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事制度

        医师,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食医,中士二人。疾医,中士八人。疡医,下士八人。兽医,下士四人。
        

《周礼·天官·冢宰第一》


        【评】这是我国最早的有关医药行政机构和医务部门编制的文献。反映当时医学界,已有分科而事的分工情况。
        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医事。
        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则使医师分而治之。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为下。
        

《周礼·天官·冢宰下》


        【评】医师主管医政、并按照治疗效果考核医生,这是现存最早的医事制度里,考察疗效的记载。
        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凡食齐,眡春时;羹齐,眡夏时;酱齐,眡秋时;饮齐,眡冬时。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凡会膳食之宜:牛宜稌;羊宜黍;豕宜稷;犬宜粱;雁宜麦;鱼宜稌。凡君子之时恒放焉。
        

《周礼·天官·冢宰下》


        【评】这段文献,记载了周代已有营养师的设置,以及四时、五味,和五谷五畜之间关系的论述。
        疾医,掌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春时,有痟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嗽上气疾。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以五气、五声、五色眡其死生。两之以九窍之变,参之以九藏之动。凡民之有疾病者,分而治之,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于医师。
        

《周礼·天官·冢宰下》


        【评】本文记载了当时医事管理在内科方面的情形,以及有关四季多发病情况与当时医政管理办法,和死亡管理方法。
        奉常,秦官,掌宗庙礼仪,有丞。景帝中六年更名太常。属官有太乐、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医六令丞。
        少府,秦官,掌山海地泽之税,以给供养,有六丞。属官有尚书、符节、太医、太官、汤官、导官、乐府、若卢、考工室、左弋居室、甘泉居室、左右司空、东织西织、东园匠十……。
        

《汉书·百官公卿表》


        【评】汉承秦制,设两个太医令,一属太常,一属少府。这是有关太医较早的记载。
        许皇后当娠,病。女医淳于衍者,霍氏所爱,尝入宫,侍皇后疾。衍,夫赏为掖庭护卫,谓衍:“可过辞霍夫人行,为我求安池监”。
        

《汉书·外戚传·孝宣许皇后》


        【评】汉代已有女侍医制,文献中反映出,她们专门为统治者疗疾看病。
        太医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诸臣、药丞、方丞,各一人。本注曰:药丞主药,方丞主药方。
        

《后汉书·百官志》


        【评】从记述汉代医政机构编制来看,此时,医政机关尚呈初期形式。
        丙申,诏曰:“……敕太常,于闲敞之处,别立一馆,使京畿内、外,疾病之徒,咸令居处,严敕医署,分师疗治。考其能否,而行赏罚。虽龄数有期,修短分定,然三疾不同,或赖针石。庶秦扁之言,理验今日。又,经方浩博,流传处广,应病投药,卒难穷究。更令有司,集诸医工,寻篇推简,务存精要,取三十馀卷,以班九服,郡县备写,布下乡邑,使知救患之术耳。
        

《魏书·世宗纪》


        【评】此为历史上,最早由政府设立医院和普及医药知识的行政命令。
        太医署:令二人,丞二人,府二人,史四人,主药八人,药童二十四人,医监四人,医正八人,药园师二人,药园生八人,掌固四人。
        太医令掌医疗之法,丞为之贰。其属有四:曰医师、针师、按摩师、禁咒师。皆有博士以教之。其考试登用,如国子之法。凡医师、医工、医正,疗人疾病。以其全多少而书之,以为考课。药园师以时种,莳收采。
        诸药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医师二十人,医工一百人,医生四十人,典药二人。博士掌医术,教授诸生。
        针博士一人,针助教一人,针师十人,针工二十人,针生二十人。针博士掌教针。生以经脉、孔穴、使识浮、沉、涩、滑之候。又以九针为补泻之法。
        咒禁博士一人,咒禁师二人,咒禁工八人,咒禁生十人。咒禁博士,掌教咒禁生,以咒禁除邪魅之为厉者。
        

《旧唐书·职官志》


        【评】唐代医政机构,已初具规模。并且在文献中指明了当时的医学教育和考试制度,这些皆较前代更为完善。
        熙宁三年,高丽又表,求医药、画塑之工,以教国人。诏罗拯,募愿行者。
        天禧五年,高丽又表,乞阴阳、地理书,《圣惠方》。并赐之。
        

《宋史·高丽传》


        【评】此文献,为较早的官方医学和其它学术交流的记载。民间交往,早于此时。
        崇宁元年,八月辛未,置安济坊,养民之贫病者。
        政和四年,七月丁丑,置保寿粹和馆,以养宫人有疾者。
        

《宋史·徽宗纪》


        初、汝愚捐私钱百馀万,创养济院,俾四方宾旅之疾病者,得药与食。
        

《宋史·赵崇宪传》


        京师旧置东、西福田院,以廪老、疾、孤、穷、丐者。
        熙宁二年,京师雪寒,诏老幼贫疾无依丐者,听于四福田院,额外给钱收养,至春稍暖则止。
        

《宋史·食货志》


        淳佑、九年、正月、创慈幼局,收养道路遗弃初生婴儿。仍置药局,疗贫民疾病。
        

《宋史·理宗纪》


        【评】宋代的医疗、福利事业发达,这里记载的多种医疗、福利事业的兴办,反映出宋朝这一时期现实情况。
        太府寺,旧置判寺一人……和剂惠民局,掌修合良药,出卖,以济民疾。……
        香药库,掌出纳外国贡献,及市舶香药、宝石之事。
        

《宋史·职官志五》


        【评】宋代的“和剂惠民局”是古代著名官办药局,其“和剂局方”沿用至今。香药库的设立,亦适应当时频繁的海上香料、宝石贸易,这是十分珍贵的一条史料。
        医学,初隶太常寺。神宗时,如置提举、判、局官及教授一人,学生三百人,设三科,以教之。曰:方脉科、针科、疡科。凡方脉,以《素问》、《难经》、《脉经》为大经,以《巢氏病源》、《龙树论》、《千金翼方》为小经。针、疡科,则去《脉经》,而增《三部针灸经》。常以春试。
        

《宋史·选举志》


        【评】宋代,不仅医学发达,而且医学教育也很发展,这条文献,充分体现这点。
        公宇,中书省:……太医院、御药局、御药院、回夕药物院、回回药物局,大都惠民局,广惠司。
        

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一


        太医院,秩正二品,掌制造奉御药物,领各属医职。院使十二员,正二品,同知二员,正三品,佥院二员,从三品,同佥二员,正四品……广惠司,秩正三品,掌修制御用回回药物及和剂,以疗诸宿卫士及在京孤寒者。司卿四员,少卿二员……御药院,秩从五品,掌受各路、诸番进贡药品,达鲁花赤一员,从五品,大使二员,从五品……御药局,秩从五品……行御药局,掌两都行箧药品,达鲁花赤一员,大使二员,品秩同上……御香局,秩从五品,掌修合御用诸香,提典一员……大都惠民局,秩从五品,掌收官钱出息,修药剂以惠贫民,提点一员……上都惠民局,提典一员……。
        

《元史·百官志》


        【评】元代医政机构,不仅存于史籍,且民间也见有官衙宇址,校互参考,可知元代重视医学的发展,不仅限于官书文字。从以上二条可见。
        世祖中统二年,夏五月,太医院使王猷,言医学久废,后进无所师授,窃恐朝庭一时取人,学非其传,为害甚大。乃遣副使王安仁,授以金牌,往诸路,设立医学。其生员,拟免本身捡医、差占等役。俟其学有所成,每月试以疑难,视其所对优劣,量加劝惩。后,又定医学之制,设诸路提举维之。凡宫壶所需,省台所用,转入常调。可任亲民,其从太医院自迁转者,不得视此例。又,以示仕途不可以杂进也。然太医院官,既受宣命,皆同文、武正官五品以上迁叙。余,以旧品职递升,子孙荫用,同正班叙。其掌药,充都监。直长,充御药院副使,升至大使。考满,依旧例于流官铨注。诸教授,皆从太医院定拟,而诸路主善,亦拟同。教授,皆从九品。凡随朝太医,及医官子弟,及路、府、州、县学官,并须试验。其各处名医所述,医经文字,悉从考校。其诸药所产,性味、真伪、悉从辩验。其随路学校,每岁出降十三科疑难题目,具呈太医院,发下诸路医学,令生员,依式习课医义,年终置簿解纳,送本司,以定其优劣焉。
        

《元史·选举志》


        【评】元王朝重视医术,官职品位甚高,医学教育较完善。从文献中反映出,当时医学学校业已在国内各地,普设的情况。诸有毒之药,非医人辄相卖买,致伤人命者,买者、卖者皆处死。不曾伤人者,各杖六十七,仍追至元钞一百两,与告人充赏。不通医术,制合伪药于市井货卖者,禁之。
        

《元史·刑法志》


        【评】古代药政,没有比元代更为严格者,对于毒药、假药售、制者的处罚,相当严厉。也体现元代对医药的重视和当时对伪、劣、假药品的管理。
        太医院,院使一人,院判二人。其属:御医四人,吏目一人,生药库、惠民药局各大使一人,副使一人。太医院掌医疗之法。凡医术十三科,医官、医生、医士、专科肄业。曰:大方脉、曰小方脉、曰妇人、曰疮疡、曰针灸、曰眼、曰口齿、曰接骨、曰伤寒、曰咽喉、曰金镞、曰按摩、曰祝由。凡医家子弟,择师而教之。三年、五年、一试,再试,三试乃黜陟之。凡药,辩其土宜,择其良楛,慎其条制,而用之。四方解纳药品,院官收贮生药库,时其燥湿。礼部委官一员,稽察之。
        诊视御脉,使、判、御医参看校同,会内臣,就内局选药,连名封记。药剂,具本开写药性,证治之法,以奏烹调。御药院官与内臣监视,每二剂合为一候,熟,分二器。一、御医、内臣先尝;一、进御。乃置历簿,用内印钤记,细载年月缘由,以凭考察。王府请医,本院奉旨遣官,或医士,往。文武大臣及外国君长有疾,亦奉旨往视。其治疗可否,皆具本覆奏。
        

《明史·职官志》


        【评】明代医分十三科,以及当时的医学教育,药品管理,特别是帝王医病时的程序,都是极有价值的史料。
        时温州民有市其沉香者,所司坐以通番,当弃市。帝曰:“温州乃暹罗必往之地,因其往来而市之,非通番也。”乃获宥。
        

《明史·暹罗传》


        东洋不产丁香,独此地有之,可以辟邪,故华人多市易。万历时,佛郎机来攻,其酋战败请降,乃宥令复位,岁以丁香充贡,不设戍兵而去。
        

《明史·美洛居传》


        【评】明代,海上贸易中,药材是一大宗交易,此条说明当时互市情况。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4-07-04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shicidiangu/ciyu/226850.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