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018-05-26 可可诗词网-边塞战争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处】唐·王昌龄《出塞》。
 
【注释】①龙城:卢龙城,汉时右北平郡所在地。②飞将:汉时李广将军戍守 右北平郡,匈奴人畏惧而不敢入侵,称其为“飞将军”。③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 中部。
 
【意思】 自秦汉以来,战争就从没有止歇过,而战场之上的将士们大 多再也没有回来,唯有清冷的明月照映着孤寂的关城。如果能有像汉代 时李广那样的飞将军镇守,胡人的铁骑就会永远被阻挡在遥远的阴山之 外。“秦时明月汉时关”以互文写法开篇,营造出一种时空交织的历史苍 凉感。“人未还”既是秦汉征人未还,也是如今征人未还。千年来人事推 移,唯有皎皎明月与千年关山的永恒见证着征戍的周而复始,战争的残酷 性不言而喻。后两句回想西汉李广的故事,“但使”二字饱含着对时局的 深深忧虑,渴望有一位横空出世的大将击溃胡骑,好让百姓安居,征人归 来。短短四句,既蕴含着对战争的厌倦,又表现了对征人的同情,同时流 露出深重的忧患意识,忧时忧民之情真切深沉。
 
【评论】
 
       龙城: 指卢龙城,为汉右北平郡郡治。飞将: 指李广。 《史记·李将军列传》: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 ‘汉之飞将军’。” 阴山: 山名,西起河套西北,绵亘内蒙,东与兴安岭相接,是北方的天然屏障。匈奴常据此侵犯中原。
 
 
      句意: 从秦汉到今天,一直是明月照关城,边疆战事不息。只要有飞将军李广那样的将领统兵,敌人就不敢进犯了。表现了诗人对边防的关心和热切盼望名将抵御外侮,使人民过上和平生活的感情。
唐王昌龄 《出塞》 诗之一。(《全唐诗》 一四三卷1444页)
 
   明胡应麟 《诗薮》 外编卷四: “杨用修编 《唐绝》,以王昌龄 ‘秦时明月’ 为第一。” 
 
      清沈德潜 《说诗晬语》: “ ‘秦时明月’ 一章前人推奖之而未言其妙。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即高常侍 《燕歌行》 归重 ‘至今人说李将军’ 也。防边筑城,起于秦汉,明月属秦,关属汉,诗中互文。” 
 
      清施仆华 《岘傭说诗》: “‘秦时明月’ 一首,‘黄河远上’ 一首……皆边塞名作,意态绝健,音节高亮,情思悱恻,百读不厌也。”
 
 
【全诗】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全诗鉴赏】
 
    这首诗以其卓 越的时空感和普遍认同的情 感成为古诗中脍炙人口的 名篇。
 
   前两句极写自古以来征 战的士兵总是卫戍边疆不得 归家的现实。秦汉时为防御 匈奴,在北方修筑长城,大量 戍卒被征发来戍守长城。 “秦时明月汉时关”,是互文 见义之法,并非单指秦时的明月、汉时的关塞,而是合指秦汉的明月、秦汉 的关塞。秦汉时代开始,已经是征人难还,时至唐代,仍然面临同样的问 题。“万里”,点出地域的广阔、边塞的苍茫,既是写征人离家之远,其所代 表的空间感同时蕴含着时间的跨度。秦汉的明月与关塞仍见证着征人 “未还”的命运,古今纵横捭阖,具有历史沧桑感。
 
   一、二句与三、四句中间隐藏着一个疑问,因为互为因果,所以诗人虽 然省略了,我们在接受的时候却不突然,那就是为什么征人总是不能归 家?为什么边庭总是被胡人侵略而难以取胜? 这个问题自秦汉而至唐 代,是汉人心中难以释怀的民族情结。诗人没有给这个历史问题作出正 面回答,而是说如果有飞将军李广这样的人物在,一定不会让胡人度过阴 山,侵略汉地。将领无能,是历朝历代征人饱受离别之苦的源头,这是历 代征人的心声,也是历代百姓的心声。而之所以不是每个朝代都能派出 像李广一样神勇的边关将领,责任却不得不归咎到朝廷的用人不当。古 人讲究怨而不怒,对于朝廷的批评也很含蓄,点到即止,意在言外。
 
    这种以想象的境界来反映愿望的表现手法,还有李白的《永王东巡 歌》:“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 胡沙。”无名氏《胡笳曲》则与本诗用意相同而手法相反,诗云:“月明星稀 霜满野,毡车夜宿阴山下。汉家自失李将军,单于公然来牧马。”同样借古 讽今,《出塞》以假想之辞,设想如果有李广这样的将军就会如何,而《胡笳 曲》则是落笔现实,因为没有李广将军这样的人所以才这样。两诗一虚一 实,一正一反,王诗一唱三叹,更为深婉内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