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 - 宋·陆游

2024-04-07 可可诗词网-国家兴亡诗 https://www.kekeshici.com

宋·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 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 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 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 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 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 几处今宵垂泪痕。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诗人五十三岁时。《关山月》是乐府旧题,这儿是旧题新用。

陆游由前线撤回内地,投闲置散,内心苦闷不已。在北宋灭亡五十周年之际,诗人眼见南宋王朝死抱“和戎”投降政策,不图恢复,他忧心如焚,写了这首咏叹时事,反对屈膝求和的诗。

这是一首历代公认的名作。全诗十二句,每四句一个场面。作者通过将军、壮士、遗民三个不同侧面,为我们勾勒出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表现了三个阶层对抗金的不同态度。

第一段前四句写权贵们苟且偷安。诗人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一开头就点出“和戎诏”三字,为这一段的叙写,提供有力的根据,把矛头直指投降政策和南宋王朝。隆兴元年宋孝宗以王之望为金国通问使进行议和,到诗人作此诗时前后已十五年。十五年中,大敌当前,将军们临边不战,却按着歌舞的节拍,躲在沉沉朱门深宅寻欢作乐。“空临边”的一个“空”字,充分体现了诗人含血的愤怒,勾画出这批权贵沉缅酒色的丑态,谴责了他们误国殃民,致使战马肥死、弓弦蛀断的罪行。“厩马肥死弓断弦”,虽然有夸张的成分,却是道出了社会的真实,因而是十分有力的论据,是对“将军不战空临边”的绝好的注解。第二段四句写壮士欲战不能的悲壮情怀。刁斗是军营夜间的打更用具。“刁斗催落月”,一个“催”字,画出戍楼整夜警戒、战士不敢安枕的场面。十五年旷日持久的等待,使年少从军的战士,头上已出现了丝丝白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壮志未酬,此心何已!诗人接着突出渲染了疆场上“落月——黄沙——白骨”的氛围。边关月冷,凄切之风,徐徐袭来;悠悠的笛声,如泣如诉,如怨如慕,激荡着战士们的心怀。我们仿佛听到了战士们踊跃争先,拼死报国的心声,使这悲凉的意境,陡然增添了让人砰然心动的豪情。同时,我们还可以体会到,这一、二两段之间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方面是吹横笛,诉说着壮志难酬的心情,一方面是“按歌舞”,过着醉死梦生的生活!这只能说明“和戎”政策不得军心民心,它只符合一部分上层贵族的利益!这样的鞭挞真是入木三分!接下去,作者写到了沦陷区的人民,为我们展现了第三个画面。诗人说,自古以来,中原地区也常常发生战争,但是,陷入敌手的时间总不是很长的。“岂有逆胡传子孙?”从历史上看,是没有今天这样的先例的。“岂有”一词,反问十分有力!“遗民”身受蹂躏,心向南方,在半死不活的处境里,热切盼望着“王师北定中原日”,可是望断秋水终不见,在渺茫中有多少人“今宵垂泪痕”!这几句诗生动地突出了沦陷区人民渴望解放、热爱祖国的深情,也足见诗人的“忧国伤时,耿耿寸心”!

此情此景,对“和戎诏”的抨击,对投降派的控诉,将诗的感情推向了高潮。全诗思想鲜明突出,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广阔的生活。对比强烈,揭露深刻,而且融情于景,感情浓郁激荡,确是感人至深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