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为许长相忆,阑干玉箸齐。

“为许长相忆,阑干玉箸齐。”诗句出处:《杂诗三首》;是唐朝诗人沈佺期的作品。

落叶惊秋妇,高砧促暝机。蜘蛛寻月度,萤火傍人飞。
清镜红埃入,孤灯绿焰微。怨啼能至晓,独自懒缝衣。
妾家临渭北,春梦著辽西。何苦朝鲜郡,年年事鼓鼙。
燕来红壁语,莺向绿窗啼。为许长相忆,阑干玉箸齐。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杂诗三首》唐朝诗人沈佺期的作品。

【注释】:

为:

(一)①做。《诗经·周颂·丰年》:“为酒为醴,烝畀祖妣。”(烝:进献。畀:给予。)《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tì)。”(弟:同“悌”。友爱。)②制作;创作。《礼记·曲礼下》:“为宫室,不斩于丘木。”(丘木:墓地的树。)《汉书·枚乘传》:“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迟:慢。)③治理。《商君书·农战》:“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偷:怠惰;忽视。)《论语·为政》:“为政以德。”④行为。范仲淹《岳阳楼记》:“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尝:曾经。)⑤充当。《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温习。故:旧的知识。)⑥当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霓为衣兮风为马。”⑦变为;成为。屈原《离骚》:“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兰、芷、荃、蕙:皆香草名。)⑧认为。《孟子·公孙丑上》:“而子为我愿之乎?”(子:你。)⑨是。《左传·宣公三年》:“余为伯儵,余而祖也。”⑩介词。1. 表被动。被。《三国志 · 吴书· 吕蒙传》:“为张辽等所袭。”2.表对象。对;向。《战国策·韩策二》:“(严仲子)因为聂政语曰:‘臣有仇。’”(11)连词。如果。《战国策·秦策四》:“秦为知之,必不救也。”(12)语气词。1. 与“何”相配,表疑问语气。《论语·季氏》:“何以伐为?”(伐:进攻。)2. 多用于句未,表示反问语气。《汉书·外戚传下·赵皇后》:“今故告之,反怒为!”(故:故意。) (二)wèi ①帮助。《诗经·大雅·凫鹥》:“公尸燕饮,福禄来为。”②介词。1. 表对象。替。《论语·学而》:“为人谋而不忠乎?”2. 表原因。因为。《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3. 表目的。为了。《孔雀东南飞》:“慎勿为妇死。”③通“伪”。假装。《礼记·檀弓下》:“夫子为弗闻也者而过之。”

许:

(一)①答应;允许。《左传·僖公五年》:“弗听,许晋使。”②赞同;赞许。《列子·汤问》:“杂然相许。”③期望。《孟子·公孙丑上》:“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④这样。《宋史·杨万里传》:“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⑤或许;可能。古乐府《懊侬歌》:“许是侬欢归。”(侬欢:我的爱人。)⑥表示约数。相当于“上下”、“左右”。干宝《搜神记》卷七:“临淄有大蛇,长十许丈。”⑦语气词。相当于“啊”。韩愈《感春》诗:“一生长恨奈何许。”⑧周代诸侯国。在今河南许昌县东。⑨处所;地方。陶潜《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二)hǔ [许许]象声词。伐木声。《诗经·小雅·伐木》:“伐木许许。”

长:

(一)①长度;两端的距离。《考工记· 车人》:“车人为车,柯长三尺。”②长度大。与“短”相对。1.指空间。古乐府(木兰诗》:“北市买长鞭。”2.指时间。《韩非子·难一》:“矜伪不长,盖虚不久。”③巨大。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会:一定。济:渡。)④辽阔。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鸟飞不到吴天长。”⑤经常。张籍《猛虎行》:“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⑥长处;专长。韩愈《画记》:“以为非一工人之所能运思,盖丛集众工人之所长。”⑦擅长。《三国志· 吴书·周瑜传》:“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 (二)zhǎng ①年龄大;辈分高。杜甫《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②排行第一。《史记·李斯列传》:“始皇有二十馀子,长子扶苏以数直谏上……”③首领;首长。《礼记·曲礼下》:“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牧:官名。)④生长;成长。贾谊《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长。”⑤抚养。《诗经· 小雅·蓼莪》:“长我育我。”⑥滋长。《诗经·小雅·巧言》:“君子屡盟,乱是用长。”(盟:盟誓。用:以。)⑦增进;增强。《礼记·学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反:反省。)⑧提高。李白《与韩荆州书》:“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青萍:剑名。结绿:玉名。)

相:

(一)①互相;相互。《左传·隐公元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②递相;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吕氏春秋·疑似》:“为高葆祷于璐,置鼓其上,远近相闻。”③质地;实质。刘峻《辩命论》:“昔之玉质金相,英髦秀达,皆摈斥于当年,韫(yùn)奇才而莫用。”(髦:俊杰。韫:藏。)[相对]相向。元稹《与李十二夜饮》:“寒夜灯前赖酒壶,与君相对兴(xìng)犹孤。”(二)xiàng ①察看;仔细看。《诗经·大雅·公刘》:“相其阴阳,观其流泉。”②占视。迷信者看外形而断定人与事的吉凶祸福。《荀子·非相》:“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③相貌;形貌。《荀子·非相》:“形相虽善而心术恶。”④辅佐;扶助。《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夫子。”⑤官名。1. 辅佐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吏。《史记·魏世家》:“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贤相。”2.汉代另指诸侯国的实际执政者,地位相当于郡太守。《后汉书·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又使为相。《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仁宗至和二年》:“帝新相文彦博、富弼,意甚自得。”⑥司仪赞礼者。《淮南子·主术》:“口能言而行人称辞,足能行而相者先导。”(行人:古时的外交官。)⑦选择。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自古相女配夫,新状元花生满路。”

忆:

①思念;回想。《木兰诗》:“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潘阆《忆余杭五首》之一:“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②记得;记住不忘。《梁书·昭明太子传》:“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元稹《连昌宫词》:“弄权宰相不记名,依稀忆得杨与李。”(杨与李:指杨国忠、李林甫。)

阑:

①门前栅栏。《论衡·谢短》:“画虎于门阑。”②栏杆。李煜《浪淘沙令》:“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③擅自(出入)。《史记·汲黯传》:“阑出财物于边关。”④残;尽。柳永《迎新春》:“更阑烛影花阴下。”《史记·高祖本纪》:“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目:使眼色。)⑤衰退;衰落。鲍照《园中秋散》:“流枕商声苦,骚杀年志阑。”⑥无休止的;无穷尽的。杜甫《秋雨叹三首》之二:“阑风伏雨秋纷纷。”⑦晚。蔡琰《胡茄十八拍》:“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

干:

①古人用以抵御敌人刀箭,捍卫自身的兵器。《诗经 · 大雅·公刘》:“干戈戚扬,爰方启行。”②冒犯;触犯。《后汉书·虞延传》:“于是外戚敛乎,莫敢干法。”③骚扰;侵犯。《三国志·吴志·陆逊传》:“不令兵士干扰侵侮。”④求取;谋取。《论语·为政》:“子张学干禄。”⑤干涉;干扰。《魏书·天象志四》:“齐武帝殂(cú),西昌侯以从子干政。”(殂:死。从子:侄子。)⑥关涉;牵连。《淮南子·说林》:“犹人臣各守其职,不得相干。”⑦岸;水边。《诗经·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坎坎:伐木声。)⑧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总称。⑨山涧;山间流水。《诗经 · 小雅·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⑩量词。相当于“个”。《汉书·食货志下》:“又民用钱,郡县不同:或用轻钱,百加若干;或用重钱,平称不受。”[干城]比喻捍卫者。《诗经·周南·兔置》:“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赳赳:勇武貌。公侯:指国君。)

玉:

①一种质细坚硬而有光泽的美石。《尚书·胤(yìn)征》:“火炎昆冈,玉石俱焚。”(胤:古国名。炎:焚烧。)《诗经·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攻:制作。)②玉器。《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牺牲:祭祀用的牛羊猪。加:增加。指虚报。)③精美珍贵的。葛洪《抱朴子·外篇·诘鲍》:“崇节俭之清风,肃玉食之明禁。”④洁白美好的。鲍照《舞鹤赋》:“叠霜毛而弄影,振玉羽而临霞。”(羽:羽翼。)⑤相助;培养。《诗经·大雅·民劳》:“王欲玉女,是用大谏。”(用:以。谏:规劝。)

箸:

①筷子。《荀子·解蔽》:“从山上望木者,十仞之木若箸。”(若:好像。)②通“著”。明显;显著。《荀子·大略》:“夫类之相从出,如此之箸也。”③通“着”。附着;穿着。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此手那可使箸贼?”

齐:

①[形]整齐,一致。《孟子·滕文公上》:“夫物之不~,物之情也。”②[副]一同,一齐。《晋书·谢安传》:“若二贼假延,来年水生,东西~举。”③[形]平等,相等。《荀子·王制》:“势~则不壹,众~则不使。”④[动]整治。《史记·酷吏列传序》:“道之以政,~之以刑。”⑤[形]敏捷。《商君书·弱民》:“~疾而均,速若飘风。”⑥[名]肚脐。《左传·庄公六年》:“若不早图,后君噬~。”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