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衍)《甲子谈鼠》
《夏衍·甲子谈鼠》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夏衍
我是庚子年出生的,肖鼠。今年又逢甲子,忽然想起写点应景文章,谈谈老鼠。
远古以来,我们中国人不论在文化上、在科学上,都对人类进步,作出过很多很大的贡献,但遗憾的是作为四害之首的老鼠,现在已经科学家证明,它的原生地是中国中部,而它的危害则已经遍及世界。
在我念大学的时候,老鼠的原产地是什么地方,在科学界已经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那时大部分动物学家都认为老鼠原产于墨西哥,但也有人认为原产地是中国,有些专家还认为欧洲之有老鼠,是成吉思汗西征时带到东北欧的。直到近年,由于我国考古发掘的进展,在安徽潜山发掘出了距今五千五百万年前的晓鼠和它的牙齿化石,接着,又在湖南衡东发现了距今五千万年的钟健鼠化石。经过我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学和哺乳类动物学专家的研究,证明了晓鼠是最接近鼠类祖先的动物,它的起源可能上溯到八千万年的白垩纪中期。这一判断现在已经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哺乳类动物学专家的承认,因此,老鼠这种害物原产于中国中部这种说法,似乎已经是难于推卸的了。
老鼠这东西有百害而无一利,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要举它的罪状,可能不止十条,其中最重大的,一是糟蹋庄稼,二是传染疾病。现今世界上鼠口远远超过人口,有些地方鼠口是人口的三倍乃至四倍。据一九八三年秋在安徽合肥召开的老鼠问题研究会的材料,据说地球上现有各种老鼠一百亿只,而每年被老鼠消耗的粮食为二千亿斤;至于传染疾病,一般人只想到鼠疫,而其实,鼠类会传染多种疾病,单讲斑疹伤寒,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苏联和东欧,这种疾病就夺去了几百万人的生命。
人类是聪明的,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终于消灭了天花、霍乱,可是直到现在,尽管不断地发动灭鼠运动,而鼠口还在继续增加,这是什么原因?也许可以说,这和野火烧不尽的野草有相似之处。老鼠之所以难以消灭,它的厉害之点有二:一是生命力强,二是繁殖力强。前者是它能适应各种最恶劣的环境(甚至有人说,原子弹废墟上最早出现的动物是老鼠),和人类共处的,就是我们常见的家鼠,在田野的就是田鼠,它的牙齿特别锋利,不仅木竹建筑的房屋,连水泥墙壁它也能够打通。它聪明狡猾,古来有黠鼠之称,它不仅能挖洞,而且会积粮,我还看到过两只老鼠合作,偷走一个鸡蛋。老鼠生命力强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什么东西都吃,从五谷、蔬菜、植物根块(土豆、白薯、甜菜……),到肉类、皮骨,甚至人类穿用的皮鞋、纽扣。生殖力强,那更是近于奇迹:一只母鼠出生后三个月就能受孕,每年可以怀胎十次,每胎可以生仔六七只以至二十只!
根据以上的特点,细菌学界泰斗真萨博士(Zinsser)在他的名著《老鼠·虱子和历史》中指出:在所有脊椎类动物的哺乳类动物中,只有老鼠和人类有特别相似的特点。一是食物方面,一般动物草食类和肉食类是分得很清楚的。牛、羊、斑马、长颈鹿等等都是草食类,虎、豹、狮子都是肉食类(猫狗之类长期被人驯养的家畜除外),而老鼠则和人类一样,什么东西都吃,因此近年来非洲酷旱,象和其它草食动物大量饿死,而鼠类却照样繁衍,不受影响;二是生殖方面,一般动物,多数是每年发情一次,最多也不过两次,而老鼠和人一样,每月都可以发情,都可受孕,因此,保加利亚一位妇女一胎生了六婴,新闻媒介就要大肆宣传,而老鼠一胎生下十六七只,谁也不会认为这是奇闻。
号称万物之灵的人类,千百年来未能消灭乃至控制鼠类的繁衍,这使我想起了世界上的生态平衡和某种稀有动植物的保护问题。从《诗经》里的“硕鼠硕鼠,毋食我黍”算起,中国人吃这小动物的苦头,最少也有几千年了,人口十亿,听了谁也害怕,鼠口百亿,倒反而无可奈何。这说明要保持生态平衡,必先从食物和生育这两方面着手。去年四川箭竹开花,熊猫遭灾,我们当然要全力抢救保护。但从熊猫本身来说,它们逐渐减少乃至濒于绝灭,一要怪它自己的偏食,二要怪它自己生殖力太差。我有一种痴想,万物之灵在科学昌明的时代,能不能针对它们这两个弱点下点功夫,让这种雅俗共赏、老少咸欢的动物不仅不绝灭,反而更繁衍呢?我看是可以的,熊猫并不笨,福州和上海动物园里的熊猫都学会了杂技,我也看见过它们吃竹叶以外的食物。熊猫生殖力弱,这倒的确是个难题,生物学家是不是可以把它作为课题,认真地攻一攻这个关呢?
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一些生物要绝灭,这也是一条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恐龙这种大家伙,不早在几千万年之前就绝灭了么?但是对于哪些东西可以让它绝灭,哪些东西必须予以抢救,我想我们人类似乎应该有个主动的抉择,应该有个方案的。蚊子、苍蝇、老鼠是完全应该绝灭的,打麻雀则是一桩冤案,尽管平反了,但繁殖不快,还当加以保护。麻雀也是杂食鸟,主要吃的是害虫,因此它是益鸟,为了消灭害虫,为了生态平衡,我希望农村收购站不要再收禾花雀,饮食店的菜单上也应该删除这一珍肴了。
写到这里,在美国报上看到一条消息,说加州大秃鹰真的快要绝灭了,报上说,这种两翅伸开时长达三米的大鸟,现在除了饲养在动物园的之外,自然界只有十七八只了。美国是自称大力保护生态平衡的国家,加州大秃鹰为什么会遭到如此不幸呢?其原因完全和熊猫相似,一是这种秃鹰是肉食鸟,但没有捕杀地面兽类的本领,而主要以地上的兽尸为食,工业发达,城市面积扩大,狐兔之类的腐尸少了,它的食物也相应减少,同样,它的生殖力更弱,据说它两年才生一个蛋,而这一个蛋的成活率只有百分之五十。
甲子谈鼠,却说了些对鼠不利的事,这真是没有办法。
1984年1月28日
夏衍属鼠,写作此文时正值他的“本命年”,这篇文章由谈鼠而生发开去,文思活泼,蕴含的思想内容非常丰富。文章由对鼠的原产地的考证起笔,谈鼠在漫长的岁月中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又从鼠的数量不断增加,引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接下去,作者笔锋一转,引申出“世界上的生态平衡和某种稀有动植物的保护问题”。夏衍的这篇文章写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它所提到的这些问题,正是进入二十一世纪的全世界人们日益关注、在心目中分量很重的问题。
地球上的人类文明史进程经历了数千年,在现代科技光芒的照耀下,人类却忽视了这样一个严峻的事实:前所未有的环境危机正一步一步逼近,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面临巨大的威胁:全球气候正在转暖,海平面上升,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而鼠类却大量繁殖……人类对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不悉心加以呵护,一味索取,终于受到了大自然的严厉惩罚。
《甲子谈鼠》采用漫谈的方式展开,文笔看上去很轻松,然而其揭示的问题却是异常的沉重。诚如夏衍所说,人类号称万物之灵,这是猿人在千百万年的自然界优胜劣汰的选择中,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经过艰辛的努力逐渐进化的结果。人类通过长期不懈的奋斗,创造出辉煌的文明,尤其在工业革命后,生产力大发展。但是,人类在发展中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时至今日,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已不是出于科学上的无知,而是源于道德的沦丧。
人类比其他一切动物高明,这是因为人类能够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夏衍在文章中指出:“对于哪些东西可以让它绝灭,哪些东西必须予以抢救,我想我们人类似乎应该有个主动的抉择,应该有个方案的。……老鼠是完全应该绝灭的。”然而,这本应完全绝灭的老鼠,非但没有绝灭,却有“鼠口爆炸”之虞。这固然与老鼠繁殖力强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人类的一种短视的趋利行为。据报纸披露,近几年在上海每年吃掉的蛇,保守一点的估计是二千多吨。这些蛇,大部分是在野外捕获的。蛇与老鼠历来是天敌,此消彼长,一旦蛇被大量捕杀,鼠辈自然弹冠相庆。城里食客饱了口福,却在许多地区播下了鼠害日趋严重的祸患。夏衍早在十多年前就在这篇文章中敲响了要“控制鼠类的繁衍”的警钟,可惜却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
读《甲子谈鼠》,思绪绵绵,浮想联翩。在浩瀚的宇宙中,人类能获得如此得天独厚的生存环境,这是何等的幸运!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读夏衍的这篇作品,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人类可以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改造自然,但必须遵循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一旦违背了这个前提,人类将面临数不尽的灾难。
-
(陈东东)《雨中的马》
[2019-05-13]
-
(宗 璞)《紫藤萝瀑布》
[2019-05-13]
-
(鲁迅)《铸剑》
[2019-05-13]
-
(冯文炳)《竹林的故事》
[2019-05-13]
-
(冯骥才)《珍珠鸟》
[201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