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①?齐鲁青未了②。造化钟神秀③,阴阳割昏晓④。荡胸生层云⑤,决眥入归鸟⑥。会当凌绝顶⑦,一览众山小⑧!
【作者小传】
杜甫(712—770),字子美,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因其十三世祖杜预乃京兆杜陵人(今陕西长安县东北),故杜甫自称“杜陵布衣”。杜甫曾居长安城南少陵附近,故又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青年时代曾漫游齐赵、吴越,应试不第,天宝十载(751)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十四载(755)十月始授河西尉,不受,改授右卫率府兵曹参军。是月安禄山叛乱,次年六月玄宗奔蜀,长安陷落。杜甫在途中被叛军俘回长安。至德二载(757)奔赴凤翔行在,肃宗授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乾元元年(758)六月贬华州司功参军。次年七月弃官往秦州(今甘肃天水)、同谷(今甘肃成县),年底达成都,于西郊建草堂居住。代宗宝应元年(762)因避乱又漂泊梓州(今四川三台)、阆州(今四川阆中)。广德二年重回成都,剑南节度使严武聘为参谋,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永泰元年(765)至夔州(今四川奉节)。大历三年(768)正月出峡至江陵、岳阳,飘泊于江湘。大历五年冬病死于长沙至岳阳的小舟中。其生平事迹详见元稹《杜工部墓系铭》及两《唐书》本传。年谱多家,近人闻一多《少陵先生年谱会笺》考订精详。其诗全面而深刻地反映当时的社会变化,故后人称为诗史。艺术上勤于探索,各体皆精,刻意求工,律切精深。风格“沉郁顿挫”。前人谓杜诗集前代之大成,开后世之先路。其集有宋人王洙编《杜工部集》二十集,为今存之最早版本。注本有钱谦益《杜诗笺注》、仇兆鳌《杜诗详注》、杨伦《杜诗镜铨》、浦起龙《读杜心解》等。
【解题】
杜集《望岳》诗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此为望东岳泰山之作,约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漫游齐赵初经泰山时,为今存最早的一首杜诗。诗写泰山之高峻雄伟,亦写出诗人胸襟。清仇兆鳌谓“首联远望之色,次联近望之势,三联细望之景,末联极望之情”。甚有见地。
【注释】
①此句为自问。岱宗:泰山的尊称。夫如何:怎么样。 此句为自答。齐鲁:原是春秋时两个国名,在今山东省境内。《史记·货殖列传》:“故泰山之阳则鲁,其阴则齐。”后以“齐鲁”作为这一地区的代称。未了:不尽。谓在齐鲁境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极写泰山之高大,只五字囊括数千里。③造化:大自然。钟:汇聚。神秀:神奇秀丽。④此句谓山北山南分割成昏暗和光明。阴:山北。阳:山南。⑤此句谓望山上云气层叠,心胸为之开豁。⑥决眥:裂开眼眶,形容张目极视。入归鸟:飞鸟收入眼里。⑦会当:定要。凌:登。⑧此句不仅写出泰山雄伟,也表现诗人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