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永遇乐》
《永遇乐》·苏轼
苏轼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苏轼知彭城(今江苏徐州)时所作。
据白居易《燕子楼诗序》: “徐州故尚书(张建封)有爱妓曰盼盼,善歌舞,雅多风姿。尚书既殁,归葬东洛,而彭城有张氏旧第,第中有小楼名燕子,盼盼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中十余年,幽独块然……”200多年过去了,燕子楼依然尚在,苏轼知徐州时,出于诗人的雅兴,夜宿于燕子楼中,恰巧当年楼主盼盼入梦,故有此作。
这首词形象地描画了夜宿燕子楼中的具体情境和梦惊后的怅惘情怀及复杂思绪。上片写入梦前周围美丽景色和梦惊后茫然若失的心情。第一、二、三句写月明风清的清秋夜景。“曲港跳鱼”三句乃由远及近,由宏廓到微细地描写。这里诗人突出地运用了一个带有夸张性的感觉意象: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一片树叶落地即具有铿然金石掷地之声,反衬出更鼓惊梦的必然。紞(dan):打鼓声。铿然,如金石般落地之声。
下片写梦醒后的种种复杂思绪。“天涯倦客”以下数语皆承上片“梦云惊断”、“重寻无处”而来。梦中奇遇的破灭更使诗人感到只身飘泊天涯的孤寂与对异乡行旅的厌倦。“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诗人欲归而不能,欲求而不得,人亡物在、人去楼空的现实更增加了诗人心中的痛楚和悲哀。诗人在燕子楼中的梦境不啻是他希望和心愿的一个象征,梦的“惊断”亦即他企求的破灭,这样才使他得出下文中“古今如梦”这一哲理性的概括。
-
辛弃疾《丑奴儿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2019-05-19]
-
潘汾《丑奴儿慢》
[2019-05-19]
-
秦观《八六子》
[2019-05-19]
-
王沂孙《八六子》
[2019-05-19]
-
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2019-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