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都引
张说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①,群雄睚眦相驰逐②。昼携壮士破坚阵③,夜接词人赋华屋①。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漫漫漳河曲⑤。城郭为墟人代改⑥,但见西园明月在⑦。邺旁高冢多贵臣⑧,蛾眉曼睩共灰尘⑨。试上铜台歌舞处⑩,惟有秋风愁杀人(11)。
【作者小传】
张说(667—731),字道济,一字说之,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迁居洛阳。武后时应诏举,对策第一,授太子校书。转右补阙,预修《三教珠英》,累迁凤阁舍人。因不愿谄事张易之兄弟构陷魏元忠,忤旨,配流钦州。中宗复位,召为兵部员外郎,累迁工部、兵部侍郎兼修文馆学士。睿宗时为宰相,监修国史。玄宗即位,为中书令,封燕国公。因与姚崇不和,贬相州刺史,转岳州刺史,迁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幽州都督。复入朝为相。为集贤殿书院学士知院事,被劾致仕。开元十七年复为右丞相,迁左丞相。生平见张九龄《张说墓志铭》,两《唐书》本传。今人陈祖言有《张说年谱》。三为宰相,掌文学之任三十年,朝廷重要文诰多出其手,尤长碑志,文辞俊美,与许国公苏颋齐名,世称“燕许大手笔”。其诗多应制之作,朴实遒劲。贬岳州期间,“诗益凄婉,人谓得江山之助”(《新唐书》本传)。有影宋蜀刻本《张燕公集》。
【解题】
此诗作于开元元年(713),时张说为相州(今河南安阳)刺史。邺都:东汉末曹操封国魏国的都城,在今河北磁县南漳河边,唐时在相州境内。引:古乐府诗体名。元稹《乐府古题序》:“诗讫于周,《离骚》迄于楚。是后诗之流为二十四名,……而又别其在琴瑟者为操、引。”诗中凭吊魏武帝曹操,概括其一生的武功文治,但当时的繁华景象如今已成为废墟高冢,唯有秋风愁杀人,抒发了功名富贵不能长保、只有江山永恒的慨叹。风格苍劲沉郁,感情凄婉感人。
【注释】
①魏武:指曹操,东汉末封魏王,死后,其子曹丕篡汉为帝,建立魏朝,追尊他为武帝。草创:开始创建基业。争天禄:争天命,天禄谓天赐的爵禄,特指帝位。②群雄:指当时与曹操“争天禄”的英难。睚眦(ya zi):怒目而视。驰逐:追逐,争夺。③坚阵:坚固的阵地。④此句意谓晚上接待词人吟诗作赋于华美的住宅中。词人:指王粲、陈琳、刘桢、徐幹等文人。⑤二句写邺都的形势和繁富。意谓都城环绕在西山的南面,桑树榆树无边无际地覆盖在漳水边。都邑:城市,指邺都。缭(liao)绕:曲折环绕。阳:山的南面称阳。汗漫:无边无际貌。漳河:在今河北、河南两省边境,出山西东南部,流经邺都,东南流人卫河。曲:河岸曲折处。⑥此句意谓随着人事、朝代的改变,邺城已变为废墟。人代:即人世,唐人避太宗李世民讳而改。⑦西园:曹氏父子和文士们经常游宴吟诗之地,他们的诗中都有西园明月的描写。
⑧高冢(zhong):高耸的坟墓。⑨蛾眉:细长如蚕蛾的眉毛;曼睩(lu):美丽的眼珠;均指侍候曹操的美女。共灰尘:都已死去化为尘土。⑩铜台:铜雀台的省称。曹操于建安十五年(210)在邺都西北角建铜雀台,高二丈五尺,顶立铜雀。曹操生前常在台上行乐,临死遗令歌舞伎定时登台歌舞,,以娱他的灵魂。
(11)此句意谓如今只有凄凉的秋风使人愁苦到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