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會絳河內,相與樂朱英。”詩句出處:《列仙文·金母飛空歌》;是唐朝詩人孟郊的作品。
駕我八景輿,欻然入玉清。龍群拂霄上,虎旗攝朱兵。 逍遙三弦際,萬流無暫停。哀此去留會,劫盡天地傾。 當尋無中景,不死亦不生。體彼自然道,寂觀合大冥。 南嶽挺直幹,玉英曜穎精。有任靡期事,無心自虛靈。 嘉會絳河內,相與樂朱英。
|
【註釋】:
嘉:
①好;美好。《詩經·豳風·東山》:“其新孔嘉,其舊如之何?”(新:指新婚。孔:很。舊:長久。)②吉慶;吉祥。《漢書·禮樂志》:“佻(zhào)正嘉吉弘以昌,休嘉砰隱溢四方。”(佻:通“肇”。始。弘:大。昌:昌盛。休:美。砰隱:形容聲音宏大。溢:充滿。)③贊美;嘉獎。《漢書·禮樂志》:“蓋嘉其敬意而不及其財賄,美其歡心而不流其聲音。”(財賄:財貨。流:放縱。)《論語·子張》:“嘉善而矜不能。”④喜愛。《莊子·天道》:“苦死道,嘉孺子而哀婦人。”會:
(一) ①會合;匯合。《周禮·地官·大司徒》:“謂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時之所交也,風雨之所會也。”(地中:中心地帶。四時:四季。)范仲淹《嶽陽樓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②盟;盟會。特指古代諸侯國君聚會訂立盟約。《左傳·隱公八年》:“齊侯將平宋、衛,有會期。”(平:媾和。)③集會;聚會。王羲之《蘭亭集序》:“暮春之初,會於會(kuài)稽山陰之蘭亭,修禊(xì)事也。”(禊:祭祀名。)李群玉《寄長沙許侍禦》:“三年文會許追隨。”④時機;機會。《論衡·命祿》:“適時遇會”。⑤領悟;理解。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無人會,登臨意。”《韓非子·解老》:“其智深則其會遠。”⑥應當;應該;總歸要。李白《行路難》:“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⑦副詞。恰逢;適逢。《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亦會楚、魏救至,秦兵遂罷,邯鄲復存。”《史記·陳涉世傢》:“會天大雨,道不通。”(二)kuài [會計]1.年終結賬,泛指一般的結賬。《周禮·地官·舍人》:“歲終則會計其政。”(政:指財物出入。)2. 泛指管理、計算財物出入的工作。《孟子·萬章下》:“孔子嘗為委吏矣,曰:‘會計當而已矣。’”(嘗:曾經。委吏:管理倉庫的小官。當:出入數字相符。)絳:
①深紅色。《墨子·公孟》:“絳衣博袍。”《史記·田單列傳》:“為絳繒衣,畫以五彩龍文。”鮑照《蕪城賦》:“玉貌絳唇。”②染為絳色。葛洪《抱樸子·外篇·詰鮑》:“交屍佈野,流血絳路。”③古地名。1.春秋晉國舊都。在今山西省翼城縣東南。《左傳·襄公二十三年》:“以晝入絳。”2.晉都。今山西省侯馬市。河:
①黃河的專稱。《尚書·禹貢》:“浮於濟(jǐ)漯(tà),達於河。”(濟、漯:都是水名。)《世說新語· 言語》:“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②河流的通稱。陸遊《十一月一日風雨大作》:“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鐵馬:披甲的戰馬。)《三國志·吳書·吳主傳》:“信著金石,義蓋山河。”③指銀河;天河。杜甫《一百五日夜對月》:“牛女漫愁思,秋期猶渡河。”《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內:
(一)①裡面。跟“外”相對。《左傳·定公八年》:“與陽氏戰於南門之內。”引申為內心。屈原《離騷》:“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②內室。《漢書·晁錯傳》:“先為築室,傢有一堂二內。”③舊稱妻妾。《左傳·僖公十七年》:“齊侯好內。”④皇宮。白居易《長恨歌》:“西宮南內多秋草。” (二)nà①接納;交納。後作“納”。《史記·秦始皇本紀》:“百姓內粟千石,拜爵一級。”②結納;結交。《孟子·公孫醜上》:“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相:
(一)①互相;相互。《左傳·隱公元年》:“不及黃泉,無相見也。”②遞相;一方對另一方有所動作。《呂氏春秋·疑似》:“為高葆禱於璐,置鼓其上,遠近相聞。”③質地;實質。劉峻《辯命論》:“昔之玉質金相,英髦秀達,皆擯斥於當年,韞(yùn)奇才而莫用。”(髦:俊傑。韞:藏。)[相對]相向。元稹《與李十二夜飲》:“寒夜燈前賴酒壺,與君相對興(xìng)猶孤。”(二)xiàng ①察看;仔細看。《詩經·大雅·公劉》:“相其陰陽,觀其流泉。”②占視。迷信者看外形而斷定人與事的吉兇禍福。《荀子·非相》:“相人之形狀顏色,而知其吉兇妖祥。”③相貌;形貌。《荀子·非相》:“形相雖善而心術惡。”④輔佐;扶助。《論語·季氏》:“今由與求也,相夫子。”⑤官名。1. 輔佐君主掌管國事的最高官吏。《史記·魏世傢》:“傢貧則思良妻,國亂則思賢相。”2.漢代另指諸侯國的實際執政者,地位相當於郡太守。《後漢書·張衡傳》:“永和初,出為河間相。”又使為相。《續資治通鑒長編·宋仁宗至和二年》:“帝新相文彥博、富弼,意甚自得。”⑥司儀贊禮者。《淮南子·主術》:“口能言而行人稱辭,足能行而相者先導。”(行人:古時的外交官。)⑦選擇。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自古相女配夫,新狀元花生滿路。”與:
(一)①給予;授予。《論語·雍也》:“原思為之宰,與之粟九百。”(原思:孔子弟子。宰:官名。粟:指俸祿。)②幫助。《戰國策·齊策一》:“君不與勝者,而與不勝者。”③贊許。《論語·述而》:“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④結交;親附。《荀子·王霸》:“不欺其與。”(其與:指所結交的國傢。)⑤盟國;友邦。《荀子·王制》:“王奪之人,霸奪之與,強奪之地。”(之:其。人:指賢士。)⑥黨與;共事人。《後漢書·寇榮傳》:“於人少所與,以此見害於權寵。”(權寵:權臣;寵臣。)⑦介詞。相當於“跟”。《莊子·逍遙遊》:“蜩與學鳩笑之。”⑧連詞。1. 相當於“和”。《漢書·賈誼傳》:“太子之善,在於早諭教與選左右。”2.[與其]表示比較。《論語·八佾》:“與其奢也,寧儉。”⑨對付。《史記·燕召公世傢》:“龐煖易與耳。”(二)yú 語氣詞。1. 用在句尾表示疑問。《史記·樗裡子甘茂列傳》:“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專與?”(文信侯:指呂不韋。專:專權。)2. 用在句尾表示感嘆。《禮記·中庸》:“舜其大知也與!”(知:智。)以上意義後作“歟”。 (三)yù 參加。《左傳·僖公三十二年》:“蹇叔之子與師。”(師:軍隊。)樂:
(一)①音樂。《周易·豫》:“先王以作樂崇德。”《呂氏春秋·古樂》:“故樂之所由來者尚矣,非獨為一世之所造也。”又為奏樂。《禮記·曲禮下》:“歲兇,年谷不登……士飲酒不樂。”②樂工;演奏音樂的人。《論語·微子》:“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歸:通“饋”。贈送。)③樂器。《韓非子·解老》:“故竽先則鐘瑟皆隨,竽唱則諸樂皆和。” (二)lè愉快;快樂。《左傳· 隱公元年》:“其樂也融融。”范仲淹《嶽陽樓記》:“此樂何極?” (三)yào 喜好;喜愛。《論語·雍也》:“知者樂山,仁者樂水。”(知:智。)《晉書·阮籍傳》:“籍平生曾遊東平,樂其風土。”朱:
①大紅色。《韓非子 · 十過》:“墨漆其外而朱畫其內。”②指朱紅的物品。宋玉《登徒子好色賦》:“蓋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③“朱砂”的簡稱。《隋書·西域傳·高昌》:“出赤鹽如朱,白鹽如玉。”英:
①花。屈原《離騷》:“夕餐秋菊之落英。”②美好。《三國志·魏書·程昱傳》:“劉備有英名。”③精華;文采;辭藻。韓愈《進學解》:“含英咀華。”④傑出的;超眾的。《孟子·盡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⑤傑出的人物。《史記·淮陰侯列傳》:“異姓並起,英俊烏集。”⑥通“瑛”。玉的光澤。張衡《四愁詩》之一:“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⑦古國名。在今安徽省六安市西南。⑧皮衣上的裝飾物。《詩經·鄭風·羔裘》:“羔裘晏兮,三英粲兮。”(晏:鮮艷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