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明寺後窮瞎張太祝,縱爾有眼誰爾珍。”詩句出處:《寄張籍》;是唐朝詩人孟郊的作品。
未見天子面,不如雙盲人。賈生對文帝,終日猶悲辛。 夫子亦如盲,所以空泣麟。有時獨齋心,仿佛夢稱臣。 夢中稱臣言,覺後真埃塵。東京有眼富不如, 西京無眼貧西京。無眼猶有耳隔墻,時聞天子車轔轔。 轔轔車聲輾冰玉,南郊壇上禮百神。西明寺後窮瞎張太祝, 縱爾有眼誰爾珍。天子咫尺不得見,不如閉眼且養真。
|
【註釋】:
西:
①鳥類止息。《敦煌曲子詞集·西江月》:“棹歌驚起亂西禽,女伴各歸南浦。”②方位名,日落處,與“東”相對。《左傳·僖公四年》:“東至於海,西至於河。”③副詞。向西;往西。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明:
①明亮;光明。《詩經·鄭風·女曰雞鳴》:“子興視夜,明星有爛。”②照亮。王安石《遊褒禪山記》:“火尚足以明也。”③明顯;明白。《戰國策·齊策一》:“則秦不能害齊,亦已明矣。”④公開。《戰國策·趙策四》:“太後明謂左右。”又顯露。柳宗元《小石潭記》:“明滅可見。”⑤說明;表明。張溥《五人墓碑記》:“亦以明死生之大。”⑥賢明;英明。諸葛亮《前出師表》:“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⑦聰明;智慧。《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韓愈《師說》:“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遺:放棄。)⑧視力;眼力。又視力好。《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⑨白天。張煌言《擬古》之二:“晦明本如轂(gǔ),日日相推移。”(晦:黑夜。轂:車輪的中心。)⑩舊指陽世間。顏延之《和謝監靈運一首》:“人神幽明絕。”(幽:指陰間。絕:指時亂不得祭祀。)(11)次(日或年)。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南海:指浙江佛教勝地普陀山。)(12)朝代名。朱元璋建於公元1368年,1661年為清王朝所代替。[明堂]古代天子舉行朝會、祭祀、慶賞等大典的地方。古樂府《木蘭詩》:“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明器]即“冥器”。古代殉葬用的器物。石德玉《曲江池》第二折:“今日有個大人傢出殯,擺設明器,好生齊整。”(大人傢:大戶人傢。)寺:
(一)①古代中央官署名。《舊唐書·職官志一》:“太常、光祿、衛尉、宗正、太仆、大理、鴻臚、司農、太府為九寺。”②泛指官署。《後漢書·劉般傳》:“時五校官顯職閑,而府寺寬敞。”(校:校尉。)③佛教廟宇。孟浩然《夜歸鹿門歌》:“山寺鐘鳴晝已昏。”《世說新語·排調》:“何次道往瓦官寺禮拜甚勤。”④某些宗教禮拜、講經的處所。《明史·西域傳四·天方》:“有禮拜寺,月初生,其王及臣民咸拜天。” (二)shì 古代宮中的近侍小臣,通指宦官。《詩經·大雅·瞻印(仰)》:“時維婦寺。”[寺人]1.古代宮中小臣。《周禮·天官·序官》:“寺人,王之正內五人。”(內:宮室。)2.宦官。《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寺人惠墻伊戾為太子內師。”(惠墻伊戾:人名。)後:
①帝王;君主。《詩經·商頌·玄鳥》:“商之先後,受命不殆。”(殆:懈怠。)②諸侯。柳宗元《封建論》:“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設五等,邦群後。”③天子的正妻。《禮記·曲禮下》:“天子之妃曰後。”《西京雜記》卷二:“趙後體輕腰弱,善行步進退。”④通“後2”。時間或位置在後。《禮記·大學》:“知止而後有定。”窮:
①窮盡;完結;盡頭。《楚辭 ·九歌·雲中君》:“橫四海兮焉窮。”(橫:充滿。)《呂氏春秋·審分》:“意觀乎無窮,譽流乎無止。”②極度;極端。《墨子·天志上》:“故天子者,天下之窮貴也,天下之窮富也。”③極力推究;深究。《禮記 · 樂記》:“窮本知變,樂之情也。”④阻塞不通。《漢書·趙廣漢傳》:“長安少年數人會窮裡空舍謀共劫人。”⑤走投無路。《荀子·哀公》:“鳥窮則啄,獸窮則攫。”⑥困厄;不得志。與“達”相對。李康《運命論》:“是以聖人處窮達如一也。”⑦貧困;生活困難。《戰國策 · 齊策四》:“振困窮,補不足。”瞎:
①眼睛失明。《晉書·苻生載記》:“吾聞瞎兒一淚,信乎?”②胡亂;沒來由。《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我一向直是瞎鬧。”③壞。睢景臣《般涉哨遍·高祖還鄉》:“瞎王留引定火喬男女,胡踢蹬吹笛擂鼓。”(火:同“夥”。喬:壞。胡踢蹬:胡鬧。)張:
(一)①給弓上弦或拉緊弓弦。《老子》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猶張弓乎?”②開弓。李白《贈江夏韋太守良宰》詩:“挾矢不敢張。”③樂器上弦。《禮記·檀弓上》:“琴瑟張而不平。”④緊張。王充《論衡·儒增》:“聖人材優,尚有馳張之時。”⑤張開;伸展。《後漢書 · 張衡傳》:“下有蟾蜍(chán chú),張口承之。”(蟾蜍:癩蛤蟆。)⑥擴張;《左傳·昭公十四年》:“臣欲張公室也。”⑦誇張;誇大。皇甫謐《三都賦序》:“虛張異類,托有於無。”⑧陳設。《史記·高祖本紀》:“又與秦軍戰於藍田南,益張疑兵旗幟。”⑨設網捕捉。《後漢書·王喬傳》:“於是候鳥至,舉羅張之。”⑩量詞。張。《左傳·昭公十三年》:“子產以幄幕九張行。” (二)zhàng ①自大。《左傳·桓公六年》:“請羸(léi)師以張之。”(羸師:疲弱的軍隊。張:使對方自滿。)②通“脹”。鼓脹。《左傳·成公十年》:“(晉侯)將食,張,如廁。”(如:往。)③通“帳”。帳幕。《史記·袁盎晁錯列傳》:“乃以刀決張。”太:
①極大。《淮南子·詮言》:“洞同天地,渾沌為樸,未造而成物,謂之太一。”②極遠。《荀子 · 正論》:“太古薄葬,棺厚三寸,衣衾三領,葬田不妨田。”(不妨田:指無墳丘。)③超過一定數量的。《史記·項羽本紀》:“漢有天下太半,而諸侯皆附之。楚兵罷(pí)食盡,此天亡楚之時也。”(罷:同“疲”。)④對年長、位尊或輩分高的人的尊稱。《漢書·李廣蘇建傳附蘇武》:“來時太夫人已不幸。”《史記·高祖本紀》:“高祖五日一朝太公。”⑤過於;過分。《晉書·夏侯湛傳》:“吾子所以褒飾之太矣。斟酌之喻,非小醜之所堪也。”⑥同“泰”。安泰。《老子》第三十五章:“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大象:指事物的本原。)《呂氏春秋·大樂》:“天下太平,萬物安寧。”祝:
(一)①祭祀時主持祝告的人。仲長統《昌言·論天道》:“巫醫卜祝之伍,下愚不齒之民也。”(伍:一夥。)②向“鬼神”祈禱。《韓非子·說林下》:“巫咸雖善祝,不能自祓也。”(巫咸:傳說中的神巫。祓:消除災禍。)③祈禱時的祝文。王符《潛夫論·浮侈》:“或裁好繒,作為疏頭,令工采畫,雇人書祝,虛飾巧言,欲邀多福。”(疏頭:祝禱拜懺時焚化的祝告文。)④祝福。《呂氏春秋·樂成》:“魏襄王與群臣飲,酒酣,王為群臣祝,令群臣皆得志。”⑤斷絕,剪斷。《書·泰誓下》:“上帝弗順,祝降時喪。”《谷梁傳·哀公十三年》:“祝發文身。” (二)zhòu 詛咒。《後漢書·賈逵傳》:“鄉人有所計爭,輒令祝少賓。”縱:
(一)[縱臾rǒng]鼓動別人作壞事。《漢書·衡山王劉賜傳》:“日夜縱臾王謀反事。” (二)zòng ①放;發。《史記·吳太伯世傢》:“於是吳王遂縱兵追之。”《淮南子·人間》:“秦西巴弗忍,縱而予之。”②釋放;放走。《舊唐書·楊恭仁傳》:“縱所俘還之。”③放任;不加約束。《左傳·僖公三十三年》:“縱敵,患生。”《荀子·富國》:“天下害生縱欲。”④騰躍。王充《論衡·道虛》:“若士者舉臂而縱身,遂入雲中。”⑤即使。《左傳·莊公十四年》:“縱弗能死,其又奚言?”《呂氏春秋·下賢》:“縱夫子驁祿爵,吾庸敢驁霸王乎?”⑥縱;豎;與“橫”相對。《呂氏春秋·辯土》:“衡行必得,縱行必術。”(術:直。)東方朔《七諫·沉江》:“不別橫之與縱。”⑦戰國時期六國的合縱。《淮南子·要略》:“故縱橫修短生焉。”⑧蹤跡。《史記·酷吏列傳》:“言變事縱跡安起?”爾:
①代詞。相當於“你”、“你的”。《左傳·宣公十五年》:“我無爾詐,爾無我虞。”②指示代詞。相當於“這”、“那”。《禮記·檀弓上》:“夫子何善爾也?”《晉書·桓溫傳》:“果爾,後將易吾姓也。”③用在詞尾,表示“……的樣子”。《古詩十九首》之十九:“相去萬餘裡,故人心尚爾。”④近;淺近。後作“邇(邇)”。《詩經·大雅·行葦》:“戚戚兄弟,莫遠具爾。”(戚戚:親愛。具:通“俱”。)《周禮·地官·肆長》:“實相近者相爾也。”⑤形容詞或副詞後綴。表示“……的樣子。”《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孔子喟爾嘆曰:……”《論語·陽貨》:“夫子莞爾而笑。”⑥語氣詞。1. 表示限止。相當於“而已”、“罷瞭”。《戰國策·魏策四》:“佈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城爾。”2. 表示判斷和肯定。相當於“瞭”、“呢”。《公羊傳·宣公十五年》:“莊王圍宋,軍有七日之糧爾;盡此不勝,將去而歸爾。”⑦通“薾”。 花繁盛的樣子。《詩經·小雅·采薇》:“彼爾維何? 維常之華。”有:
(一)①與“無”相對。1. 表示占有、具有、領有。《論語·公冶長》:“陳文子有馬十乘(shèng)。”(乘:四匹。)諸葛亮《草廬對》:“孫權據有江東。”2.表示存在。曹丕《雜詩》:“西北有浮雲,亭亭如車蓋。”3. 表示發生。《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②豐收。儲光羲《觀競渡》:“能令秋大有,鼓吹遠相催。”③表示不定指。跟“某”相近。李白《菩薩蠻》:“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④助詞。1. 多用於朝代名稱的前面。《詩經·大雅·文王》:“有周不顯,帝命不時。”2. 用於形容詞前面。《詩經·鄭風·女曰雞鳴》:“明星有爛。”(爛:燦爛。) (二)yòu 通“又”。用於整數與零數之間。《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史記·秦始皇本紀》:“三十有七年,親巡天下。”眼:
(一)①眼睛。《莊子·盜蹠》:“比幹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禍也。”②眼光;眼力。陸遊《冬夜對書卷有感》:“萬卷雖多當具眼,一言惟怨可銘膺。”(銘:刻。膺:胸。)③孔洞;窟窿。杜甫《石筍行》:“古來相傳是海眼。”楊萬裡《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④事物的關鍵精要處。黃庭堅《贈高子勉》之四:“拾遺句中有眼。”(拾遺:指杜甫。杜曾任左拾遺之職。)⑤戲曲中的節拍。方以智《物理小識·天類》:“瑟實以配琴,笙實以和管箎(chí),豈有不合止於版眼而可聽者哉?”(箎:同“篪”。一種樂器。)⑥圍棋術語。指成片棋子中的空格,對方不能下子處。李漁《閑情偶寄·詞曲上·音律》:“曲中有務頭,猶棋中有眼,有此則活,無此則死。”⑦量詞。用於泉,井等。白居易《錢塘湖石記》:“湖中又有泉數十眼。” (二)wěn凸出的樣子。《周禮·考工記·輪人》:“望其轂,欲其眼也。”(轂gǔ:車輪中心可以插軸的圓木。)爾:
①代詞。相當於“你”、“你的”。《左傳·宣公十五年》:“我無爾詐,爾無我虞。”②指示代詞。相當於“這”、“那”。《禮記·檀弓上》:“夫子何善爾也?”《晉書·桓溫傳》:“果爾,後將易吾姓也。”③用在詞尾,表示“……的樣子”。《古詩十九首》之十九:“相去萬餘裡,故人心尚爾。”④近;淺近。後作“邇(邇)”。《詩經·大雅·行葦》:“戚戚兄弟,莫遠具爾。”(戚戚:親愛。具:通“俱”。)《周禮·地官·肆長》:“實相近者相爾也。”⑤形容詞或副詞後綴。表示“……的樣子。”《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孔子喟爾嘆曰:……”《論語·陽貨》:“夫子莞爾而笑。”⑥語氣詞。1. 表示限止。相當於“而已”、“罷瞭”。《戰國策·魏策四》:“佈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城爾。”2. 表示判斷和肯定。相當於“瞭”、“呢”。《公羊傳·宣公十五年》:“莊王圍宋,軍有七日之糧爾;盡此不勝,將去而歸爾。”⑦通“薾”。 花繁盛的樣子。《詩經·小雅·采薇》:“彼爾維何? 維常之華。”珍:
①珠玉。《荀子·解蔽》:“遠方莫不致其珍。”②珍貴的;稀有的。《後漢書·馬融傳》:“珍林嘉樹,建木叢生。”(建木:長木。)③珍味。《呂氏春秋·季秋紀·順民》:“身親耕而食,妻親織而衣。味禁珍,衣禁襲。”(襲:重。)④珍愛;珍惜。《後漢書·黃瓊傳》:“蓋聖賢居身之所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