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而有信
华歆①逃难。
【注释】 ①华歆:汉末三国时期名士,曹魏大臣。
【典故】 《世说新语·德行》载:华歆与王朗一起坐船逃难时,有个人想一同登船避难,华歆表示为难,不想同意。王朗说:“船上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他上来?”那人便上了船。后来强盗追到了,王朗想丢下那个人。华歆说:“先前之所以不同意,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既然已经答应了他,怎么能因为情况紧急就扔下他呢?”于是仍带着那个人逃跑。
【评说】 世人曾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行为的优劣。一般认为王朗接纳搭船者在前,抛弃逃难人于后,是出尔反尔,轻诺寡信,自然属于“劣”。而华歆对求助者虽然开始时表示为难,但是最终不相弃,是一诺千金,不答应则已,答应了一定做到,当然属于“优”。这种评价值得赞同,因为至少它提倡和宣扬了做人的一条准则——言而有信。
【注释】 ①华歆:汉末三国时期名士,曹魏大臣。
【典故】 《世说新语·德行》载:华歆与王朗一起坐船逃难时,有个人想一同登船避难,华歆表示为难,不想同意。王朗说:“船上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他上来?”那人便上了船。后来强盗追到了,王朗想丢下那个人。华歆说:“先前之所以不同意,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既然已经答应了他,怎么能因为情况紧急就扔下他呢?”于是仍带着那个人逃跑。
【评说】 世人曾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行为的优劣。一般认为王朗接纳搭船者在前,抛弃逃难人于后,是出尔反尔,轻诺寡信,自然属于“劣”。而华歆对求助者虽然开始时表示为难,但是最终不相弃,是一诺千金,不答应则已,答应了一定做到,当然属于“优”。这种评价值得赞同,因为至少它提倡和宣扬了做人的一条准则——言而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