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德意志共和国。1919年德国社会民主党右翼建立的共和国。因采用《魏玛宪法》,故名。1918年12月16~21日右派社会民主党控制的全德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把行政权和立法权全部移交给艾伯特政府的决议。艾伯特政府于1919年镇压了柏林1月起义后,于1月19日举行国民议...
全称是《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1922年2月6日在华盛顿会议结束时签订。公约通过牺牲中国的利益来调整帝国主义在华的殖民利益。其中指出“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的完整”,但却又规定“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
即《五国海军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了设法限制竞争对手,打击日本海军在太平洋的优势地位,由美国建议,于1922年2月6日,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规定各国的主力舰比例是: 5:5:3:1.75:1.75。海军协定使英国被迫承认...
简称国联。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通过的《国联盟约》于1920年1月成立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日内瓦,先后加入的国家有63个。主要机构有:大会、行政院、秘书处,附设常设国际法庭、国际劳工局等。美国原来是提议成立国联的国家,但因同英、法...
亦称军事共产主义。在苏俄1918~1920年国际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实行的一种暂时性质的政策。在国内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和物资极端缺乏的条件下,为了使有限的物资合理分配使用,保证红军对敌作战的需要,苏维埃政府颁布一些特殊法令,做出一些规定。主要内...
苏维埃俄国工人阶级在国内战争时期和过渡到和平建设的时期,为保证战争胜利和恢复国民经济而自觉进行的无报酬劳动。1919年5月7日,莫斯科-喀山铁路分局职工提出以实际行动战胜高尔察克的口号,5月10日(星期六),共产党员和群众在业余时间里无报酬的工作一班。这个...
即《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苏维埃俄国同德国、奥匈帝国、土耳其、保加利亚于1918年3月3日在俄国的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城(今布列斯特)签订的和约。十月革命胜利后,为集中力量巩固苏维埃政权,必须摆脱帝国主义战争,于是采取妥协政策,与德国等国签订了和约...
俄国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关于土地问题的第一个立法文件。1917年11月8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它宣布废除土地私有制,确定土地、矿藏、森林、水流等为国家所有,没收地主、皇宫、寺院、教堂的土地,连同耕畜、农具、庄园建筑和...
苏维埃政权第一个对外政策纲领性文件,由列宁起草,1917年11月8日在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通过。它谴责帝国主义战争是“反人类的滔天罪行”,呼吁一切交战国政府和人民就正义或民主的和平进行谈判,立即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主张废除秘密外交;...
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巡洋舰。1900年建成下水。1916年因作战受伤送到造船厂修理,舰上的水兵在工人的影响下趋向革命。1917年二月革命时,舰上水兵起义。十月革命前夕,拒绝临时政府阴谋使其离开彼得格勒的命令。11月6日,接受革命军事委员会指示,占领尼古拉耶夫桥,...
1917年4月16日(俄历4月3日),列宁经过长期流亡之后,回到彼得格勒。第二天,列宁在塔夫利达宫召开的布尔什维克会议上作了《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发表于1917年4月19日的《真理报》上,因其发表于四月而得名。提纲明确指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
第三世界国家领导的奉行独立自主、和平、中立和不结盟政策的国际性政治运动。1956年7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发表联合声明,拥护和平共处原则,反对参加对立的军事集团。1961年初,铁托访问非洲九国,建议召开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同...
越南人民反对美国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1954年《日内瓦协议》签订后,美国为取代法国殖民者在越南南方的地位,在西贡扶植傀儡政权,激起了越南南方人民的反抗。1960年12月,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成立。1961年2月,各地人民武装力量统一组成“越南南方人民解放武装力...
亦称“柏林会议”。为了巩固对法西斯德国的胜利和加速结束对日战争,1945年7月17日~8月2日,斯大林、杜鲁门、邱吉尔(7月28日后为新任首相艾德礼)在德国柏林郊区波茨坦举行了战争期间最后一次三国首脑和外长会议。会议通过了处理德国问题的原则和其它有关的决定...
1942年6月4~6日,日本和美国舰队在中途岛海域发生的一场激战。为了摧毁美军在中太平洋的海军主力, 日本出动舰艇350艘、飞机1 000架、官兵10万人,在山本五十六率领下发动了空前规模的中途岛战役。结果日本海军遭到惨败,损失4艘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和数百架飞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军攻克柏林的战役,是苏军对法西斯德国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该役,苏军投入约250万军队、6 250辆坦克、41000门火炮和7 500架飞机。为了阻挡苏军进攻,德国也集中了约100万军队,1 500辆坦克、上万门火炮、3 300架飞机,构筑了三道防线进...
又称“克里米亚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重要的国际会议之一。1945年2月4~11日,在德国法西斯败局已定时,斯大林、罗斯福、邱吉尔,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再次举行三国政府首脑会议。会议内容为:〈1〉处置德国问题。决定在德国投降后,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
1944年6~7月,英、美军队在法国北部诺曼底地区对德军进行的登陆战役。1943年5月,英、美华盛顿会议决定,于1944年5月在西欧开辟第二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重要国际会议之一。1943年11月22~26日,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会上商讨了联合对日作战计划以及击败日本后如何处置日本等问题。会后在12月1日发表了《开罗宣言》。宣言指出:三国对日作战的目的在于制止和惩罚日本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重要国际会议之一。1943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之年。在苏联、北非、地中海、太平洋等各个战场上,反法西斯国家都取得了战略进攻的主动权。在这种形势下,苏、美、英三国商定召开政府首脑会议,商讨加速战争进程和战后共同关心的问题。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