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友必端

2024-06-21 可可诗词网-寓言典故 https://www.kekeshici.com

        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 “今日我疾作, 不可以执弓, 吾死矣夫!” 问其仆曰: “追我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曰: “吾生矣。”其仆曰: “庾公之斯, 卫之善射者也, 夫子曰‘吾生’, 何谓也?” 曰: “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 尹公之他学射于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为不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 曰: “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 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抽矢扣轮去其金,发剩矢而后反。

—— 《孟子·离娄下》


        【注释】
        ①郑: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新郑一带。②卫: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滑县一带。③扣轮:在车轮上敲击。
        【意译】
        郑国人派子濯孺子侵犯卫国,失败后,卫国派庾公之斯在后面追赶他。子濯孺子说:“今天我大病发作,不能够拿弓射箭,我死定了!”又问他的御者:“追赶我的是谁啊?”他的御者说:“是庾公之斯。”子濯孺子说:“我能够活命了。”他的御者说:“庾公之斯,是卫国射箭的高手,您说‘能够活命’,是什么道理呢?”子濯孺子回答说:“庾公之斯是向尹公之他学射箭的,而尹公之他是向我学射箭的。尹公之他这个人,是很正直的,他选择的朋友一定也很正直。”庾公之斯终于追上子濯孺子,他对子濯孺子说:“您为什么不拿弓箭?”子濯孺子回答说:“我今天大病发作,不能够拿弓箭。”庾公之斯说:“在下向尹公之他学射箭,尹公之他向您学射箭。我不忍心用您射箭的技术回过来加害于您。不过,今天的事情,是国家大事,我不敢放下不管。”说完抽出箭来在车轮上猛敲,敲掉箭头上的金属,射完剩下的箭之后就回去了。
        【解说】
        人生的难题莫过于知可为而不能为。庾公之斯追上的敌人如果不是子濯孺子,那么就可干脆利落,或杀或擒,然后回去报功请赏。但这敌人偏偏是自己老师的老师,杀之,则陷自己于不义;不杀,又陷自己于不忠。忠义应该并举,但摆在庾公之斯面前的却是尽忠不能尽义,尽义不能尽忠。如此两难之境,自然让人踌躇难定。这般难题倒也并不是只有庾公之斯一人遇着,三国时关羽奉命在华容道设伏兵,欲擒曾对自己有不杀之恩的曹操,不是也同样犯此踌躇吗?关羽最终放走了曹操,而庾公之斯佯射子濯孺子,暗地里却放了他一条生路。从表面看,他们的难题都得到了解决,而实际上,不过是由外在冲突转入更为激烈的内心冲突。尽了师友之义,报了不杀之恩,但却违背了君王之命。矛盾的形式是变化了,但冲突的实质却没有改变,而由这冲突导致的关羽和庾公之斯之流的心灵痛苦,在现实生活中是无法得到解脱的。尽管古人往往忽视了这一重要心理现象,而庾公之斯之流也不可能由心灵的痛苦上升到对人生荒谬的哲学认识。但庾公之斯之流所产生的这一心理现象毕竟提供了人心复杂性的又一佐证。
        【相关名言】
        人并不是只有一个圆心的圆圈;它是一个有两个焦点的椭圆形。事物是一个点,思想是另一个点。

——法国·雨果


        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

——德国·歌德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