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將離鶴遠,思逐斷猿哀。”詩句出處:《餞鄭安陽入蜀》;是唐朝詩人駱賓王的作品。
彭山折坂外,井絡少城隈。地是三巴俗,人非百裡材。 畏途君悵望,岐路我裴徊。心賞風煙隔,容華歲月催。 遙遙分鳳野,去去轉龍媒。遺錦非前邑,鳴琴即舊臺。 劍門千仞起,石路五丁開。海客乘槎渡,仙童馭竹回。 魂將離鶴遠,思逐斷猿哀。唯有雙鳧舄,飛去復飛來。
|
【註釋】:
魂:
①舊時指能離開形體而存在的人的精神。《楚辭·大招》:“魂乎歸來,無東無西,無南無北隻!”(隻:語氣詞。表示感嘆。)《左傳·昭公七年》:“人生始化曰魂,既生魄,陽曰魂。”②泛指事物的精神。溫庭筠《華清宮和杜舍人》:“杜鵑魂厭蜀,蝴蝶夢悲莊。”(杜鵑:傳說蜀帝杜宇所化。蝴蝶夢:《莊子·齊物論》說莊子夢為蝴蝶。)蘇軾《再用松風亭下韻》:“羅浮山下梅花村,玉雪為骨冰為魂。”③指人的精神;意念。白居易《夢裴相公》:“五年生死隔,一夕魂夢通。”(裴相公:指裴度,曾多次為相。)《呂氏春秋·禁塞》:“自今單唇幹肺,費神傷魂。”(單唇:唇力彈盡。幹肺:肺氣枯竭。)將:
(一)①扶持;扶助。《詩經·周南·樛木》:“樂隻君子,福履將之。”(隻:助詞。履:祿。)《木蘭詩》:“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郭:外城。)②帶領。《漢書·張禹傳》:“禹將(戴)崇入後堂飲食。”《淮南子·人間》:“其馬將胡駿馬而歸。”③取;拿。李白《將進酒》:“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④送行。《淮南子·覽冥》:“不將不迎。”王安石《上皇帝萬言書》:“若夫迎新將故之勞。”(若夫:至於。)⑤做;奉行。《左傳·成公十三年》:“將事不敬。”⑥養;保養。《呂氏春秋·音律》:“以將陽氣。”⑦副詞。1.將要。《論語·述而》:“不知老之將至雲爾。”(雲:如此。爾:同“耳”,罷瞭。)《孟子·告子下》:“先生將何之?”(之:往。)《左傳· 隱公元年》:“夫人將啟之。”(啟之:給他開門。)2. 且,又。《詩經·小雅· 谷風》:“將恐將懼。”⑧介詞。以;用。《戰國策·秦策一》:“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曰。”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肯將衰朽惜殘年。”⑨連詞。和;與。李頎《臨別送張諲入蜀》:“經山復歷水,百恨將千慮。”李白《月下獨酌》:“暫伴月將影。”⑩助詞。用在動詞後面,無實義。白居易《賣炭翁》:“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二)jiàng ①將帥。《史記·陳涉世傢》:“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寧:難道。)《呂氏春秋·執一》:“軍必有將。”②統率;帶兵。《左傳·桓公五年》:“虢公林父將右軍。”《史記·秦始皇本紀》:“楚上將軍項羽將楚卒往救鉅鹿。”(卒:兵。)③使擔任將領。《史記·孫子吳起列傳》:“齊威王欲將孫臏。”[將領]1. 將帥。《隋書·楊玄感傳》:“玄感欲立威名,陰求將領。”(暗中謀求將帥的職位。)2.率領。元結《宿洄溪翁宅》:“老翁八十猶能行,將領兒孫行拾稼。”(稼:莊稼。) (三)qiāng 請;希望。《詩經·衛風·氓》:“將子無怒,秋以為期。”(子:你。)李白《將進酒》:“將進酒,杯莫停。”離:
(一)①離開;離別。《呂氏春秋·誣徒》:“離則不能合,合則弗能離。”賀知章《回鄉偶書二首》之一:“少小離傢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cuī)。”(衰:疏落。)②背離;違背。《隋書·楊素傳》:“民怨神怒,眾叛親離。”《商君書·畫策》:“失法離令。”③離間;叛離。《史記· 李斯列傳》:“(秦王)陰遣謀士齎(jī)持金玉以遊說諸侯……離其君臣之計,秦王乃使良將隨其後。”(齎:攜帶。)《孫子·計》:“親而離之。”④經歷。《史記·蘇秦列傳》:“我離兩周而觸鄭,五日而國舉。”⑤八卦之一。代表火。⑥通“罹”。遭受;遭遇。《詩經·邶風·新臺》:“魚網之設,鴻則離之。”(鴻:野鴨。)⑦分析。《禮記·學紀》:“一年視離經辨志。” (二)lǐ[離跂]用力的樣子。《莊子·在宥》:“而儒、墨乃始離跂攘臂乎桎梏之間。” (三)lì 通“麗”。依附。《漢書·揚雄傳下》:“丁傅、董賢用事,諸附離者,或起傢至二千石。”思:
①思考;想。《論語·為政》:“學而不思則罔。”《荀子·勸學》:“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②思念;懷念。《詩經·邶風·泉水》:“靡(mǐ)日不思。”(靡:無。)李白《靜夜思》:“低頭思故鄉。”③愁思。張華《勵志詩》:“吉士思秋。”(吉士:對男子的美稱。)④心情;情緒。李煜《虞美人》:“清霜殘雪思難任。”(清霜殘雪:指鬢發已白。)柳宗元《登柳州城樓》:“海天愁思正茫茫。”⑤助詞。可用於句首或句中,調整音節。《詩經·大雅 ·思齊》:“思齊大任,文王之母。”(齊:通“齋”。莊敬。大任:即太任。王季之妻,文王之母。)⑥語氣詞,啊。《詩經·周南·漢廣》:“南有喬木,不可休思。”(喬:高大。休:休息。)逐:
①追趕;追逐。《左傳·莊公十年》:“遂逐齊師。”②趕走。《史記·李斯列傳》:“諸侯人來事秦者,大抵為其主遊間於秦耳,請一切逐客。”(間:充當間諜。一切:一律。)《鹽鐵論·利議》:“是孔丘斥逐於魯君,曾不用於世也。”(是:因此。曾:用在“不”字前加強否定語氣。)③競爭。《韓非子·五蠹》:“上古競於道德,中世逐於智謀,當今爭於氣力。”④追求。《南史·蕭歡傳》:“城中諸少年,逐歡歸去來。”⑤隨;跟隨。《漢書· 匈奴傳》:“逐水草移徙。”皇甫涍《雪山歌奉寄彭太保》:“當時匹馬更朝天,又逐輕車過酒泉。”斷:
①斷開;截斷。《史記·文帝本紀》:“刑至斷肢體,刻肌膚。”②斷絕;隔開。喬宇《秋風亭下泛舟》:“山分秦晉群峰斷,水入河汾兩派通。”李白《大堤曲》:“天長音信斷。”③盡;極。張羽《清口》:“行行重行行,目斷雙飛鴻。”④禁止;戒除;禁絕。王羲之《雜帖》:“此郡斷酒一年,所省百餘萬斛米,乃過於租。”⑤判斷;決定;決斷。《國語·晉語九》:“及斷獄之日,叔魚抑邢侯。”⑥副詞。絕對。柳宗元《封建論》:“周之事跡,斷可見矣。”李商隱《無題》:“斷無消息石榴紅。”哀:
①悲哀;悲傷。陸遊《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②悼念。《左傳·僖公三十三年》:“秦不哀吾喪。”(喪:指晉文公之死。)③憐憫;憐恤。柳宗元《捕蛇者說》:“君將哀而生之乎?”④哀嘆。杜牧《阿房宮賦》:“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