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应蛟改良盐碱地

        明神宗年间,汪应蛟在天津为官时,见天津周围的葛沽(在天津东南70里)、白塘(在天津东南白河南岸)一带田地荒芜,沦为沼泽地。他问当地人为什么这样。回答道:这是盐碱地,不能种庄稼。汪应蛟认为,盐碱地是缺水造成的,如果把它改造成水田,种庄稼必定有收获。他招募老百姓垦荒5000亩,其中水田占十分之四。年终,每亩收粮四五石,单产大大提高。后来汪应蛟调任保定,他上疏说,天津卫驻军4000人,每年军饷6万,这些钱都是出在当地老百姓头上。所以,这些军队继续驻扎在天津,那老百姓负担沉重;如果体恤老百姓,那6万军费又没有着落。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在那里屯田。现在那里荒地一眼望不到边,若在那里挖水塘、修河渠,把那些荒地开垦出来,可得良田7000顷。每顷收粮300石,年得粮可达210万石。在荒地开垦规划时,各户按劳力和缴税的多少申请,分配土地。
        汪应蛟的建议得到了皇帝的赞同,在葛沽、白塘一带推行,并取得了较好的收效。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3-05-31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shicidiangu/zhihui/222091.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