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诗句】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出处】唐·崔颢《长干曲四首·其一其二》。
【意思】我家面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来去都在九江侧。你我同是长干人,可惜从小不相识。
【鉴赏】 原来我们都是住在长干的人,只因我从小就离家在外,所以彼此并不认识。原诗共有两首,采取男女赠答的形式,内容是在描述水乡儿女彼此爱慕之情,语意亲切,却自然地把绵绵情意表露无遗。
【翻译】同住在长干里,我俩小时候 融洽欢快,毫无嫌隙和猜忌。长干:古 金陵街巷名,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 南。里:居民聚居之处称为里。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同住一地的 男女孩童相处欢洽,天真无邪。[例]钟 晴,你又搬回祖上的老屋去了,老屋多 么令人留恋啊! 那里给我留下了许多 甜蜜的回忆,我永远记得“同居长干里, 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 开”的那些日子。(熊光炯《“台风”的思 乡曲》)
【全诗】
《长干曲四首·其一其二》
.[唐].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注释】
①长干行: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源于长干地方的民歌,多写爱情。长 干,在今江苏江宁县境。晋左思《吴都赋》:“长干延属,飞甍舛互。”刘渊林《注》:“建 邺之南有山,其间平地,吏民居之,故号为干中有大长干、小长干,皆相属,疑是居称干 也。”
②横塘:在江苏南京市西南。宋张敦颐《六朝事迹·江河门》:“吴大帝时,自江 口沿淮筑堤,谓之横塘。”
③九江:指长江下游南京段。古代长江水系的九条支流,说 法不一。
【鉴赏】
这是两首清丽健康、带有江南民歌风味的诗,是作者南游吴越时写的。
先 看其一。首二句起笔,言横塘女子泛舟时,向邻船男子发问:“你的家住在什么地方?” 不待男子回答,就急忙介绍自己说:“我的家住在横塘。”这“君”字,点出对方是男性; “妾”字,点明了女主角的性别。“横塘”,则点出了住处。她急于自报家门,一方面写出 了少女天真娇憨之态,也暗示听到对方男子的片言只语带有乡音。后二句说,仓促之 间,停舟而问,或许我们是同乡! “停舟”,表明二人是泛舟偶遇,“或恐”表揣测,照应了 前二句的暗示。此诗开头直接发问,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女主角之音容笑貌,活 灵活现,如在眼前;同时,省略了“因闻声而相问”之关节,使此诗更为集中而凝练。此 乃一石二鸟之法,所谓“不写之写”也。此诗还从侧面写了女主角水上行舟的孤寂和偶 听乡音的喜悦,深深地开掘了她的内心世界。
其二紧承其一,乃民歌中之答词。在民歌对唱中,其一是女问,其二则是男答。首 句说,我家面对浩荡的九江水,回答了“何处住”的问题;次句言,来来去去都在九江的 两岸,说明自己也是行船漂流之人;第三句说,我们同是建康长干里的人,落实了“或恐 是同乡”的想法。这样层层写来,写出了二人的共同之处。最后不言“今日得相识”的 幸运之语,而言“生小不相识”,这不是相逢恨晚么? 这又抒发了多少惋惜之情啊! 结 句乃翻腾之笔,蕴含无限深情,洗尽艳丽柔媚,显出劲爽热烈,真是健康无邪的上乘之 作。此诗善用白描勾画人物,且富有戏剧性,于平凡之中见其不平凡也。此二诗以对 答的形式,写得风趣自然,尤显清新活泼,别具韵味。
今日更新
-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2019-01-26]
-
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
[2019-01-26]
-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舟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
[2018-11-02]
-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相恨不如潮有信,相
[2018-10-09]
-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归
[2018-10-0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