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料和着釉工艺

        浮梁今朱贤议除匠回青之弊。打青用三人,各付青一斤,当官锤炼,再加研淘,今各计得青若干。有能多满一钱者,赏银。较三人所得,酌多寡之中,为之剂量,定得青之数。
        回青淳,则色散而不收,石青加多则色沉而不亮。每回青一两,加石青一钱,谓之上青。四六分加,谓之中青。中青用以设色,则笔路分明。上青用以混水,则颜色清亮。
        油色,用豆青油水、炼灰、黄土合成。紫金色,用罐水、炼灰、紫金石合成。翠色,用炼成古铜水硝石合成。黄色,用黑铅末一斤,碾赭石一两二钱合成。金绿色,用炼过黑铅末一斤,古铜末一两四钱,石末六两合成。金青色,用炼成翠一斤,石子青一两合成。矾红色,用青矾炼红,每一两加铅粉五两,用广胶合成。紫色,用黑铅末一斤,石子青一两,石末六两合成。浇青,用釉水炼灰,石子青合成。纯白,用釉水炼灰合成。
        祭红,以西红宝石为垩。又有朱砂点,翠青花点,色不同。垩肥乃有秸皮纹起。
        瓷器用苎麻灰淋汁涂之,黄色者赤。土汁涂坏烧之,用芝麻秸淋汁染色,则成紫。
        

清·朱琰《陶说》卷三


        炼灰、配釉:釉无灰不成。釉灰出乐平县,在景德镇南百四十里,以青白石与凤尾草制炼,用水淘细而成。配以白不细泥,调和成浆,按器种类,以为加减,盛之缸内。用曲木横贯铁锅之耳,以为渗注之具,其名曰盆。泥十盆,灰一盆,为上釉。泥七八,灰二三,为中釉。若平对,或灰多,为下。
        

清·唐英《陶冶图说》


        昔称陶器曰油色莹澈,油水纯粹。无油水曰骨,油即今之釉也。油,读去声,通用。后之制字者,主于分别,《俗书刊误》曰:瓷漆光曰,或作釉字。初起不脱油字,加光为异,嫌其笔墨之繁,省从由,偏旁从采,采即光义,六书之例合矣。《正字通》又出泑字,曰:窑器色光滑者,俗曰泑。泑本昆仑泽名,亦假借为用。志书作��,古无此字,想亦俗之所改。一字而转辗变易,迄无所定。从古则油为是,通俗则釉为近。釉之利用在于光,油含光义,采言无采,泑��皆失此旨。
        字累重,今从《图说》作釉。后卷引书有从泑、从砷者,悉改从釉,以归画一。
        

清·朱琰《陶说》卷一


        【评】 唐英介绍的配釉的原料和方法。在今天仿古生产中有一定参考价值。
        采取青料:瓷器青花霁青大秞。悉借青料,出浙江绍兴、金华二府所属诸山。采者入山得料,于溪流漂去浮土。其色黑黄、大而圆者为上青,名顶圆子。携至镇,埋窑地三日,取出,重淘洗之,始出售。其江西、广东诸山产者。色薄不耐火,止可画粗器。
        

清·唐英《陶冶图说》


        拣选青料:青料拣选,有料户专司其事。黑绿润泽,光色全者为上选。仿右霁青、青花,细器用之。虽黑绿,而欠润泽,只供粗瓷。至光色全无者,一切选弃。用青之法,画坯上罩以釉水。入窑烧成,俱变青翠。若不罩釉,其色仍黑。火候稍过,所画青花,亦多散漫。青中有韭菜边一种,独为清楚。入火不散,细器必用之。
        

清·唐英《陶冶图说》


        明用回青法:先敲青,用捶碎之。拣有朱砂斑者为上,有银星者为次,约可得十分之二。其奇零琐碎,碾之入水澄定,约可得二十分之一,所得亦甚少。选料不精,出器减色,故必属之料户专司。
        

清·朱琰《陶说》卷一


        【评】 这几段介绍了青花釉料的选择,加工和使用方法。指出这种工作必须有专门的工匠来完成的原因。
        印坯、乳料:拉成之坯,候干定,用修过模子套上,以手按拍,使周正匀结,然后退下,阴干,以备旋削。至画瓷所需之料,宜极细。粗,则起刺不鲜。每料十两为一钵,专工乳研,经月始堪应用。乳法:用研钵,贮矮凳。凳装直木,上横一板,镂空以受乳钵之柄。人坐凳,握槌乳之。每月工值三钱,亦有乳两钵,夜至二更者,倍之。老幼残疾,借此资生焉。
        

清·唐英《陶冶图说》


        画器调色,与画家不同。器上诸色,必出火而后定。配合调剂,前人有经验之方,毫厘不得差。又须极细极匀,则色透骨而露彩。古瓷五彩,成窑为最,其点染生动,有出于丹青家之上者。画手固高,画料亦精。今增洋彩一种,绚艳夺目,而于象生及仿古铜器、紫檀、雕竹、螺甸各种,惟妙惟肖,画料得法之明效可验也。清·朱琰《陶说》卷一
        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画,然后再入窑烧之,永不复脱。凡玉工描玉用石榴皮汁描之,则见水不去,垒珠相思子磨汁缀之,则见火不脱,凡事皆有法。
        

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上


        圆器青花:青花圆器,一号动累百千,若非画款相同,必致参差,难以识别。故画者,学画不学染,染者,学染不学画,所以一其手,不分其心也。画者、染者,分类聚一室,以成画一之功。至如边线青箍,出旋坯之手,识名书记,归落款之工。写生以肖物为上,仿古以多见能精,此青花之异于五彩也。
        

清·唐英《陶冶图说》


        蘸釉、吹釉:圆琢青花,与仿古官、哥、定、汝等器,均须上釉入窑。上釉旧法,将琢器之方长棱角者,用羊毛笔蘸釉上器,失之不匀。至大小圆器,浑圆琢器,俱在缸内蘸釉。有轻重,且多破,故全釉难得,今于圆器之小者,仍于缸内蘸釉,其琢器与圆器大者,用吹釉法。截径寸竹筒,长七寸,口蒙细纱,蘸釉以吹。吹之遍数,视坯大小与釉之等类,为多寡之差。多至十七八遍,少亦三四。
        

清·唐英《陶冶图说》


        《蓉槎蠡说》以垩泽为水法,垩泽,即釉也。定窑滋润,汝窑厚如堆脂,官窑莹澈。旧器釉重,大抵蘸釉,不急能匀,重复蘸之,故莹厚者多也。昔人论棕眼蟹爪,以别旧器则云尔。其实亦垩中小疵,正坐此耳。吹釉之法,补从前所未有,用之良便。又《博物要览》云:有一种复烧者,取旧官哥瓷器,如炉欠耳足,瓶损口棱,以旧补旧,加以釉药。一火烧成,与旧制无二。但补处色浑然,得此更胜新者。愚谓用今吹釉之法补旧,补处可使无迹。
        

清·朱琰《陶说》卷一


        【评】 介绍了几种上釉的方法,并比较了几种古瓷器着釉的特点和上釉方法的优劣。对今天仿古瓷器生产中有一定借鉴作用。
        圆琢洋彩:圆琢白器,五彩绘画,仿西洋曰洋彩。选画作高手,调合各种颜色,先画白瓷片烧试,以验色性火候,然后由粗入细,熟中取巧,以眼明、心细、手准为佳。所用颜色,与佛郎色同。调法有三:一用芸香油;一用胶水;一用清水。油便渲染,胶便拓刷,清水便堆填也。画时或倚桌,或手持,或侧眠低处就器,各随其宜,以取运笔之便。
        

清·唐英《陶冶图说》


        大食窑与佛郎嵌相似。《通雅》云:佛菻能为之,广语读菻为郎,故曰佛郎,亦曰拂郎,今“发蓝”也。然所谓佛郎嵌者,以铜作身,用药烧成五色花,其鲜润不及瓷也。洋彩只仿其彩法,器品实出其上。《宣和画谱》载日本画山川小景,设色甚重,多用金碧。宋邓椿记高丽扇画所染青绿奇甚,与中国不同,专以空青海绿为之,近年尤精。明、杨埙工倭漆,得缥霞彩漆法。山水人物,神气飞动,描写不如,海外往往有此。昔黄山谷题高丽画有曰:“海外人烟来眼界,全胜《博物》注鱼虫”,吾于此亦云。
        

清·朱琰《陶说》卷一


        【评】 文中介绍了瓷器的彩绘。朱琰在按中着重地谈了珐琅彩与景泰蓝器具的彩嵌的关系和比较。
        凡诸陶器,精者中外皆过锈,粗者或锈其半体。惟沙盆齿钵之类,其中不锈,存其粗涩,以受研擂之功。沙锅沙罐不锈,利于透火性,以熟烹也。
        凡锈质料随地而生。江、浙、闽、广用者,蕨蓝草一味。其草乃居民供灶之薪,长不过三尺,枝叶似杉木,勒而不棘人。陶家取来燃灰,布袋灌水澄滤,去其粗者,取其绝细。每灰二碗,参以红土泥水一碗,搅令极匀,蘸涂坯上,烧出自成光色。北方未详用何物。苏州黄罐锈,亦别有料。惟上用龙凤器,则仍用松香与无名异也。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七


        【评】 这段文字宋应星介绍了当时陶器的釉和釉浆的制备。
        凡为碎器与千钟粟与褐色杯等,不用青料。欲为碎器,利刀过后,日晒极热,入清水一蘸而起,烧出自成裂文。千钟粟则锈浆捷点,褐色则老茶叶煎水一抹也(古碎器,日本国极珍重,真者不惜千金。古香炉碎器不知何代造,底有铁钉,其灯掩光色不锈。)
        凡铙镇白瓷锈,用小港咀泥浆和桃竹叶灰调成,似清泔汁(泉郡瓷仙用松毛水调泥浆,处郡青瓷锈未详所出),盛于缸内。凡诸器过锈,先荡其内,外边用指一蘸涂弦,自然流遍。
        凡画碗青料,总一味无名异(漆匠煎油,亦用以收火色)。此物不生深土,浮生地面,深者堀下三尺即止,各省直皆有之。亦辨认上料、中料、下料。用时先将炭火丛红煅过。上者出火成翠毛色,中者微青,下者近土褐。上者每斤煅出只得七两,中下者以次缩减。如上品细料器及御器龙凤等,皆以上料画成,故其价每石值银二拾四两,中者半之,下者则十之三而已。凡饶镇所用,以衢、信两郡山中者为上料,名曰浙料,上高诸邑者为中,丰城诸处者为下也。凡使料锻过之后,以乳钵极细(其钵底留粗,不转锈),然后调画水。调研时色如皂,入火则成青碧色。
        凡将碎器为紫霞色杯者,用胭脂打湿,将铁线钮一兜络,盛碎器其中,炭火炙热,然后以湿胭脂一抹即成。
        凡宣红器,乃烧成之后出火,另施工巧微炙而成者,非世上朱砂能留红质于火内也(宣红元末已失传,正德中历试复造出)。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七


        【评】 在这里,宋应星详细地介绍了当时景德镇制瓷业所采用的几种釉料和着釉工艺。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7-19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shicidiangu/ciyu/231674.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