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四时歌》(清露凝如玉,凉风中夜发
清露凝如玉,凉风中夜发。
情人不还卧,冶游步明月。
这首选自《子夜四时歌》中的《秋歌十八首》。如玉的露珠,似水的凉风,标明了诗中的节序,也构成了全诗的背景,而诗的情思之所在,境界之所在,则是末尾的“步明月”三字。写月夜怀想情人的诗篇,在中国古代真是多得不胜枚举。明月,明月,古往今来,曾经有多少幽怨的或清丽的诗情系之于你!或许那嫦娥奔月的爱情离异的传说,经过世世代代的文化“积淀”,成为中国人心理结构中的一个“神话原型”?或许月光那清冷的色彩,月亮那独立中天的寂寞的形象,与离人的情感结构正相呼应?或者这两种因素都兼而有之?不过,同对一个亘古不变的月亮,同写月下怀人,怀望的因由却各各不同。本诗中的女子月下徘徊的原因十分具体:“情人不还卧”。夜已经这么深了,她的爱人还没有回来睡觉,她放心不下,她也从没有经受过这种独宿空闺的寂寞。他们一向感情深笃,恩恩爱爱,他从未这么迟迟不归。他哪里去了?什么事情缠住了他的身?世道并不太平,但愿他不会遇上什么不幸的事吧。……总之,爱人不归,她无法安眠,便索性走出门来,一个人“冶游步明月”了。“冶游”,辞典上多解释为“野游”,根据便是《子夜四时歌》中的“冶游步春露,艳觅同心郎”。但本诗中的“冶游”,以及《子夜四时歌》中“窈窕瑶台女,冶游戏凉殿”中的“冶游”,其意义都是“野游”所函盖不了的。《后汉书》有“从容冶步”的话,则“冶游”大约是从容、舒缓地走来走去吧。不过对于本诗的女主人公来说,从容、舒缓的只是她一向所有的优雅的步态,沉重的却是她的内心。读者试想:在静谧的深秋夜,在素洁的月光下,一位年青女子独自徘徊踯躅,地上拖着她婀婀娜娜的长长的身影,这是一种多么凄美的意境,而她那忧愁幽思的心绪,也就和盘托而出了。这身影,这忧思,全都浸泡在月光里,与月光溶为一体。所以,“情人不还卧”一句虽是全诗的关键,“冶游步明月”却是全诗的着眼点与归宿。“情人”隐在后面,作者对他并不多化笔墨,而只是致力于那位“步明月”的纯情女子。由此我们再回看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其铺垫、衬托作用就显而易见了。清露如玉,正是明月的伏笔,它反射着月光,也只有借助月光才能看出。“凉风”衬托意境的清冷,“中夜”更显然衬托“步明月”的时间之长。
-
《江南弄》(萧衍)
[2019-05-13]
-
《江南弄》(采莲曲》(萧纲)
[2019-05-13]
-
《江南思》(汤惠休)
[2019-05-13]
-
《江南曲》(柳恽)
[2019-05-13]
-
《江津送刘光禄不及》(阴铿)
[201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