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拟重庆三大铭文
一、烈士群雕铭
斯烈士陵园,昔军统特务摧残革命志士之魔窟也。溯自抗战中期以迄解放,革命志士囚禁于此者逾千,而壮烈牺牲者累百。尤以1949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前夕,军统特务惨绝人寰之大屠杀,一夕之间,殉难烈士,竟达二百余人。解放后合葬于此,因建陵焉。伟哉前驱,血沃歌乐,光照神州。建国以来,感先烈之功,怀先烈之义,谒陵扫墓者,络绎于途。
1981年秋,山城少年倡议捐献建造烈士群雕,以彰百世。市委市府,嘉助其行。海内海外,共襄盛举。历数载而厥工告成。
磐磐坚石,赫赫群英,仰雄风之再现,留浩气于永存。励后进以壮志,促新征其兼程。
值兹隆礼奉立,谨述大略,勒石以铭。
二、杨闇公烈士铜像铭
杨闇公烈士,1898年生于潼南县双江镇。时民族危难深重。烈士抱济世之怀,十五离乡,求救国之道。曾因策动江阴水师反袁,遭追捕于南京; 嗣以呼应“五四”运动而系狱日本。1920年回国返川,投身革命,服膺马列。1924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旋转党。为中国共产党重庆地方执委会首任书记兼军委书记。与吴玉章、肖楚女、童庸生、朱德、刘伯承诸同志和衷协力,为在川建党建团,促进国共合作,开展反帝反军阀斗争,谋划泸顺起义,策应北伐,推动国民革命而卓立伟功。1927年反动势力制造重庆“三·三一”惨案,烈士落于敌手。大义凛然,坚拒利诱,怒斥敌顽。军阀震惧,割其舌,断其指,剜其目,遂壮烈牺牲于佛图关前。时年二十九岁。
巴山嵯峨,蜀水迤逦。华年早逝,高风长留。立英姿于雄关,铭景行乎碑碣。仰缅先驱,励我新程。
三、“三·三一”惨案志略
重庆 “三·三一” 惨案,系1927年3月31日四川军阀屠杀爱国群众之大血案。时当 第一次国共合作,国 民革命军兴师北伐节节胜利,大革命浪潮席卷全国。中共重庆地委与国民党左派省党部协力,领导泸顺起义,组织工农运动,开展反帝反军阀斗争,四川革命形势亦方兴未艾。中外反动势力慑于革命之声威,惴惴难安,暗中合流,图谋扼杀革命。乃有英美帝国主义军舰炮轰南京之暴行。消息传来,重庆市民义愤填膺,遂于3月31日 集会通远门之打枪坝,抗议英美暴行。四川军阀阳奉革命,阴蓄异心,与正谋公开叛变之蒋介石勾结,借端发难,镇压革命。是日,到会群众二万余人,大会伊始,刘湘所部师长王陵基、蓝文彬,巴县团阀曹燮阳、申文英,以军警封闭要道,便衣突击会场,顷间,枪声四起,流弹横飞,刀棍并举,血流遍地。与会群众皆赤手空拳,事起仓卒,奔避无及,突围者,九死一生;越城者,断腿折臂。当场死者百余人,伤者逾千。国民党左派省党部监委陈达三惨遭枪杀;着名学者、社会活动家漆南薰身殉乱刀之下。翌日,中共重庆地委组织委员冉钧复遭暗害。六日后,中共重庆地委书记杨闇公亦壮烈牺牲于佛图关。一时黑云压城,腥风遍野。然革命者坚承烈士遗志,前仆后继,百折不挠,几经起伏,历尽艰辛,越二十二载而迎来巴蜀解放。今者,欣逢盛世,中华腾飞有日,山城振兴在望,仰先烈之伟功,缅前驱之壮志,乃鸠工立碑,以为永志。
大江滚滚,始于涓涓之流; 巴山巍巍,原乎粒粒之壤。六十春秋,赖继往以开来; 百代昌荣,寄重任于今朝。树之前因,嘉果后行。谨记。
赏析 三篇铭文,长短不一,体制相同。前半均为记事,后半均为咏叹,记事文字用散体,篇幅长;咏叹文字用骈体,篇幅短。在古代,这记事的一部分称为“志”,咏叹的一部分称为“铭”。这种写法,其实就是古代“墓志铭”的写法,并非单纯的“铭文”。写这类铭文,除了熟悉史实、熟悉篇章特点之外,还需要具备较为深厚的古文功底,如普遍以单音节词来行文,文言虚词与实词的恰当运用,骈体的讲究,等,同时又不能全依旧制写得过分古奥。《代拟重庆三大铭文》的作者做到了这些,叙事全面而能择其大要,咏叹弘深而又明白晓畅,语言生动而不失典雅庄重,读来令人肃然起敬。
杨钟岫,现任《重庆晚报》顾问,兼头版“朝闻夕议”专栏主笔,几乎每天都有一篇短文见报。现已写了千余篇。当然其中可选的文章很多,但本编却选了他的三大铭文。这是因为他的铭文,亦有杂文的特色。铭文是一种古代文体,新问世的一些“仿古”铭文,很难归入当代的哪一种文体,说它是广义的杂文,亦无不可。而且就文论文,《代拟重庆三大铭文》既有叙事,也有咏叹,文笔有较强的形象性,也是具备了杂文文体的某些特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