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流

        大荒之中,有山名㱙涂之山,青水穷焉。有云雨之山,有木名曰栾。禹攻云雨,有赤石焉生栾,黄本,赤枝,青叶,群帝焉取药。
        

《山海经·海经·大荒南经》


        有灵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
        

《山海经·海经·大荒西经》


        【评】古人认为医巫操同业,药品出于草木,这里是较早的记载。它为“医巫同源”说,提供一条佐证。
        君有疾,饮药,臣先尝之;亲有疾,饮药,子先尝之。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礼记·曲礼下》卷五


        【评】在历代文献中,用药治病,择医而治,以及有关尝药等礼法,这是最早的一段记述。
        正义曰:凡人疾病,盖以筋血不调,故服药以治之。其药不慎于物,必无其徵,故宜戒之。择其父子相承,至三世也,是慎物调齐也。又说云:三世者,一曰黄帝针灸;二曰神农本草;三曰素女脉诀。又云:夫子脉诀。若不习此三世之书,不得服食其药。
        

《礼记·曲礼下》唐·孔颖达正义


        【评】这段论述,保存了古代从医为业父子相传这一史实。以及当时传习较早的三部医学著作的名称。它强调了中医学术的传统性与实践性。
        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周易·无妄卦》


        象曰:无妄之药,不可试也。
        

《周易·无妄卦》


        【评】《易经》记载了上古时期人们用药情况和医巫之间的斗争。这段记述,在历代文献中,当为最早。
        疾为之病者也。以九五之无妄,如其有疾,勿以药治,则有喜也。人之有疾,则以药石攻去其邪,以养其正。若体气平和,本无疾病,而攻治之,则反害其正矣,故勿药则有喜也。有喜,谓疾自亡也。无妄之所谓疾者,谓若治之,而不治,率而不从,化之而不革,以妄,而为无妄之疾。舜之有苗,周公之管蔡,孔子之叔孙武叔是也。既已无妄而有疾之者,则当自如。无妄之疾,不足患也,若遂自攻治,乃是渝其无妄而迁于妄也。
        

宋·程颐《周易程传》卷三


        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
        

《尚书·说命上》


        正义曰:瞑眩者,令人愤闷之意也。方言云:凡饮药而毒,东齐、海岱间。或谓之瞑,或谓之眩。郭璞云:瞑眩,亦通语也。然则药之攻病,先使瞑眩愦乱,病乃得瘳,传言瞑眩极者,言闷极,药乃行也。
        

《尚书·说命上》孔颖达正义


        【评】上古服药,令人眩晕,证明当时“毒药治其内”的记载属实。亦说明古时的药治,带有一定危险性。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正义曰:鲁卿季康子馈孔子药,孔子拜而受之,凡受人馈遗,可食之物,必先尝而谢之,孔子未达其药之故,不敢先尝,故曰:丘未达,不敢尝。亦其礼也。
        

《论语·乡党》孔颖达正义


        【评】春秋时代的赠药之俗,尝药之礼,在文中被充分体现出来。进一步说明当时服药治病,确带有一定危险性。
        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针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至齐之得。犹慈石取铁,以物相使。拙者失理,以愈为剧,以生为死。
        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太古,有岐伯、俞跗,中世有扁鹊、秦和。盖、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汉兴,有仓公,今其技术晻昧,故论其书,以序方技为四种。
        

《汉书·艺文志序》


        【评】本文保存了汉代医学史上,曾出现医经、经方、方技三家不同流派情况,史料宝贵,它是研究医学及其发展史的重要文字依据。
        天下民赀不满二万,及被灾之郡不满十万,勿租税。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
        

《汉书·平帝纪》


        翟义党王孙庆捕得,莽使太医尚方与巧屠共刳剥之,量度五脏,以竹筵导其脉,知所终始,云可以治病。
        

《汉书·王莽传》


        【评】设立时疫医院和解剖人体,这是最早见于史书有关这方面的记载。
        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
        

汉·张机《伤寒论·自序》


        【评】张仲景提倡“当今之士”学习医药学,这反映当时医学知识普及的情况,和医药学在那个时代的三项重要用途。
        夫医道所兴,其来久矣。上古神农,始尝草木,而知百药。黄帝咨访岐伯、伯高、少俞之徒,内考五藏六府,外综经络血气色候,参之天地,验之人物,本性命,穷神极变,而针道生焉。其论至妙,雷公受业,传之于后,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
        中古名医,有俞跗、医缓、扁鹊,秦有医和,汉有仓公。其论,皆经理识本,非徒诊病而已。汉有华陀、张仲景。华陀奇方异治,施世者多,亦不能尽记其本末。
        

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


        【评】这段文字总括了晋代以前的医道源流及发展。将伊尹列入医学家,又为“医食同源”说,提供了佐证。
        于是玺书拜援伏波将军,以扶乐侯刘隆为副,督楼船将军段志等,南击交趾。……二十年,秋,振旅还京师,军吏经瘴疫死者,十四五。
        

《后汉书·马援传》


        三公举规为中郎将,持节监关西兵。讨零吾等,破之,斩首八百级,先零诸种羌,慕规威信,相劝降者,十余万。明年,规因发其骑共讨陇右,而道路隔绝,军中大疫,死者十三四。规亲入庵庐,巡视将士,三军咸悦。
        

《后汉书·皇甫规传》


        【评】古代军队里容易发生传染病的流行,东汉已有野战医院的雏型,叫做“庵庐”,此二条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初,帝目有瘤疾,使医割之。鸯之来攻也,惊而目出。惧六军之恐,蒙之以被,痛甚,啮被败,而左右莫知焉。
        

《晋书·景帝纪》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将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三国志·蜀书·关羽传》


        【评】汉代外科发达,不仅有华佗能做剖腹手术,上二条的割瘤、刮骨都是古代外科手术的一种。
        甄权以新撰《明堂》示余,余既暗昧,未之奇也。时有深州刺史成君绰,忽患颈肿如数升,喉中闭塞,水粒不下已三日矣。以状告余,余屈权救之。针其右手次指之端,如食顷,气息即通,明日饮啖如故。尔后缙绅之士,多写权图,略遍华裔。正观中,入为少府,奉敕修《明堂》,与承务郎司马德逸,太医令谢季卿,太常丞甄立言等,校定《经图》于后,以所作呈示。……医者,意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良医之道,必先诊脉,处方,次即针灸。内外相扶,病必当愈,何则?汤药攻其内,针灸攻其外,不能如此,虽时愈疾,兹为偶差,非医差也。又以孔穴难谙,非图莫可。
        

唐·孙思邈《千金翼方·针灸上》卷二六


        【评】唐朝政府组织医学家绘制针灸图谱,这在中国医学史上是比较早的。
        文仲尤善疗风疾,其后,则天令文仲集当时名医,共撰疗风气诸方,仍令麟台监王方庆监其修撰。文仲奏曰:“风有一百二十四种,气有八十种,大体医药虽同,人性各异,庸医不达药之行使,冬夏失节,因此杀人。唯脚气、头风、上气、常须服药不绝,自余则随其发动临时消息之。但有风气之人,春末夏初及秋暮,要得通泄即不困剧。”于是撰四时常服及轻重大小诸方十八首,表上之。文仲久视年,终于尚药奉御。撰《随身备急方》三卷,行于代。
        

《旧唐书·张文仲传》


        上,苦头重不可忍,侍医秦鹤鸣曰:“刺头微出血可愈。”天后帷中言:“此可斩,欲刺血于人主首耶?”上曰:“吾苦头重,出血未必不佳。”即刺百会。上曰:“吾眼明矣。”
        

《旧唐书·高宗纪》


        【评】唐代由政府召集和组织治疗风疾的学术讨论活动,不仅在中国,在世界范围里,也是很早的。
        《疑狱集》四卷,五代和凝与其子㠓同撰,凝字成绩,郓州须昌人。……所记皆平反冤滥,抉摘奸慝之事。俾司宪者触类旁通,以资发,虽人情万变,事势非恒,不可限于成法,而推寻故迹,举一反三,其意而通之于治狱,亦不无裨益也。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一《法家类》


        【评】残唐五代的此书,为我国最早的法医学专著,较宋代,宋慈撰《洗冤录》早三百余年。
        或谓:古者处剂,不过数种;针灸不过数处。君之方,奚以多为?余应之曰:医者,意也。生意在天地间,一息不可间断,续此方,所以续此意;续此意,所以续此生。请勿多议余。
        

宋·严用和《济生方》自序


        【评】“医者,意也。”是中医界流行千年的一句话,严氏力排非议,辨证用药,可谓淋漓畅快。
        医有十三科,考之《圣济总录》:大方脉,杂医科、小方脉科、风科、产科、兼妇人杂病科、眼科、口齿兼咽喉科、正骨兼金镞科、疮肿科、针灸科、祝由科则通兼言。
        

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五


        【评】陶氏记载了当时医学领域中已有十三科的划分,这个临床分科的记载,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风淫末疾谓四肢,凡人中风,悉归手足故也。而疾势有轻重,故病轻者俗名小中。一老医常论小中不须深治,但服温平汤剂,正气逐湿痹,使毒流一边,余苦不作,随性将养,虽未能为全人,然尚可苟延岁月。若力攻之,纵有平复者,往往恬不知戒,病一再来,则难以支梧矣。譬如捕寇,拘于一室,则不使之逸越,自亡他虑,或逐之,再至则其祸当剧于前矣。此语甚有理,而予见世之病者,大体皆如是。但常人之情,以幻质为已有,岂有得疾为废人而不力治者?此未易以笔舌喻也。
        

宋·方勺《泊宅编》卷八


        蜀人石藏用以医术游都城,其名甚著。余杭人陈承亦以医显。然石好用暖药,陈好用凉药。古之良医,必量人之虚实,察病之阴阳而后投以汤剂,或补或泻,各随其证。二子乃执偏见,一概于冷暖,而皆有称于一时,何也?俗语云:“藏用檐头三斗火,陈承箧里一盘冰。”
        

宋·方勺《泊宅编》卷下


        【评】在宋代,中风偏瘫发病者已经很多,并且注意到这种病有反复发作的现象。医生各有自己用药习惯,在当时已成为普遍现象。
        作坊
        熟药园散 生药饮片……蚊烟
        都民骄惰,凡买卖之物,多与作坊行贩已成之物,转求什一之利。或有贫而愿者,凡货物盘架之类,一切取办于作坊,至晚始以所直偿之。虽无分文之储,亦可糊口。此亦风俗之美也。
        骄民
        都民素骄,非惟风俗所致,盖生长辇下,势使之然。……病者则有施药局,童幼不能自育者则有慈幼局,贫而无依者则有养济院,死而无殓者则有漏泽园。民生何其幸与。
        

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六


        腊日赐宰执、亲王、三衙从官、内侍省官并外阃、前宰执等腊药,系和剂局造进及御药院特旨制造银合,各一百两以至五十两、三十两各有差。伏日赐暑药亦同。
        

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三


        【评】南宋沿北宋旧制,重视医药卫生,中药“饮片”之名,起于此时,并举办多种卫生福利事业。
        自淳祐年,有名相传者,如猫儿桥魏大刀熟肉、潘节干熟药铺,坝榜亭安抚司惠民坊熟药局,市西南坊南和剂惠民药局,局前沈家、张家金银交引铺,……张家生药铺……讷庵丹砂熟药铺、……陈直翁药铺、梁道实药铺、……杨将领药铺、……官巷前仁爱堂熟药铺,修义坊三不欺药铺,官巷北金药血楼太丞药铺、……漆器墙下李官人双行解毒丸、……外沙皮巷口双葫芦眼药铺、……陈妈夕泥面具风药铺、大佛寺疳药铺、保和大师乌梅药铺,三桥街毛家生药铺、……张省干金马杓小儿药铺、……郭医产药铺……。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每日清晨,两街巷门,浮铺上行,百市买卖,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盖杭城乃四方辐辏之地,即与外郡不同。所以客贩往来,旁午于道,曾无虚日。至于故楮羽毛,皆有铺席发客,其他铺可知矣。其余坊巷桥道,院落纵横,城内外数十万户,莫知其数。
        

宋·吴自牧《梦梁录》卷一三


        医学,在通江桥北,又名“太医局”建殿,匾曰:“神应”。奉医师“神应王”,以岐伯善济公配祀。讲堂匾曰:“正纪”。朝家以御诊长,听充判局职,本学,以医官充任教授四员,领斋生二百五十人。月季教课,出入冠带,如上学礼。学廪饮膳,丰厚不苟,大约视学校规式严肃。局有斋舍者八,匾曰:守一,全冲,精微,立本,慈用,致用,深明,稽疾。
        

宋·吴自牧《梦梁录》卷一五


        【评】宋代医药事业之发达,从此二条可见。民间药铺在南宋杭州有名店铺中竟占百分之十六,而且有眼药、产科药、疳药、风药、生药、熟药等专业性药店。医学教育,亦甚发达。
        帝复问有鸿胪官进药者安在?从哲曰:“鸿胪寺丞李可灼自云仙方,臣等未敢信。”帝命宣可灼至,趣和药进,所谓红丸者也。帝服讫。称忠臣者再,诸医出,俟宫门外,顷之,中使传上体平差,日哺,可灼出,言复进一丸,从哲等问状,曰:“平差如前。”明日,九月乙亥朔卯刻帝崩,中外皆恨可灼。
        

《明史·方从哲传》


        【评】明代帝王好长生,误服丹药致死的并非一人,明光宗,就是其中一个。
        凡取煤经历久者,从土面能辨有无之色,然后掘挖。深至五丈许,方始得煤。初见煤端时,毒气灼人。有将巨竹凿去中节,尖锐其末,插入炭中,其毒烟从竹中透上,人从其下施钁拾取者。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燔石》


        【评】本条是有关劳动卫生的较早的记述之一。
        是集凡属医门佳话,发前人所未发,可以益人学问者,不拘内、外、女、幼各科,无不辑入。其有人云亦云者,旧籍已繁兹不复赘。
        诸公所著,各于条论之前,分列姓字,下注讳号、爵里,如先世所遗旧稿,并注生年卒岁及令嗣某付梓,略仿小传之意也。又,各分版页,不相连属,以便续增。
        凡高论赐光,随到随镌,不分门类,不限卷数,不以年齿次先后,亦不以先后寓轩轾,以冀日增月益可成大观。或尊居远隔,并不妨邮寄寒庐,并登梨枣。
        各人之趋向不同,集说以成书,不免或有互异。若存此而去彼,窃恐印定人眼目,非所以云讲也。苟能各通一理,不妨两说并采,惟在阅者之取舍。亦扩充学问之一道也。
        是集系聚诸同学各抒心得,析疑赏奇,不袭老生恒谈,惟其中有泛阅之似乎陈言,而味其立意处,必有几句独开生面之语。不过从头叙述,不得不引旧书之言,以为衬,幸勿以抄袭目之。
        集中诸作,或有文辞典雅者,亦有简直随俗者,要惟各适其宜,取其达意而已矣。文固可讽,质亦可传。
        ……
        

清·唐大烈《吴医汇讲·凡例》


        【评】《吴医汇讲》是我国最早的医学杂志。它的体例与创刊思想,从此条中可以反映出它那种兼收并蓄的风格。
        喉间起白如腐一症,其害甚速。乾隆四十年前,无是症,即有亦少。自廿年来患此者甚多,惟小儿尤甚,且多传染。一经误治,遂至不救,虽属疫气为患,究医者之过也。按白腐一证,即所谓白缠喉是也,诸书皆未论及,惟《医学心悟》言之,至于论治之法,亦未详备。
        

清·郑梅涧《重楼玉钥》卷上


        【评】郑氏对白喉开始有详细记述并且有了较正确的治法,不仅在医学上而且在传染病的流行病史上,也有一定价值。
        自轩岐以逮仲景,医法详明,与政治声教相辅佐,晋唐以后渐失,宋元以来尤多纰谬,及今泰西各国通于中土,不但机器矜能,即于医学亦诋中国为非,岂知中国宋元后医诚可訾议,若秦汉三代所传《内》、《难》、仲景之书,极为精确,迥非西医所及。盖西医初出,未尽周详,中医沿讹率多差误,不及此时厘正医道贻害生民不知凡几。余以菲材,值古今大变局时,自顾一手一足毫不能扶持中外,惟于医道,尝三致意,因摘《灵》、《素》诸经,录其要义,兼中西之说解之,不存疆域异同之见,但求折衷归一是冀。五大洲万国之民,咸无夭札,始无歉于寸心。夫医,其小焉者也,望贤士大夫,采风观政、弃短取长,得推行尽利之方策,长治久安之术。俾中外交泰,同登熙皞,雍和之盛,则诚尽美尽善矣。医其小焉者也时。
        

清·唐宗海《中西汇通精义·自叙》


        【评】唐氏致力于中西医互相贯通。而“中西汇通”的名称,由此时开始。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2-11-07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shicidiangu/ciyu/226847.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