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受谤议 蔡邕 王允》

2019-05-13 可可诗词网-历代文坛掌故 https://www.kekeshici.com

蔡邕在王允坐,闻(董)卓死,有叹惜之音。允责邕曰:“卓,国之大贼,杀主残臣,天地所不佑,人神所同疾。君为王臣,世受汉恩,国主危难,曾不倒戈,卓受天诛,而更嗟痛乎?”便使收付廷尉。邕谢允曰:“虽以不忠,犹识大义,古今安危,耳所厌闻,口所常玩,岂当背国而向卓也!狂瞽之词,谬出患入,愿黥首为刑,以继汉史。”公卿惜邕才,咸共谏允。允曰:“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中衰,戎马在郊,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后令吾徒并受谤议。”遂杀邕。 ○《三国志·魏书·董卓传》注引谢承《后汉书》 事亦见《后汉书·蔡邕传》。

[述要] 汉末大儒蔡邕曾受到董卓的礼遇。王允设计诛杀董卓,消息传来时蔡正在王处作客,听到后为之叹惜。王痛斥他道:“董卓是国贼,杀害皇帝、残害群臣,天地不容,人神同嫉。你是臣子,世代受到大汉的恩德,君王有危难,你不反戈一击,现在董卓受上天诛罚,你反而要为他悲痛吗?”立刻命令廷尉把蔡逮捕下狱。蔡谢罪说:“我虽不忠,但古今安危的大道理,耳熟能详,口中常说,岂肯背叛国家而同情董卓!情愿受刑,留命续成汉史。”大臣们爱蔡之才,都来谏王,王说:“以前武帝不杀司马迁,让他写下谤书,流传后世。如今国运中衰,兵荒马乱,不能让奸臣在幼主左右执笔,使我们这些人将来一起受到诽谤。”于是将蔡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