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修养的名人名言名句大全

2020-02-01 可可诗词网-中外名言名句 https://www.kekeshici.com

关于修养的名言名句,修养的名人名言,修养名言警句大全

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 《著作残篇》



不用称赞;荣誉不是生长于尘世的花草,

也不是尘世上银箔镜子的倒影,反照,

也不靠传播广远的流言、风谣,

而是由判断万事的育芙大神的全智,

由他那双明察秋毫的慧眼使你升高。

〔英〕弥尔顿 《黎西达斯》



荣誉是鞭策,把纯洁的精神提起,

使高贵的心灵把最后的弱点抛弃。

〔英〕弥尔顿 《黎西达斯》



在缺乏教养的人身上,勇敢就会成为粗暴,学识就会成为迂腐,机智就会成为逗趣,质朴就会成为粗鲁,温厚就会成为谄媚。

〔英〕洛克 转引自《待人接物》



虔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通过灵魂的最纯洁的宁静而达到最高修养的手段。

〔德〕歌德《格言和感想录》



谦虚也属于真理,如果违反了真理,谦虚就成了一种假谦虚。

〔德〕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第4讲



永远不要害怕盗贼和杀人犯。那是身外的危险。我们应当害怕自己。偏见便是盗贼,恶习便是杀人犯。重大的危险,都在我们自己的心里。

〔法〕雨果 《悲惨世界》



由于没有修养,所以不模仿别人就没有自己的主见,没有感觉,没有愿望。

〔法〕西蒙·波娃《少女的心》



潇洒的风度和幽雅的谈吐是与生俱来的,或者是从摇篮时期起就开始教育培养出来的。

〔法〕巴尔扎克《猫打球商店》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春秋)孔丘《论语·泰伯》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春秋)孔丘《论语·雍也》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春秋)孔丘《论语·泰伯》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春秋)孔丘《论语·雍也》



子贡曰: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 “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春秋)孔丘《论语·学而》



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迩耒远,君子察迩而迩修者也。见不修行见毁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修矣。谮慝之言,无入之耳;批扦之声,无出之口;杀伤人之孩,无存之心;虽有诋讦之民,无所依矣。

(春秋)墨翟《墨子·修身》



夫一道术学业,仁义者,皆大以治人,小以任管,远施周偏,近以修身。不义不处,非理不行。务兴天下之利,曲直周旋,利则止。此君子之道也。以所闻孔某之行,则本与此相反谬也。

(春秋)墨翟《墨子·非儒》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 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 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春秋)老聃《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我们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春秋)老聃《道德经·第五十五章》



不出户,知天下; 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春秋)老聃《道德经·第四十七章》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春秋)老聃《道德经·第三十四章》



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唯其当之为贵。

(战国)荀况《荀子·不苟》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 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伤良曰谗,害良曰贼。是谓是、非谓非曰直。窃货曰盗,匿行曰诈,易言曰诞,趣舍无定谓之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多闻曰博,少闻曰狭。多见曰闲,少见曰陋。难进曰偍,易忘曰漏。少而理曰治,多而乱早曰秏。

(战国)荀况《荀子·修身》



行而供翼,非渍淖也; 行而俯项,非击戾也; 偶视而先俯,非恐惧也。然夫士欲独修其身,不以得罪于比俗之人也。

(战国)荀况《荀子·修身》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 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 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

(战国)荀况《荀子·修身》



古之所谓处士者,德盛者也,能静者也,修正者也,知命者也,箸是者也。今之所谓处士者,无能而云能者也,无知而云知者也,利心无足而佯无欲者也,行伪险秽而强高言谨悫者也,以不俗为俗,离纵而跋訾者也。

(战国)荀况《荀子·非十二子》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战国)荀况《荀子·劝学》



君子言有坛宇,行有防表,道有一隆。

(战国)荀况:《荀子·儒效》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战国)荀况《荀子·劝学》



古之所谓士仕者,厚敦者也,合群者也,乐可贵者也,乐分施者也,远罪过者也,务事理者也,羞独富者也。今之所谓士仕者,污谩者也,贼乱者也,恣睢者也,贪利者也,触抵者也,无礼义而唯权势之嗜者也。

(战国) 荀况 《荀子·非十二子》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 君子之于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战国)孟轲《孟子·尽心章句下》



广士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战国)孟轲《孟子·尽心章句上》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战国)孟轲《孟子·离娄章句下》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 资之深; 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战国)孟轲《孟子·离娄章句下》



古之全大体者: 望天地,观江海,因山谷,日月所照,四时所行,云布风动; 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属轻重于权衡; 不逆天地,不伤情性; 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不引绳之外,不推绳之内;不急法之外,不缓法之内;守成理,因自然,祸福生乎道法而不出乎爱恶,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

(战国)韩非《韩非子·大体》



所以贵无为无思为虚者,谓其意无所制也。夫无术者,故以无为无思为虚也。夫故以无为无思为虚者,其意常不忘虚,是制于为虚也。虚者,谓其意无所制也。今制于为虚,是不虚也。虚者之无为也,不以无为为有常,不以无为为有常则虚,虚则德盛,德盛之谓上德,故曰:“上德无为而无不为也。”

(战国)韩非《韩非子·解老》



今有人于此,义不入危城,不处军旅,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世主必从而礼之,贵其智而高其行,以为轻物重生之士也。

(战国)韩非《韩非子·显学》



故人臣处国无私朝,居军无私交,其府库不得私贷于家,此明君之所以禁其邪。

(战国)韩非《韩非子·爱臣》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战国)屈原《楚辞·离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战国)屈原《楚辞·离骚》



微邪者,大邪之所生也。

(战国) 管仲 《管子·权修》



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气也者,所以适善恶之马也与?

(汉)扬雄《法言·修身卷第三》



君子动则拟诸事,事则拟诸礼。

(汉)扬雄《法言·孝至卷第十三》



道德仁义礼譬诸身乎?夫道以导之、德以得之,仁以人之,义以宜之,礼以体之,天也。合则浑,离则散,一人而兼统四体者,其身全乎!

(汉)扬雄《法言·问道卷第四》



为之而行,动之而光者,其德乎!或曰:“知德者鲜,何其光?”曰:“我知,为之;不我知,亦为之,厥光大矣。必我知而为之,光亦小矣。”

(汉)扬雄《法言·问神卷第五》



或问“君子”。“在治曰若凤,在乱曰若凤。”或人不谕。曰: “未之思矣。” 曰: “治则见,乱则隐。鸿飞冥冥,弋人何慕焉?鹪明遴集,食其洁者矣; 凤鸟跄跄,匪尧之庭。”

(汉)扬雄《法言·问明卷第六》



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

(汉)戴圣《礼记·曲礼上》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知天下国家矣。”

(汉)戴圣《礼记·中庸》



机械之心藏于胸中。则纯白不粹。神德不全。在身者不知。何远之所能怀。

(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



治身。太上养神。其次养形。

(汉)刘安《淮南子·泰族训》



夫全性保真。不亏其身。遭急迫难。精通于天。若乃未始出其宗者。何为而不成。

(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



得道者。穷而不惧。达而不荣。处高而不机。持盈而不倾。新而不朗。久而不渝。入火不焦。入水不濡。是故不待势而尊。不待财而富。不待力而强。平虚下流。与化翱翔。

(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



君子能修身以假道者,不能枉道而假财也。

(汉)桓宽《盐铁论·贫富第十七》



恢恢荡荡,与浑成等其自然;浩浩茫茫,与造化钧其符契。如闇如明,如浊如清,似迟而疾,似亏而盈。岂肯委尸祝之坐,释大匠之位,越樽俎以代无知之庖,舍绳墨而助伤手之功。不以臭鼠之细琐,而为庸夫之忧乐。藐然不喜流俗之誉,坦尔不惧雷同之毁。不以外物汩其至精,不以利害污其纯粹也。故穷富极贵。不足以诱之焉,其余何足以悦之乎?直刃沸镬,不足以劫之焉, 谤讟何足以戚之乎?常无心于众烦,而未始与物杂也。

(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卷一畅玄》



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昶传》



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



无善而好,不观其道; 无悖而恶,不详其故。前之所好,今见其尤; 从也为比,舍也为雠。前之所恶,今见其臧; 从也为愧,舍也为狂。维雠维比,维狂维愧,于身不祥,于德不义。不义不祥,维恶之大,口如是为,而不颠沛?齿之尚少,庸有不思,今其老矣,不慎胡为!

(唐) 韩愈 《韩昌黎文集·好恶箴》



寓心身体中,寓性方寸内; 此身是外物,何足苦忧爱?况有假饰者,华簪及高盖; 此又疏于身,复在外物外。操之多惴慄,失之又悲悔。乃知名与器,得丧俱为害。颓然环堵客,萝蕙为巾带。自得此道来,身穷心甚泰。

(唐) 白居易 《遣怀》



若乃明之远弥,志之恒久,庸非天爵之有级哉!

(唐) 柳宗元 《柳河东集·天爵论》



体正则不待矫而弘,未正心矫。矫而得中,然后可大。故致曲于诚者,必变而后化。

(宋)张载《张子全书·中正篇第八》



可欲之谓善,志仁则无恶也。诚善于心之谓信,充内形外之谓美,塞乎天地之谓大,大能成性之谓圣,天地同流,阴阳不测之谓神。

(宋)张载《张子全书·中正篇第八》



大亦圣之任,虽非清和一体之偏,犹未忘于勉而大尔。若圣人,则性与天道,无所勉焉。

(宋)张载《张子全书·中正篇第八》



极其大,而后中可求。止其中,而后大可有。

(宋)张载《张子全书·中正篇第八》



大中至正之极,文必能其用,约必能感其通。未至于此,其视圣人,恍惚前后不可为像,此颜子之叹乎!

(宋)张载《张子全书·中正篇第八》



君子之道,成身成性以为功者也。未至于圣,皆行而而未成之成尔。

(宋)张载《张子全书·中正篇第八》



勉善未能安也,思盖未能有也。

(宋) 张载《张子全书·中正篇第八》



正心之始,当以己心为严师,凡所动作则知所惧。

(宋)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上》



大德灭小怨。

(宋)司马光《司马温公集》 上皇帝疏



礼义,治人之大法; 廉耻,立人之大节。

(宋) 司马光 《资治通鉴》后周纪二



誉之不喜,毁之不怒。

(宋)司马光《司马温公集》 灵物赋



小人治迹,君子治心。

(宋)司马光《司马温公集》 治心



夫人谁无过,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过也,人皆见之,更之,人皆仰之,何损于明?

(宋)司马光《司马温公集》与王介甫书



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鉴至明而丑者忘怒; 水鉴之所以能穷物而无怨者,以其无私也。

(宋) 司马光 《资治通鉴·魏纪四》



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焉;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宋) 司马光 《资治通鉴·周纪一》



修其本而未自应。

(宋)苏轼《上清储祥宫碑》



不修其身,虽君子而为小人;能修其身,虽小人而为君子。

(宋) 欧阳修 《答李诩书》



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宋) 欧阳修《纵囚论》



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

(宋) 欧阳修 《醉白堂记》



乐取于人为善,便是与人为善,与人为善乃公也。

(宋)程颐《程氏外书》卷2



罪己责躬不可无,然亦不当长留在心胸为悔。

(宋)程颢、程颐《二程遗书》卷3



见人之过,得己之过; 闻人之过,得己之过。

(宋) 杨万里 《庸言》



养心欲诚,择术欲精,自知欲明,责人欲轻。

(宋)黄庭坚《山谷集·王子钧深衣带铭》



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初学时心猿意马,拴缚不定,其所思虑多是人欲一边,故且教之静坐息思虑,久之,俟其心意稍定,只悬空静守如槁木死灰。亦无用须教他省察克治,省察克治之功则无时而可闻。如去盗贼,须有个扫除廓清之意。无事时将好色好货好名等私逐一追究搜寻出来,定要拔去病根,永不复起,方始为快。常如猫之捕鼠,一眼看着,一耳听着,才有一念崩动,即与克去,斩钉截铁。不可姑容与他方便,不可窝藏,不可放他出路,方是真实用功,方能扫除廓清到得无私可克,自有端拱时在。虽曰何思何虑,非初学时事。初学必须思省察克治,即是思诚,只思一个天理,到得天理纯全,便是何思何虑矣。

(明)王守仁《传习录》上



人若真实切己,用功不已,则于此心天理,之精微日见一日,私欲之细微亦日见一日。若不用克己工夫,终日只是说话而已,天理终不自见,私欲亦终不自见。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走到歧路处,有疑便问,问了又走,方渐能到得欲到之处。今天于已知之天理不肯存,已知之人欲不肯去,且只管愁不能尽知,只管闲讲,何益之有?且待克得自己无私可克,方愁不能尽知,亦未迟在。

(明) 王守仁《传习录》上



敬肆,是死生关。

(明)吕坤《呻吟语·谈道》



宁耐是思事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处人第一法,置富贵贫贱死生常变于度外,是养心第一法。

(明)吕坤《呻吟语·存心》



学者万病,只一个“静”字治得。

(明)吕坤《呻吟语·问学》



学者只事事留心,一毫不肯苟且,德业之进也如流水矣。

(明)吕坤《呻吟语·存心》



节义傲青云,文章高白雪,若不以德性陶熔之,终为血气之私,技能之末。

(明) 洪应明 《菜根谭》



气象要高旷,不可疏狂; 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趣味要淡雅,不可枯寂; 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明) 洪应明 《菜根谭》



谨德须谨于至微之事,施恩务施于不报之人。

(明) 洪应明 《菜根谭》



念头昏散处要知提醒,念头吃紧时要知放下。

(明) 洪应明 《菜根谭》



人能反己,则四通八达皆坦途也。若常以责人为心,则举足皆荆棘也。

(明)吕楠《吕泾野先生语录》



含容终有益,任意是生灾。

(明) 冯梦龙 《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



一事不可放过,一念不可放过,一时不可放过。勇猛精神进,处处见有善可迁,有过可改。方是主一工夫。

(明)金铉 转引自《古今中外格言集成》



盖尝以古人之道默自忖省,其无所待而能自必者,独先明诸心为善不为恶而已。至欲体道以得其身,非极学问思辨之功所谓笃行者,终无本统。

(清)方苞《书·与万季野先生书》



好胜者必败,恃壮者易疾。

(清) 申涵光 《荆园小语》



专责己者,兼可成人之善。

(清)李惺《西沤外集·药言剩稿》



无事时不教心空,有事时不教心乱。

(清) 唐彪 《人生必读书》



学必求益。凡举步,觉无益就莫行; 凡启口,觉无益就莫言; 凡起念,觉无益就莫思。

(清)颜元 转引自《颜习斋先生言行录》卷上



看他人错处,应当返观内省;说他人是非处,应将自己一一勘验。

(清) 程汉舒《笔记》



刚柔克而性不畸,敬义之而德不孤。

(清)魏源《默觚上·学篇一》



修养有益,世故有害。修养鼓励我们,世故限制我们; 修养教人诚恳,世故教人虚伪; 修养使人充实,世故使人空虚。

罗兰《罗兰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