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知之属,莫不知爱其类
凡生天地之间者,有血气之属,必有知,有知之属,莫不知爱其类。今是大鸟兽,则失丧其群匹,越月逾时焉,则必反巡。小者至于燕雀,犹有啁噍①之顷焉,然后乃能去之。故有血气之属者,莫知于人,故人于其亲也,至死不穷。(《礼记·三年问》)
注释
①啁噍(zhāo jiū):鸟悲鸣声。
译文
天地之间的万物,只要是有血肉有气息的动物,必定有知觉;有知觉的动物,没有不爱自己同类的。比如那些大鸟兽,如果是死了同伴或配偶,不管是过了一个月或一个季节,还是要返回去徘徊良久;小的如燕子、麻雀还要鸣叫一阵子,然后才肯离开。因此有血肉有气息的动物,没有比人更有灵知的,所以人对于自己的亲人,至死也不会忘记。
感悟
儒家推己及人的仁爱之心和“民胞物与”的情结在这里有了生物学的证据。人比鸟兽高级,并不只是因为人的能力更大,智力更高,而是因为人有仁爱之心。动物之间都能够相互关爱,原本应该有情有义的人为何要相互伤害呢?
注释
①啁噍(zhāo jiū):鸟悲鸣声。
译文
天地之间的万物,只要是有血肉有气息的动物,必定有知觉;有知觉的动物,没有不爱自己同类的。比如那些大鸟兽,如果是死了同伴或配偶,不管是过了一个月或一个季节,还是要返回去徘徊良久;小的如燕子、麻雀还要鸣叫一阵子,然后才肯离开。因此有血肉有气息的动物,没有比人更有灵知的,所以人对于自己的亲人,至死也不会忘记。
感悟
儒家推己及人的仁爱之心和“民胞物与”的情结在这里有了生物学的证据。人比鸟兽高级,并不只是因为人的能力更大,智力更高,而是因为人有仁爱之心。动物之间都能够相互关爱,原本应该有情有义的人为何要相互伤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