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骨疽

        附骨疽者,以其无破,附骨成脓,故名附骨疽。喜著大节解中,丈夫、产妇喜著䏶中,小儿亦著脊背。大人急著者,先觉痛,不得动摇,按之应骨痛,经日便觉皮肉渐急,洪肿如肥状是也。小儿才手近便大啼呼,即是肢节有痛也。大人缓者先觉肌烘烘然,经日便觉痛痹不随。小儿四肢不能动摇,亦如不随状。看肢节解中若有肌烘烘处,不知是附骨疽,令遍身成肿不至溃,体皆有青黯。大人亦有不别,呼为贼风、风肿,不知是疽也。凡人身体患热,当风取凉,风入骨解中,风热相抟,便成附骨疽。其候嗜眠沉重,忽忽耳鸣。又秋月露卧为冷所折,风热伏结而作此疾。急者热多风少,缓者风多热少。小儿未知取风冷,何故而知此疾,由其血盛肌嫩,为风折之,即使凝结故也。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二二


        附骨疽者,乃阴寒入骨之病也。但人之气血生平壮实,虽遇冷则邪不入骨。凡入者,皆由体虚之人,夏秋露卧,寒湿内袭;或房欲之后,盖复单薄,寒气乘虚入里,遂成斯疾也。初起则寒热交作,稍似风邪;随后臀腿筋骨作疼,不热不红,疼至彻骨。甚者曲伸不能转侧,日久阴变为阳,寒化为热,热甚而腐肉为脓,此疽已成。
        

明·陈实功《外科正宗》卷三


        凡身体盛热,不可当风。盖风冷之气入于肌肉,则热气搏伏不得出,故附著于骨而成痈也。其状无头,但肿而阔,皮肤薄泽者。以毒气伏留于内故也。法宜外散其寒,内达蕴热,乃得本标之治。
        

《圣济总录》卷一二八


        附骨疽,肉里浮肿,而皮色不变也。宜用艾炷灸之,俾其转阴为阳乃吉。
        

清·程国彭《医学新悟》卷六


        【评】附骨疽是一种病邪深沉,附着于骨的化脓疾病。尤好发于儿童。前人对本病的辨证与治疗对今天的骨科和外科的治疗,有参考意义。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7-17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shicidiangu/ciyu/226972.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