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诗句】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出处】唐·岑参《逢入京使》。
【意思】 故园: 指作者在平安的家园。龙钟: 同“泷冻”, 沾湿。凭: 托。
向东望望我的家园, 路途遥远看不清。伤心得用两袖拭泪, 袖已湿了而泪仍不止。今天在战马上相逢身边没低笔写家书, 只有请你捎个口信, 回去向我家里人问好。
【鉴赏】这是诗人赴任安西节度使幕府书记途中所作。戍守西域,日日西 行,东望故园,归路修远。思念亲人,心中悲戚,泪水淋漓,沾湿双 袖。路逢入京使者,骑在马上恨无纸笔写家书,就托你给我捎个口信, 回报亲人我平安。全诗虽不假雕琢,信口而成,但却情浓意笃,深入人 心,感人肺腑。
注: 漫漫,遥远。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
【全诗】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全诗鉴赏】
盛唐著名诗人岑参曾两次出塞,他的放歌大漠的边塞诗章真有雄视一切的气概,堪称为纠纠武夫之辞。但是在他初次告别家乡、奔赴苍茫绝域的西部边陲时,竟也是肝肠寸断、别泪长流的。“无情未必真豪杰”(鲁迅诗),看来这位边塞诗人也有着丰富的感情生活,并非铁石心肠。
这首诗写在天宝八载(749)岑参第一次出塞时,其时诗人三十五岁,被任命为右威卫录事参军,到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中任掌书记。诗人远走塞外,踏上“马行碎石中,四蹄皆血流”(《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的凶险征途,路遇从西域回京师的使者,于是口占一绝,作为口信,托他捎给自己家中的亲人。
头两句写西行途中,回望中原,关山阻隔,千里迢迢,再也看不到自己熟悉的长安故园了。诗人禁不住酸泪如涌,沾湿衣袖。(龙钟:沾湿貌。)写“双袖龙钟”,可见诗人不希望别人看见自己流泪,总是用衣袖去擦拭,然而泪水不断涌出,老是擦不干。当时的西域被视为荒凉的去处,岑参此次出塞,是否能够“出入玉门关”,重见家人,实在难说,过了陇山,见物大异,如同踏入另一个世界。岑参虽然抱着捍卫祖国边关的献身精神毅然西行,作诗自勉道:“也短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同上)但毕竟是初次探险,涉足畏途,其心情十分复杂,这是可以理解的。
在“平沙万里绝人烟”的塞外,偶尔遇到中原人士,虽非故旧,又非同乡,也感到分外亲切,不免停马攀谈,互致问候。同是塞上从军者,相逢何必曾相识?马上邂逅,匆匆即别,找不到纸笔写封家书,就请入京人捎句平安的口信回去吧。这里写作者和入京使者路遇的特殊环境、特殊气氛和特殊心理,十分逼真。同时,也暗中流露出作者惦念家人对自己的担心,急切地希望家人得知自己的平安信息。“家书抵万金”,而从塞外传来的平安口信,对于日夜悬念中的家中亲人,也是极其宝贵的。尽管这暂时的平安,并不能排除未来的难以逆料的种种危险。“凭君传语报平安”一句,语虽平直,却道尽了诗人的心曲。
这首小诗文字朴素,平平道来,直赋其事,并不用比兴等技巧,却自有一种感人力量,因为它写出了一种人之常情,使读者不能不产生共鸣,故长期为人们传诵。所以清人沈德潜评论此诗说:“人人胸臆中语,却成绝唱。”(《唐诗别裁》卷十九)清代另一位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有一段话说得好:“诗非异物,只是人人心头舌尖所万不获已必欲说出之一句说话耳。”(《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序》)岑参的这首诗正是如此。
今日更新
-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2019-02-10]
-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2019-01-05]
-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2018-10-03]
-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2018-09-23]
-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
[2018-09-19]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