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018-06-18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出处】唐·贾岛《寻隐者不遇》。
 
【意思1】只知道就在这座山中,但云 雾重重,不知他在哪一处。
 
【意思2】我向一个正在松树底下作零活的少年问道:“你师傅在家吗?”那少年回答说:“师傅出外采药草,大概就在这座山中吧!只是现在山中的白云很浓密,所以,我也不知道他究竟在什么地方啊!”
这是作者到山中寻访隐居的朋友,却不巧没有遇见,因此有感而作的诗。
 
【鉴赏】童子告诉我,隐者就在这座山中,但此山云雾深邃,隐者的踪 影依旧浑然不知。这两句短短十字,简洁凝练,但却展现了诗人寻隐者过 程中由希望到失望的心理状态。童子先告诉诗人隐者上山采药去了,诗 人本以为无缘相见,但童子却又回答“只在此山中”,使隐者缥缈的行踪由 虚而实,让诗人有所期待。但当诗人望向隐者采药之山时,却发现云林深 杳,难寻隐者足迹,隐者行踪又再次虚化,表达了诗人寻隐者不遇的惆怅 之情,同时也为我们勾勒出一个风神飘逸、扑朔迷离、出尘脱俗的隐者形 象,寄寓了诗人对世外生活的追求。
 
【用法例释】
 
一、用以形容山深林 密,云雾弥漫,不知人或事物竟在何处。 [例]看不见崖下的沟壑有多深,但能听 到踏翻了的石头往沟底滚动的声音,令 人有悚然之感。偶尔停下脚步,隐约地 听到铁器的敲打声,柴油机的轰隆声。 雾海茫茫,钻探工人在哪儿? 同行的一 位同志叹道:“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 处!”(江波《十月映山红》)
 
二、用以比喻 只知人或事物的大概范围,不知其具体 位置。[例1]但是一个矮矮的门楼前面 站的一个自卫队模样的门岗却又告诉 说:“这里是公署不错,专员却已经五天 不在家了。要找他,到决死队去,或者 到别的什么地方那就说不定了。”大有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意味。 (吴伯箫《沁州行》)[例2]甚至供人獭祭 的《佩文韵府》、《骈字类编》,也没有名 句项目。要摸索名句,好比贾岛寻隐 者,有“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之概。 (郑逸梅《中国古代名句辞典·序言》)
 
【全诗】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①真: 即真人,对得道成仙的人的敬称。②芝: 即灵芝,历来被认为是长生不老之药,长在深山峭壁,采取不易。
 
 
【全诗鉴赏1】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 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 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这首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 把问话省略了,只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 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接着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问句省掉,而 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 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 题。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 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然而,这首诗的成功,不仅在于简练;单言繁简,还不足以说明 它的妙处。诗贵善于抒情。这首诗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见深沉。 一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自然扫兴而返了。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 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其言甚繁,而其笔则简,以简笔写繁 情,益见其情深与情切。而且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 有伏。“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 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 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然而诗的抒情要凭借艺术形象,要讲究色调。从表面看,这首 诗似乎不着一色,白描无华,是淡妆而非浓抹。其实它的造型自然, 色彩鲜明,浓淡相宜。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青与白,这松与云,它 的形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的隐者身份相符。而且未见隐者先见 其画,青翠挺立中隐含无限生机;而后却见茫茫白云,深邃杳霭,捉 摸无从,令人起秋水伊人无处可寻的浮想。从造型的递变,色调的 先后中也映衬出作者感情的与物转移。
 
   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 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 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 惘之情了
 
 
【全诗鉴赏2】
     贾岛不以五绝著称,诗歌风格也偏于奇僻险峻。尽管如此, 并不妨碍《访隐者不遇》成为他绝句的压卷之作。
 
    诗歌内容简单浅显,如与老妪对话,毋庸细解。诗歌之所以久负盛 名,为大众所喜闻乐见,其妙处就在于意象的选择和意境的营造上。题目 交代诗人寻访归藏山林的隐士却遭遇了空舍,诗人淡淡的失望之情溢于 言表。于是诗人不由得仔细观察起隐士房舍周围的景物。《三国演义》写 刘备三顾茅庐,为了给诸葛亮的出现制造气氛,以衬托出他的高风亮节, 对诸葛茅庐周围环境进行了详细的描写。然而诗歌不可像小说那样铺 张,因此诗人极其简洁地拈取了“松下”这一典型的意象。松在古代是高 洁正直的象征,暗喻了隐士的人格特点,与《三国演义》的手法有异曲同工 之妙。其实“童子”这一意象也不随意,交代了隐者的身份特征,诸葛庐里 也有童子,道教里常出现修炼的童子,尊道长为师,因此隐者应该是个道 士,道教以炼丹为要,于是就有了下句的“采药”。
 
    自葛洪发明炼丹术,见于各种典籍记载的原料,如汞、丹砂、雄黄等药 物,多数是隐藏深山而待人寻觅发掘的。既然隐者采药,遁入深山,那么 到底会在哪里采获,何时回来,包括隐士自己,都是无法预知的。因此童 子的答复虽然含混,倒也是事实。也许诗人问起童子,多少燃烧起数丝希 望的火苗,到这里全然死灰了。“云深”既描绘着山的辽阔广淼,也表明隐 者的生活如闲云野鹤般逍遥,同样也暗示了诗人此次的拜访将徒劳而返。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也是富有哲理的名句,在日常生活中得 到广泛的使用。就学习科学文化而言,一切对于自然和社会的问题,都能 够在浩渺的书本和艰辛的实验中获得满意的解释,如果学生拒绝勤奋不 辍的刻苦钻研,那么自然寻找不出答案的所在了。
 
    如上所述,本诗的意象是经过精挑细选,充分反映了隐者的身份,同 时诗歌也营造了淡然的意境,给人一种冲和的感觉。场景选择精粹,转换 自然,毫无拖沓繁复之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