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孟,姓也。子者,男子之通称也。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汉·赵歧《孟子注疏·题辞解》


        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史记·孟子列传》


        太史公曰:余尝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史记·孟子列传·序》


        孟子既没之后,大道遂绌。逮至亡秦,焚灭经术,坑戮儒生,孟子徒党尽矣!其书号为“诸子”,故篇籍得不泯绝。汉兴,除秦虐禁,开延道德。孝文皇帝欲广游学之路,《论语》、《孝经》、《孟子》、《尔雅》皆置博士。后罢传记博士,独立“五经”而已。讫今,诸“经”通义,得引《孟子》以明事,谓之博文。
        

汉·赵岐《孟子注疏·题辞解》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於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寖衰,此辟儒之患。
        

《汉书·艺文志》


        轲之书非轲自著,轲既殁,其徒万章、公孙丑相与记轲所言焉耳。
        

唐·韩愈《答张籍书》


        宝应二年(763年)礼部侍郎杨绾上疏:……《论语》、《孝经》、《孟子》兼为一经。
        

《新唐书·选举志》


        夫总群圣之道者,莫大乎“六经”。绍“六经”之教者,莫尚乎《孟子》。自昔,仲尼既没,战国初兴,至化陵迟,异端并作。仪衍肆其诡辩;扬墨饰其淫辞。遂致王公纳其谋以纷乱於上,学者循其踵以蔽惑於下。犹洚水怀山时尽昏垫:繁芜塞路孰可芟夷?惟孟子挺名世之才,秉先觉之志,拔邪树正,高行厉辞。导王化之源,以救时弊;开圣人之道。以断群疑。其言精而赡,其旨渊而通。致仲尼之教,独尊於千古,非圣贤之伦,安能至於此乎!其书由炎汉之后,盛传於世。为之注者,则有赵歧、陆善经;为之音则有张镒、丁公著。自陆善经以降,其所训说,虽小有异同,而共宗赵氏。惟是音释,二家撰录,俱未精当。张氏则徒分章句,漏落颇多;丁氏则稍识指归,伪谬时有。若非再加刊正,讵可通行?臣奭前奉敕与同判国子监王旭、国子监直讲马龟符、国子学说书吴易直、冯元等,推究本文,参考旧注,采诸儒之善,削并说之损,证以本书质诸经训,疏真疑滞,备其缺遗,集“音义”二卷,已经进呈。今辄罄浅闻随赵氏所说,仰效先儒释经,为之正义,凡理有所滞。事有所遗,质诸经训,与之增明。虽仰测至言,莫穷于奥妙而广传博识,更俟于发挥,谨上。
        

宋·孙奭《孟子正义序》


        《论语》、《孟子》,皆先圣既没之后,门弟子所录;不惟门弟子所录,亦有出于门弟子门人者。……如《孟子》之事,乃公孙丑、万章诸人之所录;其称“万子曰”者,则又万章门人之所录。盖集众人之闻见而后成也。
        

宋·林之奇《孟子讲义序》


        孟子之书,固非荀、杨以降所可同日而语也。今国家设科取士,《语》、《孟》并列于“经”;而程氏诸儒,训解六书,常相表里,故合为一类。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


        道不行,归而作书七篇。卒当赧王之世。卒后,书为门人所叙定,故诸侯王皆加谥焉。
        

清·阎若璩《孟子生卒年月考》


        ……《论语》《孟子》,词旨显明,惟阐其义理而止,所谓言各有当也。
        

《四库全书总目·经部·孟子正义》


        【评】《孟子》发挥了儒家学说。结合当时(战国)的实际,发表了许多重要论述,是研究儒家思想的重要史料。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7-20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shicidiangu/ciyu/236257.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