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022-08-02 可可诗词网-思乡 https://www.kekeshici.com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出处】唐·崔颢《黄鹤楼》。
 
【意思1】夕阳西下,浩渺的烟波笼罩着宽阔的江面,眼前景色不禁使诗人产生何处是故乡的疑问。景色的迷茫恰好表现了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态。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来,遂成千古绝唱。
 
【翻译】乡关: 家乡。烟波: 烟雾笼罩的江面。句意: 太阳已经落山,四处暮霭沉沉,江上烟波浩渺,遥远的家乡,哪里望得见呢,不禁勾起了淡淡的哀愁。
 
【鉴赏】 原诗的黄鹤楼: 故址在今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黄鹤楼俯瞰江汉,极目千里,相传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故名。崔颢此诗传诵一时。《唐才子传》 说李白偕友登楼见崔颢题诗,曾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昔人: 指仙人子安。“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历历,形容汉阳树。萋萋,形容芳草。这两句诗是说: 隔着江水,汉阳的树木清楚在望,鹦鹉洲上的草也长得茂盛。鹦鹉洲在汉口西南长江中,后为江水淹没。前人评诗曾有此诗居唐人七律第一名的说法,又传李白为之搁笔,可见享尽盛名。此诗吊古怀乡,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动人肺腑。“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两句,抒写游子思乡之情。
 
 
【全诗】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全诗赏析】 
 
    黄鹤楼故址在今武汉市武昌城黄鹤山 (一名蛇山) 西北黄鹤矶,下临汉江,极目千里。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 (223),历代屡圮屡建,至清光绪十年 (1884) 毁于火。明崇祯七年 (1634) 上元节,邝露遇南海令黄熙出巡仪仗,酒醉不避惹祸,后弃家流亡。他先到广西,继而度桂岭,入两湖,泛洞庭,出九江,经江、浙而北上,历时五载。本篇是经武昌登黄鹤楼时作。诗写登楼所见及有关黄鹤楼的传说,隐约地表现作者的客子穷愁。
 
  首联由眼前景物引出议论:“汉阳芳树古今情,逐客南浮雁北征。”“逐客”,指贬谪的官宦。“雁”,喻旅人。两句说,无论是古代或今天南渡的逐客,也无论是古代或今天北征的旅人,登上黄鹤楼,远望汉阳一带的花草树木,都会引起同一的思想感情。“古今情”有“古今情同”之意。那么什么是“古今”之“情”呢?唐人崔颢《黄鹤楼》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古今”之“情”指的正是崔颢那种乡关之思、羁旅之愁。邝露虽然没有直接写出自己的所感,但他的乡关之思、羁旅之愁不正是隐含在“古今情”三字之中么?
 
    “天尽水连巴子国,月明人在武昌城。”巴子国,古国名。故都在今四川巴县,此泛指蜀地。此联承“汉阳芳树”续写登楼所见之景,并点明登楼时间。江水茫茫,远接天边的蜀地,诗人在明月之夜登楼,他在想什么呢? 或许茫茫的江水,引起他的羁旅穷愁; 朗照的明月,惹动他的客子离恨吧! 句中没有言明,但首联有“古今情”三字领起,再联系作者的遭遇,则知两句景语亦是情语; 虽不言愁,而愁自见。
 
    接着一联写有关黄鹤楼的联想:“白云依旧过全楚,黄鹄何年控太清。”“全楚”,谓楚地,汉阳、武昌属古楚国之地。“黄鹄”,即黄鹤。“控太清”,从天空飞下来。诗人月夜登楼,无法摆脱古今逐客、征夫的乡关之思、羁旅之愁,眼前的江水、花树、明月,都惹动他无限的愁绪。于是,他想到与此地有关的神话传说: 《寰宇记》:“昔费禕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故号为黄鹤楼。“又有仙人王子安乘黄鹤由此经过的传说。千年楚地,白云依旧,乘黄鹤的仙人却杳无踪影。诗人多么想黄鹤从天而下,这样他就可以乘黄鹤而羽化,超脱尘世的愁闷了。此联由崔颢“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两句化出,从侧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月夜登楼之“情”。“依旧”、“何年”,上下呼应,突出他的无可奈何和无限怅惆的心境。
 
   最后以写景作结。“日暮”句写的是眼前实在之景。王建《江陵使至汝州》诗:“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此袭用其句。“九疑”句写想象之景。《述异记》:“九疑山隔湘江。”句本此。“九疑”,山名。或作“九嶷”。“湘英”,舜妃女英,即湘夫人,此代指湘江。九疑山和湘江俱在湖南,登黄鹤楼难望此山、此水。诗人离粤,自桂而湘,今又身在湖北,千里间关,艰苦备尝,而前路茫茫,不知止于何方。两句一写眼前所见,一写湖南所历,既表现出他对两地山水的热爱,亦隐含“行行重行行”的感慨。
 
  邝露诗近体师法唐人。这首诗无论内容、意境、格调都深受崔颢《黄鹤楼》诗的影响。
 
 
【赏读】
   这首诗首联写登楼凭吊所见。诗文开始由传说转入现实中所见,“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这句是说仙人乘着黄鹤飞去,这个地方只剩下黄鹤楼,暗含世事变迁,物是人非的感慨。颔联写仙去楼空,惟有天际的白云千载悠悠。这是首联意蕴的进一步续写和渲染。诗人登上黄鹤楼,面对辽阔的江天,很自然地抒发感慨,给人一种苍茫的、寂寞的感觉。五、六句仍是写登楼所见所感,与前面气势一贯。汉阳城中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萋萋芳草也清晰可辨。这两句以景写情,直抒胸臆,不雕琢,不用典,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景象,给人一种悠悠难尽的感受。
 
  最后两句写由日暮、江波而产生的乡情。乡关何处,归思难禁,全诗以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又归到开头渺茫不可见的境界,回应前面。
这首《黄鹤楼》诗历来为人推崇,严羽曾称为唐人律诗第一。据说李白后来游黄鹤楼时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清人沈德潜评此诗说:“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
 
  这首诗抒情真切,写景明朗,景情交融,艺术上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