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歌莫怪频垂泪,得地翻惭早失身。”诗句出处:《偶诗五首》;是唐朝诗人司空图的作品。
|
闲韵虽高不衒才,偶抛猿鸟乍归来。
夕阳照个新红叶,似要题诗落砚台。
芙蓉骚客空留怨,芍药诗家只寄情。
谁似天才李山甫,牡丹属思亦纵横。
贤豪出处尽沉吟,白日高悬只照心。
一掬信陵坟上土,便如碣石累千金。
声貌由来固绝伦,今朝共许占残春。
当歌莫怪频垂泪,得地翻惭早失身。
中宵茶鼎沸时惊,正是寒窗竹雪明。
甘得寂寥能到老,一生心地亦应平。
《偶诗五首》唐朝诗人司空图的作品。
【注释】:
当:
(一)①面对;面向。王充《论衡·变动》:“盛夏之时,当风而立。”②正在某处。《墨子·兼爱下》:“然当今之时。”③相当于;抵得上。《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张仪)乃曰:‘以一(张)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到。)④抵挡;抵抗。《战国策·齐策一》:“必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⑤遮挡;挡住。《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⑥担当;承受。《宋史·萧注传》:“敢当天下大事。”⑦担任;充当。《晋书·熊远传》:“今当官者以理事为俗吏,奉法为苛刻。”⑧主管;掌管。《左传·襄公二年》:“于是子罕当国。”⑨判决定罪。《史记·蒙恬列传》:“当高罪死。”⑩适应;符合。《汉书·盖宽饶传》:“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诋挫。”(挫:屈辱。)(11)应该;应当。《后汉书·马援传》:“穷当益坚,老当益壮。”(12)介词。引进时间或处所。相当于“就在”。《史记·项羽本纪》:“当是时,秦嘉已立景驹为楚王。”(是:此。) (二)dàng ①恰当;得当。《礼记· 乐记》:“古者天地顺而四时当。”②当做。《战国策·齐策四》:“安步以当车。”③器物的底部或顶端。《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今有千金之玉卮(zhī),通而无当,可以盛水乎?”(卮:酒杯。)歌:
①唱歌;歌唱。《诗经·魏风·园有桃》:“心之忧矣,我歌且谣。”②歌曲;歌谣以及能唱的诗。许浑《夜泊永乐有怀》:“吴娃齐唱采莲歌。”③赞颂;歌咏。班固《两都赋·序》:“故皋陶歌虞,奚斯颂鲁。”莫:
①(mu)[名]日落的时候。《礼记·聘义》:“日~人倦。”(“暮”的本字。)②[代]没有什么。《庄子·秋水》:“天下之水,~大于海。”③[副]不。《墨子·公输》:“杀臣,宋~能守,乃可攻也。”怪:
①奇异的;不常见的。《山海经·中山经》:“江水出焉,东流注于大江,其中多怪蛇。”②奇异的事物。《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又特指传说中的妖怪。宋之问《龙目滩》:“巨石潜山怪,深篁(huǎng )隐洞仙。”(潜:藏。篁:竹林。)③认为奇怪;觉得奇怪。《史记·管晏列传》:“晏子怪而问之。”④责怪;责备。《荀子·正论》:“今世俗之为说者,不怪朱、象而非尧、舜,岂不甚矣哉?”《后汉书·张衡传》:“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频:
①频繁;多次。杜甫《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②危急。《诗经·大雅·桑柔》:“国步斯频。”(国步:国家的命运。)③一起;一齐。《国语·楚语下》:“群神频行。”④皱眉。后作“颦”。《袁中郎随笔·狂言》:“忧则颦,喜则笑。”⑤副词。屡次;多次。李商隐《代仆射濮阳公遗表》:“光阴荏苒,迁授频仍。”⑥通“濒(bīn)(滨)”。水边。《诗经·大雅·召旻》:“池之竭矣,不云自频。”垂:
①边疆。《荀子· 臣道》:“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②边。王粲《咏史》诗:“妻子当立泣,兄弟哭路垂。”③垂挂。《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④流下;滴下。李煜《破阵子》:“垂泪对宫娥。”⑤赐予。《盐铁论·本议》:“陛下垂大惠。”⑥流传。《荀子·王霸》:“名垂乎后世。”⑦副词。1.表时间。将近;快要。杜甫《垂老别》:“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2. 敬词。犹“俯”、“惠”。曹植《朔风诗》:“君不垂眷,岂云其诚?”(眷:顾念。岂云句:还有什么诚意可言?)得:
①获取;得到。《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贤明之士思得明君。”②捉得;找到。《聊斋志异·促织》:“逐而得之。”③得意。《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洋洋,甚自得也。”④得到的庄稼;收获;思想上获得;心得。汉·晁错《论贵粟疏》:“亡(wú)农夫之苦,有仟伯之得。”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⑤能;能够《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⑥表示某种动作能做或可以做。前蜀·杜光庭《神仙感遇传·罗公远》:“试令罗公取,取不得则罗公输,取得则僧输。”⑦需要;应该;必须。《史记·项羽本纪》:“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⑧合适;正确。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于彼计则得。”《汉书·叙传上》:“历古今之得失。”⑨完成;完了。唐·白居易《琵琶行》:“十三学得琵琶成。”⑩通“德”。感激恩德。《孟子·告子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地:
①大地。与“天”相对。《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②陆地;地面。《左传·僖公四年》:“公(晋献公)至,毒而献之。公祭之地,地坟(fèn);与犬,犬斃。”(坟:隆起。)③土地;田地。《周礼·地官·载师》:“以廛里任国中之地,以场圃任园地。”(廛:城市中的空地。国中:指王城之内。)④领土;疆土。《孟子·离娄上》:“争地以战,杀人盈野。”⑤地方;场所。《孙子兵法·虚实》:“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⑥处境;地位。《史记·李斯列传》:“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⑦指境界。齐己《移居西湖作》:“只待秋声涤心地,衲衣新洗健形容。”(衲衣:僧衣。)⑧地步。杜甫《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议论有余地,公侯来未迟。”⑨路程。李白《妾薄命》:“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⑩通“第”。副词。但;只。《汉书·丙吉传》:“西曹地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翻:
①鸟飞;翻飞。王维《辋川闲居》诗:“白鸟归山翻。”②翻动;反复翻转。元稹《竞渡》:“万里黄河翻。”③反转;倾覆。杜甫《白帝》:“白帝城下雨翻云。”④编写;谱写。刘禹锡《杨柳枝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⑤翻译。《旧唐书·姚崇传》:“今之佛经,罗什所译。姚兴执本与什对翻。”⑥副词。反而;反倒。岑参《衙郡守还》:“头白翻折腰,归家还自笑。”(折腰:指下拜。)惭:
羞愧。《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高帝不怿(yì)而有惭色。”失:
①失去;丢掉;丧失。《论语·阳货》:“既得之,患失之。”②耽误;错过。《庄子·田子方》:“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与:赞许。交一臂:指擦肩而过。)③未能达到目的。《世说新语·雅量》:“殷(仲堪)怅然自失。”④控制不好;未能把住。《左传· 宣公十年》:“某氏之守臣某,失守宗庙。”⑤迷失;找不着。《韩非子·解老》:“使失路者而肯听习问知,即不成迷也。”⑥错误;过失。《大戴礼·保傅》:“失之毫厘,差之千里。”⑦消失;不见。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觉:醒。向来:原来。)⑧违背。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gòu)虏帅失信。”(直前:径直上前。诟:责备。虏:敌人。)⑨离开。曹丕《与吴质书》:“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⑩改变常态。蔡琰《悲愤诗》:“儿呼母兮号失声,我掩耳兮不忍听。”(号:哭号。)失身:
①丧失生命。《史记·日者传》:“道高益安,势高益危,居赫赫之势,~~且有日矣。”②谓女子失去贞操。《汉书·司马相如传》:“今文君既~~于司马长卿。”身:
①人或动物的躯干。屈原《九歌· 国殇》:“首身离兮心不惩。”(不惩:不戒悔。)②身体。《荀子·非相》:“卫灵公有臣曰公孙吕,身长七尺。”③树的主干。《尔雅·释木》:“枞,松叶柏身。”④自身;自己。《韩非子·五蠹》:“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⑤自己的品德、才力、行为等。《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⑥亲自。《韩非子·五蠹》:“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⑦我。《三国志·蜀书·张飞传》:“身是张翼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