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北口中秋》 - 清·曹寅
清·曹寅
山苍水白卧牛城, 三尺黄旗万马鸣。
半夜檀州看秋月, 河山表里更分明。
古北口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为长城隘口之一,是古代军事要地。这是一首边塞诗。
首句“卧牛城”应指古北口城。“苍”、“白”二字简略而又鲜明地勾画出边塞地区“中秋”之际的景观特征,给人以寥远、苍凉之感。此地此时,正当秋高马肥,北方游牧民族常趁机大举南侵,古北口这样的边地重镇,也就常常笼罩于刀光剑影之中了。由于中原统治者们不修战守,边备弛废,一旦烽烟高举,往往给各族人民带来惨重损失,所以盛唐以下,文人们的边塞之作也就愈来愈带有无可奈何的悲凉色彩,疲兵废垒,边愁乡思,都是常见的主题。然而此诗却不然,次句所写的边兵边将完全是虎视眈眈,不可一势的。按清初兵制,正黄、镶黄皆为上三镇,又称内府三旗,直属亲军,其战斗力应是第一流的,诗中虽未直写,但那“黄旗”猎猎,“万马”嘶鸣的景象必当极为壮观,展示出虎虎军威与一个新兴民族的强大和自信。“檀州”故治就是密云,也即古北口所在地。古代文人对月,往往难免伤怀,何况这是“秋月”,更何况这是塞上苦寒之地的中秋之月,但在诗人眼中,此时所看到的既不是荒凉和肃杀,也不是孤独和寂寞,而是疆土大门的无比坚固。“河山表里”语出《左传》,意即形势险要,河山互为依托,构成天然屏障。“更分明”是诗人的当时所见,也是他的主观感受。在最后这一句中,流露出一种压抑不住的自豪之感。同时,历代边塞诗中所常见的那种建功立业的热情和渴望,也都尽在不言之中了。其所不同者,只在于前代志士们建功立业的热情不过出于济世之心,借歌诗以抒之,权且自慰;而在这首诗中,却是不期然而至,更有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此诗格调是积极的,有着雄浑壮阔的意韵,而这意韵却决非作者故作豪放、肆意张扬所能完成的,它是一个新兴民族和强大政权雄厚实力的缩影与反映,这对于长期经受过明末暗昧虚弱之苦的诗坛来说,实在是久违了。
-
《中秋月》 - 宋·苏轼
[2019-05-11]
-
《元日》 - 宋·王安石
[2019-05-11]
-
《冬景》 - 宋·刘克庄
[2019-05-11]
-
《初夏即事》 - 宋·王安石
[2019-05-11]
-
《初夏行平水道中》 - 宋·陆游
[2019-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