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波
现代长篇小说。李劼人著。中华书局1936年初版。作品承接《死水微澜》和《暴风雨前》,集中笔墨描绘了1911年直接导致辛亥革命爆发的四川保路风潮:这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拒不发还四川省民间筹集的筑路股银,激起上下各阶层人士的愤慨。立宪派成立保路同志会,提出“路存与存,路亡与亡”的斗争口号,要求四川总督向清政府奏请还路于民,弹劾盛宣怀。赵尔丰拒绝群众的要求,悍然诱捕了保路同志会的9名领袖,制造了制台府门前的流血事件,进一步激起了四川人民广泛而强烈的反抗。各地相继罢市、罢课、抗粮、抗捐,成立保路同志会,组建同志军。保路斗争如轩然大波遍地掀起。清政府迫于压力,一方面革去盛宣怀邮传大臣职务,另一方面委派岑春煊接替赵尔丰任四川总督。就在这时,震撼全国的武昌起义爆发。岑春煊溜回上海。满清大员端方率领新军由重庆启程,去成都接替赵尔丰总督职务,在资州被哗变起义的新军杀死。 与此同时,成都城里的斗争也愈演愈烈,政治较量一变而成为武装对抗。各地同志军开赴省城,建立都军府,并处死赵尔丰,使这场斗争进入一个新阶段。作品对这一中国近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的完整描绘,色彩鲜明地构成了一幅封建统治风雨飘摇面临崩溃的历史画卷,充分反映出中国历史转捩时期特有的社会复杂面貌。整部作品结构宏伟,波澜起伏,笔力强健,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次相当成功地反映了中国历史大转折时代的作品”。是一部“小说的近代《华阳国志》”(郭沫若《中国左拉之待望》)。1958年以后,作者对这部未完成的作品继续补写。全书分为4部34章,达94万2千字。到1962年,第4部写了12万字后,因作者病逝而中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