作的决议,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统一战线,在...
官名。1914年5月,袁世凯改民政长为巡按使,系各省行政长官,由中央任命。1916年7月,总统黎元洪将其改称省长,制度上无变化。...
即“中华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