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2022-10-17 可可诗词网-离别送别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句】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出处】唐·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意思】没有几天我们就要一醉而别了,所以我们在一起几乎游遍了这一带所有的名胜古迹,楼阁亭台。什么时候这石门路上能够让我们再度相逢,金樽重开?
 
【全诗】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唐].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注释】

①鲁郡:汉吕后封其婿居鲁国,后改为鲁郡,郡治在鲁县,即今山东曲阜市。 石门:山名,在山东曲阜县东北,上有石门寺,风景秀丽,乃游览胜地。

②泗水:发源于 今山东泗水县陪尾山。因其四源合为一水,故名。

③海色:将晓的天色。李白《古风》 五十九:“鸡鸣海色动,谒帝罗公侯。”这里指苍翠青绿的山色。徂徕:山名,在今山东泰 安市东南。
 
【赏析】
          唐玄宗天宝四载(745),李白被逐出长安,回到东鲁。此年杜甫 (杜二,谓杜甫排行第二)亦东游至此,两位友人再度相遇,不胜亲密。他们“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 (杜甫《赠李十二白二十韵》)。“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游赏山水,赋诗酬唱,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这首送别诗,就是这种情感的热情流露。
 
           诗歌以“醉别”起笔,强调他们的分别并非一般的分别,而是酣醉而别。这与杜甫所说的“醉舞”、“醉眠”一样,充分表现了他们放荡不羁、纵酒狂饮的生活豪情。首二句写他们知道没几天就要分别了,所以都十分珍惜有限的时光,携手游遍了东鲁的山水名胜。“遍”字表现了他们对山水的喜爱和交往的密切,概括了他们在东鲁一带的游历过程。
 
         “何日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用疑问的语气,期望杜甫能回到东鲁,与自己再度举樽畅饮,杜甫的“何日一樽酒,重与细论文”,与此意相同,问话中都包含着真切的依依惜别之情。石门山,是东鲁一座风景幽雅的小山,李白的友人张叔明就居住在此,杜甫曾拜访过他,并题诗留言。李白与杜甫并不只是在石门山开樽痛饮,这里用石门山概指他们游历过的东鲁山水,表现他对往日美好生活的留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描写泗水河和徂徕山的风光,说明分别的季节和环境。秋天的泗水,碧波荡漾,好像秋色落入水中一样,格外明净。“落”字,合写高爽的秋色和澄澈的水波,从天上写到水中,给人一种动感,用得十分巧妙。秋天的徂徕山,树木繁茂,碧绿葱葱,好像被青色 (海色) 照亮一样,郁郁苍翠,充满了生机。“明”字把绿色拟人化,仿佛是绿色使徂徕山明亮起来,泛起了宜人的秋色,把静物写得富有动感,也用得相当精彩。此二句虽未正面抒发惜别之情,但却寓情于景。因为分别之时,景色愈美,人情愈厚,就愈是令人留恋,令人伤怀,为末二句写离别作了有力的铺垫。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遥承首句 “醉别”之意,表现他们开怀畅饮、痛醉而别的神态。“各自远”三字,寓意深刻。因为李白自己也只是暂居东鲁,不久也将云游他方。此次别后,他们再也没有相会过,当然此时他们不可能知道这是他们一生中的最后一次团聚和离别,但李白却已隐约感觉到重逢的艰难。风卷飞蓬,各自飘散,这又怎不叫人忧伤感叹呢?只是李白豪放的天性,不使他作更多的愁怨之态,最后他举起酒樽,劝友人别去管那些离愁别绪,干完这一杯,喝他个痛快。
 
           诗歌以 “醉别”起笔,以 “尽杯”收笔,使全诗自始至终充满了一股昂扬的豪情,同时也飘荡着一缕淡淡的离别之愁,感情丰沛,一气呵成,真挚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