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作客星侵帝座,却应虚薄是严光。”诗句出处:《狂题十八首》;是唐朝诗人司空图的作品。
|
莫恨艰危日日多,时情其奈幸门何。
貔貅睡稳蛟龙渴,犹把烧残朽铁磨。
别鹤凄凉指法存,戴逵能耻近王门。
世间第一风流事,借得王公玉枕痕。
交疏自古戒言深,肝胆徒倾致铄金。
不是史迁书与说,谁知孤负李陵心。
南华落笔似荒唐,若肯经纶亦不狂。
偶作客星侵帝座,却应虚薄是严光。
不劳世路更相猜,忍到须休惜得材。
几度懒乘风水便,拗船折舵恐难回。
由来相爱只诗僧,怪石长松自得朋。
却怕他生还识字,依前日下作孤灯。
老禅乘仗莫过身,远岫孤云见亦频。
应是佛边犹怕闹,信缘须作且闲人。
止竟闲人不爱闲,只偷无事闭柴关。
轰霆搅破蛟龙窟,也被狂风卷出山。
地下修文著作郎,生前饥处倒空墙。
何如神爽骑星去,犹自研几助玉皇。
雨洗芭蕉叶上诗,独来凭槛晚晴时。
故园虽恨风荷腻,新句闲题亦满池。
初时拄杖向邻村,渐到清明亦杜门。
三十年来辞病表,今朝卧病感皇恩。
来时虽恨失青毡,自见芭蕉几十篇。
应是阿刘还宿债,剩拚才思折供钱。
芭蕉丛畔碧婵娟,免更悠悠扰蜀川。
应到去时题不尽,不劳分寄校书笺。
自伤衰病渐难平,永夜禅床雨滴声。
闻道虎疮仍带镞,吼来和痛亦横行。
昨日流莺今日蝉,起来又是夕阳天。
六龙飞辔长相窘,更忍乘危自著鞭。
有是有非还有虑,无心无迹亦无猜。
不平便激风波险,莫向安时稔祸胎。
十年三署让官频,认得无才又索身。
莫道太行同一路,大都安稳属闲人。
曾闻劫火到蓬壶,缩尽鳌头海亦枯。
今日家山同此恨,人归未得鹤归无。
《狂题十八首》唐朝诗人司空图的作品。
【注释】:
偶:
①偶像;木偶。《战国策·齐策三》:“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②伴侣;配偶。《北史·刘延明传》:“妙选良偶。”③双数;成双。与“奇(jī)”相对。刘勰《文心雕龙·丽辞》:“奇偶适变。”④相对。白行简《李娃传》:“娃常偶坐,宵分乃寐(mèi)。”(宵分:半夜。寐:睡。)⑤间或;偶然。指不是经常或必然发生的。刘孝绰《酬陆长史倕》:“时过马鸣院,偶憩(qì)鹿园阁。”作:
①起;起立。《论语·先进》:“舍瑟而作。”②兴起;产生。《史记·秦始皇本纪》:“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一:统一。)又起身。《管子·弟子职》:“夜寐蚤作。”(寐:睡。蚤:通“早”。)《孟子·公孙丑上》:“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韩非子·解老》:“大奸作则小盗随。”③始。《尚书· 禹贡》:“莱夷作牧。”(莱夷:地名。牧:放牧。)④劳作;工作。《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杨恽《报孙会宗书》:“田家作苦。”⑤创作;写作。《孟子·梁惠王下》:“孔子惧,作《春秋》。”《吕氏春秋·勿躬》:“容成作历。”(容成:传说中黄帝臣,历法的创造者。)王充《论衡·定贤》:“譬犹工匠之作器也。”⑥名词,指作品。萧统《文选序》:“则有‘凭虚’、‘亡是’之作。”⑦事务。鲍照《采桑》:“季春梅始落,女工事蚕作。”(事:从事。)⑧担当;充任。《论语·子路》:“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而:假如。)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敦槐作关中都督,甚得民情。”⑨当成;算做。罗公升《溪上》:“门前溪一发,我作五湖看。”(一发:一根头发。)又成为。李贺《浩歌》:“南风吹山作平地。”⑩通“诅”。诅咒。《诗经·大雅·荡》:“侯作侯祝。”(侯:语气词。)(11)通“诈”。欺骗。《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作先合,然后引之大道。”[作色]脸上变色。指神情严肃起来或发怒。《礼记·哀公问》:“孔子愀(qiǎo)然作色。”(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客:
①宾客;外来人。李斯《谏逐客书》:“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诗经·商颂·那》:“我有嘉客,亦不夷怿(yì)。”(夷怿:喜悦。)②门客;食客。《史记·孟尝君列传》:“冯驩闻孟尝君好客。”《战国策·齐策四》:“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③旅客。李商隐《滞雨》:“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④客商。卢纶《晚次鄂州》:“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⑤旅居;寄居。杜甫《去蜀》:“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⑥为某种目的而奔走活动的人。《后汉书·马援传》:“吴王好剑客。”《周易·系辞下》:“重门击柝(tuò),以御暴客。”(柝:打更用的梆子。)客星:
忽隐忽现的星。《史记·天官书》:“~~出天廷,有奇令。”星:
①星星。天空中能发光的天体。王勃《滕王阁序》:“物换星移几度秋。”②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成公绥《天地赋》:“朱鸟奋翼于星张。”③星象。沈彬《入塞》之二:“戍楼闲上望星文。”④零星。《西游记》第二十七回:“耳中鸣玉磬,眼里幌金星。”⑤称杆上记数的点。贾岛《赠牛山人》:“凿石养蜂休买蜜,坐山秤药不争星。”侵:
(一)①进犯;进攻。《左传·僖公四年》:“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②侵夺;侵占。《汉书·地理志下》:“至(周)襄王,以河内赐晋文公,又为诸侯所侵,故其分地小。”(分:分封。)③欺凌;伤害;欺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强不侵弱。”韩愈《枯树》:“老树无枝叶,风霜不复侵。”④渐进。陈子昂《南山家园十韵》:“坐观万象化,方见百年侵。”⑤逐渐。《列子·汤问》:“帝凭怒,侵减龙伯之国使厄。”⑥逼近。庾肩吾《乱后经夏禹庙》:“侵云似天阙,照水类河宫。”(阙:宫阙。类:似。)⑦荒年;庄稼歉收。《谷梁传·襄公二十四年》:“五谷不升谓之大侵。”(升:成熟。) (二)qǐn 长相既矮小又丑陋。又作“寝”。《汉书·田蚡传》:“田蚡貌侵。”帝:
①天帝。古人或宗教徒称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为帝。《尚书·吕刑》:“上帝监民。”屈原《九歌·少司命》:“夕宿兮帝郊。”②君主;皇帝。《战国策·赵策三》:“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闵王争强为帝。”《续资治通鉴·宋太祖乾德四年》:“帝每劝以读书,(赵)普遂手不释卷。”却:
①退;使退却。《吕氏春秋·序意》:“马却不肯进。”贾谊《过秦论》:“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蒙恬:秦名将。藩篱:比喻边疆上的屏障。)②避免。《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勇士不却死而灭名。”③不前进,停止。《韩非子·外储说右下》:“马退而却,策不能进前也。”④拒绝;退还。《孟子·万章下》:“却之却之为不恭,何也?”李斯《谏逐客书》:“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⑤回;回转。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卷:收拾,收起。)⑥去;掉。多用在动词后表明动作了结,完成。聂夷中《咏田家》:“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⑦副词。1. 表示强调。相当于“正”。李商隐《有感》:“非关宋玉有微词,却是襄王梦觉迟。”2. 表示重复。相当于“再”、“又”。李白《送贺监归四明应制》:“借问欲栖珠树鹤,何年却向帝城飞。”3. 表示相反,相当于“倒”、“反”。李白《把酒问月》:“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应:
(一)yīng ①当;应当。《三国志·吴书·吴主传》:“重则本非应死之罪。”(重:指刑法重。)苏轼《水调歌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②古国名。相传为周武王之子的封国,故址在今河南鲁山县东。 (二)yìng ①受;接受。王充《论衡·语增》:“周流应聘。”(周流:周游。)②答应;回答。《列子·汤问》:“河曲智叟亡以应。”③允许;同意。古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④适合;合于。《荀子· 天论》:“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⑤应和。《史记·陈涉世家》:“杀之以应陈涉。”苏轼《后赤壁赋》:“山鸣谷应,风起云涌。”⑥对付;处置。《三国志· 魏志·钟繇传》:“得所送马,甚应其急。”⑦应验;证实。《后汉书·郭玉传》:“和帝时,为太医丞,多有效应。帝奇之。”⑧小鼓。《诗经·周颂·有瞽》:“应田县鼓。”(田:大鼓。县:悬挂。)虚:
①大土山。《诗经·鄘风·定之方中》:“升彼虚矣,以望楚矣。”②废墟。《汉书·贾谊传》:“凡十三岁,社稷为虚。”③集市。柳宗元《童区(ōu)寄传》:“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④空虚。《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⑤空着。《战国策·齐策四》:“梁王虚上位。”⑥虚假。《楚辞·九章·惜往日》:“听谗人之虚辞。”⑦副词。徒然,白白地。李商隐《安定城楼》:“贾生年少虚垂涕。”(贾生:汉代贾谊。)⑧指清静无欲的内心境界。《老子》第十五章:“致虚极,守静笃。”薄:
①草木丛生之地。《楚辞·九章·涉江》:“露申辛夷,死林薄兮。”②迫近。李密《陈情表》:“日薄西山,气息奄奄。”③厚度小。与“厚”相对。《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④微;少。《荀子·非相》:“知行浅薄。”⑤淡。与“浓”相对。《庄子·胠箧》:“鲁酒薄而邯郸围。”⑥土地贫瘠。《三国志·魏书·诸葛亮传》:“薄田十五顷。”⑦减轻。晁错《论贵粟疏》:“薄赋敛,广畜积。”⑧轻视。杜甫《戏为六绝·五》:“不薄今人爱古人。”⑨助词。用于句首。《诗经·周南·葛覃》:“薄污我私,薄浣我衣。”⑩通“箔”。1.帘子。《礼记·曲礼上》:“帷薄之外不趋。”2.养蚕的筛子或席子。《史记·周勃世家》:“勃以织薄曲为生。”(曲:与“薄”义同。)是:
①正确。与“非”相对。《论语·阳货》:“偃之言是也。”②肯定;认为正确。《墨子·尚同上》:“国君之所是,必皆是之。”③纠正;订正。《礼记·月令》:“是察阿党,则罪无有掩蔽。”(察:审察。)④表示判断,是。《史记·刺客列传》:“此必是豫让也。”⑤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此”、“这”。《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⑥连词。相当于“于是”。《管子·君臣上》:“非兹,是无以理人;非兹,是无以生财。”⑦助词。用以前置宾语。《左传·襄公十四年》:“唯余马首是瞻。”[是以]因此;所以。《韩非子·喻老》:“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是故]因此。《孟子·梁惠王下》:“唯仁者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国是]国家大计。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谭嗣同传》:“定国是之诏既下。”严:
①急;紧急。《孟子·公孙丑下》:“事严,虞不敢请。”(虞:人名。)②严密;严谨。韩愈《进学解》:“《春秋》谨严,左氏浮夸。”③严厉;严格。蒲松龄《促织》:“宰严限追比。”④严肃;威严。《诗经·小雅·六月》:“有严有翼。”(翼:恭敬。)⑤猛烈;厉害。《孔雀东南飞》:“严霜结庭兰。”⑥尊敬;尊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⑦庄重。《汉书·金日磾传》:“日(mì)磾(dī)长八尺二寸,容貌甚严。”⑧整饰。古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光:
①光亮;光辉。《墨子·尚贤中》:“若日之光,若月之明。”李白《静夜思》:“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②明亮;光明。《楚辞·九章·涉江》:“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③光采;风采。《庄子·盗跖》:“身长八尺二寸,面目有光。”也指华美。《诗经·大雅·韩奕》:“百两彭彭,八鸾锵锵,不显其光。”④光荣;荣耀。《汉书·礼乐志》:“下民之乐,子孙保光。”司马迁《报任安书》:“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⑤时光;光阴。李白《前有一樽酒行二首》之一:“青轩桃李能几何?流光欺人忽蹉跎。”(青轩:官员坐的有青绸障蔽的车。)⑥景物;景色。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⑦发扬光大。诸葛亮《前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⑧光滑。韩愈《进学解》:“爬罗剔抉(jué),刮垢磨光。”(抉:挑出,剔出。)⑨指礼乐文物。《周易·观》:“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