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集·挽文山丞相

《虞集·挽文山丞相》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

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安知汉祚移。

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

何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

【注释】 ①金戈挽落晖: 典出《淮南子·冥览训》:“鲁阳公与韩搆难,战酣日暮,援戈而㧑之, 日为之反三舍。”南冠: 南方人带的帽子,借指囚犯。 《左传·成公九年》: “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挚者,谁也?’ 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②子房: 汉初谋臣张良的字。诸葛: 指蜀汉诸葛亮。祚 (zuo): 福。③鼎湖: 《史记·封禅书》载: 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成后乘龙升天,后世名其处曰鼎湖,常借指帝王之死。华表鹤归: 传说汉代辽东人丁令威学道灵威山,后化鹤归落城门华表柱上。④新亭: 故址在今南京市南。《晋书·王导传》载: 东晋偏安江南,王导等人在新亭宴饮,席间有人叹曰: “风景不殊,举目有河山之异。” 在座者相视流泪。

【鉴赏】 虞集是宋丞相虞允文的五世孙。他虽然富于才华,在元王朝官位显赫,但受到元皇族贵近的忌恨、排斥。他深受理学的影响,和当时出仕异族新朝的许多汉族知识分子一样,不能忘怀旧朝,对于宋王朝的忠臣义士大加褒扬。他的诗歌常常流露怀念故国的心情,《挽文山丞相》就是其中最出色的一首。

文山是南宋最后一任丞相文天祥的号。他在元军攻陷南宋京城临安、南宋帝赵㬎上表降元后, 仍坚持抗元。不幸于1278年12月被俘, 次年被押赴大都燕京,于至元十九年12月9日 (1283年1月9日)英勇就义于燕京柴市。在囚居四年中, 屡屡有人劝降, 甚至南宋降帝赵㬎、 元世祖忽必烈都亲自来劝降,但文天祥始终不屈。虞集写诗追挽,表达了对民族英雄的深深的敬意。

这首诗着重歌颂文天祥不顾败局顽强抵抗的精神,进而抒发萦绕心间的故国之思。诗的一开头即用神话传说中的鲁阳公援戈挽落日的故事比喻文天祥在国家大势已去的困境下,依然拼搏的感人事迹。“落晖” 是对南宋江山日薄西山、无法挽回的写照; 任凭如何挥动 “金戈” 全力拼搏,都是改变不了南宋王朝覆灭的命运的。“南冠” 是指文天祥以及以他为代表的江南抗元斗士,他们对强劲的有摧枯拉朽之势的 “北风”——从北方来的元军的步步进逼无可奈何。因此全诗第一个字用了个徒劳无功的 “徒”字,然而,它给人的感受却不是低沉消极,而是悲壮激越。因为与之承接的三、四句,是进一步借用两个被人称道的历史人物张良和诸葛亮来颂扬文天祥与他们同样的精神。尽管秦始皇已经一统天下、不可一世,韩国贵族后裔张良却为报家国之仇,敢于作出似乎 “以卵击石” 的举动,在博浪沙狙击始皇帝; 尽管蜀汉的福祚已尽,名相诸葛亮却毫不虑及,为报先帝刘备的知遇之恩,竭尽全力,死而后已。文天祥和张良、诸葛亮都并非不懂得 “审时度势”,但指导他们行动的,是高于一切的 “忠于国家”这一不可动摇的原则。正因为如此,赴汤蹈火、粉身碎骨,他们也在所不辞。由是,更令人感到文天祥之抗元和就义是何等的壮烈! 第五、六句用黄帝铸鼎升天的传说暗指南宋王室的覆灭已经久远,用丁令威化鹤的传说慨叹文天祥的忠魂迟迟难归。一个 “远”字,一个 “迟”字,浸透了诗人对故国的思恋之情,诗人在呼唤着民族英雄的再现。结尾两句,感情愈显沉重: 当年东晋过江诸人虽然只剩一隅之地,却尚可聚新亭望江对泣; 而今江山已全易帜,竟然无须再上新亭痛洒热泪,其境况真是 “大不如前” 了! 这个由感奋文天祥的忠烈气节而悲叹今不如昔的结句,久久地震荡着读者的心扉,以至于当时人 “读此诗而不泣下者几希!” (见《元诗纪事》)被诗人勾引起了难以断绝的故国之思。

虞集虽为 “元诗四大家”之首,但他的很多诗是赠答应酬一类的作品,内容空乏,艺术上也无创新。而这首诗由于饱含真情,很有特色,几乎句句用典,却流畅自然; 文字含蓄婉转,风格沉郁苍凉,是不可多得的好诗。

文章作者:顾建华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6-05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shicijianshang/aiguo/158875.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