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法

        婴儿病,其头毛皆逆上者,必死。
        

《灵枢经·论疾诊尺》


        目内色赤者,心实热,导赤散。淡红者,心虚热,生犀散。青者,肝实热,泻青丸。淡青者,肝虚热,地黄丸。黄者,脾实热,泻黄散。微黄者,脾虚热,益黄散。白而混者,肺实热,泻白散。目无睛光者,肾虚也,地黄丸主之。
        面上证: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颏为肾。赤者热也,黄者积也,白者寒也,青黑者痛也,随证治之。
        脉弦急,气不和;脉沉缓,伤食;脉促结,虚惊;脉沉细为寒;脉乱,不治。
        

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卷上


        项袅肾家绝,目直绝于肝,喉牵锯脾绝,舌卷向心言,鼻黑浓绝肺,五绝不须看。
        

宋·刘昉《幼幼新书》卷三《五绝歌》


        脉形论:儿手第二指,指有三节,脉之形出其上近虎口之位,号曰风关,其次气关,指端曰命关。凡有疾,当视三关之脉,察病断之,指右手指也。
        

宋·刘昉《幼幼新书》卷二《三关绵纹》


        茅先生论:小儿虎口三关,脉如丹红色,伤寒及食、壮热;红夹青色,是惊;紫青色,腹肚不和;紫黑色,腹中冷,或泻或利。此是气关、风关受色与前面同。
        

宋·刘昉《幼幼新书》卷二《别本外八绵纹》


        议曰:半岁以上,方可看虎口,周岁以上看虎口兼一指脉,若五百七十四日变蒸满足,只看一指脉。以食指衮转,分取三部。凡言三部者,非寸关尺,系小儿三部面看气色,为一部;虎口纹脉,二部;寸口一指脉,三部。五脉者:上按额前,下诊太冲,并前三部,谓之五脉。凡儿有患,不属感候,即不可与诊太冲之脉,其脉定生死之要会也。
        

元·曾世荣《活幼口议》卷六《三脉五脉宜说》


        仁斋曰:虎口者,叉手处也。三关者,第二指之三节是也。除拇指第一指近虎口,第一节为初关,一名风关,第二节为中关;亦名气关;第三节为末关,亦名命关。男以左手、女以右手,侧看之。惊风初得,纹出虎口,或在初关,多是红色;传至中央,色赤而紫;又传过,其色紫青,病势沉重;其色青黑,青而纹乱者,病沉重;若见纯黑,危恶不治。大抵红者风热重,紫者惊热,青者纹,积。青赤相半,惊积风热俱有,主急惊风。青而淡紫,伸缩来去,主慢惊风。紫丝、青丝或黑丝隐隐相杂,似出不出,主慢脾风。凡指纹在初关者,易治。过中关者,难治。透末关者,不治。三关直透,大抵不治。然脉势湾入里者顺,病虽重而证顺,犹可用力。若纹势湾反出外,骎骎靠于指甲者,断不可回,其有三关纹如流珠流米,三五点相连,或形于面,或形于身,危恶尤甚。
        

明·王銮《幼科类萃》卷二《论虎口三关要诀》


        【评】小儿诊法,不同于成人。例如虎口三关的指纹的望诊,以及一指脉诊法,都为小儿特有的诊法。这些方法多年以来一直用于临证,而且有所发展。
        小儿变蒸者,以长血气也。变者上气,蒸者体热。变蒸有轻重,其轻者,体热而微惊,耳冷髋亦冷,上唇、头,白泡起,如死鱼目珠子,微汗出。而近者五日而歇,远者八、九日乃歇。其重者,体壮热而脉乱,或汗或不汗,不欲食,食辄吐,��无所苦也。变蒸之时,目白睛微赤,黑睛微白,亦无所苦。蒸毕,自明了矣。先变五日,后蒸五日,为十日之中热乃除。变蒸之时,不欲惊动,勿令傍边多人。变蒸或早或晚,依时如法者少也,初变之时,或热甚者,违日数不歇,审计日数必是变蒸。服黑散发汗,热不止者,服紫双丸,小瘥便止。勿复服之。其变蒸之时,遇寒加之则寒热交争,腹痛夭矫啼不止者,熨之则愈。变蒸与温壮伤寒相似,若非变蒸,身热、耳热、髋亦热。此乃为他病,可为除治,审是变蒸,不得为除治。其变日数,从初生至三十二日,一变,六十四日再变,变且蒸。九十六日,三变,变者丹孔出而泄也。至一百二十八日,四变,变且蒸。一百六十五日,五变,一百九十二日,六变,变且蒸。二百二十四日,七变,二百五十六日,八变,变且蒸。二百八十八日,九变,三百二十日,十变,变且蒸。积三百三十日小蒸毕,后六十四日大蒸,后百二十八日复蒸。积五百七十六日大、小蒸毕也。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四五《变蒸候》


        仲阳云;变者易也。又云:变蒸者,自内而长,自下而上,又身热。故每变毕,即觉性情有异于前,何者?长生脏腑意智故也。何谓三十二日长骨添精神?人有三百六十五骨以象天数,以应期岁,以分十二经络。自初生至三十二日一变,生癸,属足少阴经,肾藏精与志。六十四日二变一蒸,生壬,属足太阳经膀胱腑,其发耳与骩冷,肾与膀胱合,俱主于水,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至九十六日三变,生丁,属手少阴经,心藏神,其性为喜。至一百二十八日四变二蒸,生丙,属手太阳小肠腑,其发汗出而微惊,心与小肠合为火,地二生火,天七成之。至一百六十日五变,生乙,属足厥阴经,肝藏魂喜哭。至一百九十二日六变三蒸,生甲,属足少阳经胆腑,其发目不闭而赤,肝与胆合主木,天三生木,地八成之。至二百二十四日七变,生辛,属手太阴经,肺藏魄,主声。至二百五十六日八变四蒸,生庚,属手阳明大肠腑,其发肤热而汗或不汗,肺与大肠合,主金,地四生金,天九成之。至二百八十八日九变,生己,属足太阴经,脾藏意与智。至三百二十日十变五蒸,生戊,属足阳明胃腑,其发不食腹痛而吐乳,脾与胃主土,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又手厥阴经心包络为脏,手少阳经三焦为腑。此一脏一腑俱无状,故不变而不蒸也。前十变五蒸乃天地之数以生成之。此后如生齿、能言、知喜怒,故云始全也。太仓云:气入四肢,长碎骨于十变后六十四日为一大蒸,计三百八十四日,长其经脉,手受血故能持物;足受血故能行立。经云:变且蒸谓蒸毕而足一岁之日有余也。师曰:不汗而热者发其汗,大吐者微止不可别治。又六十四日为二大蒸,计四百四十八日。又六十四日为三大蒸,计五百一十二日,至五百七十六日,变蒸既毕,儿乃成人也。变者生五脏也,蒸者养六腑也,变者上气,蒸者发热,每经一变一蒸,情态即异。
        

明·薛铠《保婴撮要》卷一《变蒸》


        凡小儿之病,无有不因变蒸而得也,而不热不惊或无它病候,是暗变者多矣,比受胎气壮实故也。陈氏曰:俗谓之牙生骨长,譬如蚕之有眠,龙之脱骨,虎之转爪,皆此同类,变生而长也。其变蒸足,乃生三十二齿,而齿牙不及三十二数,由变不足其常也。
        

明·王銮《幼科类萃》卷二《变蒸》


        【评】“变蒸”一说源于《脉经》详于《诸病源候论》,变蒸是一种解释和划分小儿生长发育过程的规律性理论。
        小儿在母腹中乃生骨气,五脏六腑成而未全,自生之后即长骨脉,五脏六腑之神智也。变者易也。又生变蒸者,自内而长,自下而上。
        

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卷上《变蒸》


        予临证四十余载,从未见一儿依期作热而变者。有自生至长,未尝一热者,有生下十朝半月而常多作热者,岂变蒸之谓乎?凡小儿作热,总无一定,不必拘泥,后贤母执以为实,而以正病作变蒸,迁延时日,误事不小,但依证治疗,自可生全。
        

清·陈复正《幼幼集成》卷一《变蒸辨》


        【评】对“变蒸”的认识,古代医家即有争论,但变蒸的变化很符合一岁内小儿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上选两条观点对立的文献,以俟现代科学实验最后证实。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2-07-15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shicidiangu/ciyu/227064.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