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 繁体
  • 简体
  • 拼音
  • 戰士青絲絡,將軍黃石符。

    “戰士青絲絡,將軍黃石符。”詩句出處:《久戍邊城有懷京邑》;是唐朝詩人駱賓王的作品。

    擾擾風塵地,遑遑名利途。盈虛一易舛,心跡兩難俱。
    弱齡小山志,寧期大丈夫。九微光賁玉,千仞忽彈珠。
    棘寺遊三禮,蓬山簉八儒。懷鉛慚後進,投筆願前驅。
    北走非通趙,西之似化胡。錦車朝促候,刁鬥夜傳呼。
    戰士青絲絡,將軍黃石符。連星入寶劍,半月上雕弧。
    拜井開疏勒,鳴桴動密須。戎機習短蔗,祆祲靜長榆。
    季月炎初盡,邊亭草早枯。層陰籠古木,窮色變寒蕪。
    海鶴聲嘹唳,城烏尾畢逋。葭繁秋色引,桂滿夕輪虛。
    行役風霜久,鄉園夢想孤。灞池遙夏國,秦海望陽紆。
    沙塞三千裡,京城十二衢。楊溝連鳳闕,槐路擬鴻都。
    璧殿規宸象,金堤法鬥樞。雲浮西北蓋,月照東南隅。
    寶帳垂連理,銀床轉轆轤。廣筵留上客,豐饌引中廚。
    漏緩金徒箭,嬌繁玉女壺。秋濤飛喻馬,秋水泛仙艫。
    意氣風雲合,言忘道術趨。共矜名已泰,詎肯沫相濡。
    有志慚雕朽,無庸類散樗。關山暫超忽,形影嘆艱虞。
    結網空知羨,圖榮豈自誣。忘情同塞馬,比德類宛駒。
    隴坂肝腸絕,陽關亭候迂。迷魂驚落雁,離恨斷飛鳧。
    春去榮華盡,年來歲月蕪。邊愁傷郢調,鄉思繞吳歈。
    河氣通中國,山途限外區。相思若可寄,冰泮有銜蘆。

    【註釋】:

    戰:

    ①打仗;戰爭。《尚書·甘誓》:“大戰於甘。”②指與戰爭有關的。杜甫《北征》:“夜深經戰場,寒月照白骨。”③害怕得發抖。《漢書·高五王傳》:“(魏勃)因退立,股戰而栗。”(股:腿。栗:顫抖。)

    戰士:

    能戰的士卒。《資治通鑒·漢建安十三年》:“豫州軍雖敗於長坂,今~~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

    士:

    ①從事某種活動的男子。《周易·歸妹》:“女承筐,無實;士刲(kuī)羊,無血。”(刲:割。)②特指未婚的青年男子。《詩經·衛風·氓》:“於嗟女兮,無與士耽。”③古代介於卿大夫和庶民之間的階層,貴族的最下一等。《禮記·王制》:“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④智者;賢者。後泛指讀書人,知識階層。《荀子·勸學》:“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漢書·食貨志上》:“士農工商,四民有業。學以居位曰士,辟士殖谷曰農,作巧成器曰工,通財鬻(yù)貨曰商。”(鬻:賣。)⑤古代的法官;獄官。《孟子·告子下》:“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管夷吾:管仲。孫叔敖:春秋時楚令尹。海:指隱居海濱。)⑥對人的美稱。古樂府《木蘭詩》:“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⑦古軍制,在車上者稱士,也稱“甲士”。與“步卒”相對。屈原《九歌·國殤》:“矢交墜兮士爭先。”⑧通“事”。職事;從事。《詩經·豳風·東山》:“制彼裳衣,勿士行枚。”⑨通“仕”。做官。《論衡·刺孟》:“有士於此,而子悅之。”⑩通“恃”。依靠;憑借。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見威王》:“孫子見威王,曰:‘夫兵者,非士恒勢也。’”

    青:

    ①深綠色。劉禹錫《陋室銘》:“草色入簾青。”②藍色。《荀子·勸學》:“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③黑色。《尚書·禹貢》:“厥土青黎。”④青色的東西。《漢書·成帝紀》:“青綠,民所常服。”⑤青州,古州名。先秦為九州之一。在今山東境內。

    青絲:

    ①指黑而柔軟的頭發,多指女子的秀發。白居易《陵園妾》:“~~發落叢鬢疏,紅玉膚銷系裙縵。”②指韁繩。杜甫《青絲》:“~~白馬誰傢子,粗豪且逐風塵起。”

    絲:

    ①蠶絲。《詩經 · 衛風·氓》:“抱佈貿絲。”(佈:古幣名。貿:交易。)②像絲一樣的東西。湯顯祖《牡丹亭·驚夢》:“雨絲風片,煙波畫船。”(畫船:華麗的船。)③絲織品。《漢書·公孫弘傳》:“妾不衣絲。”④比喻事物極細微。《新唐書·辛雲京傳》:“雲京治謹於法,下有犯,雖絲毫比,不肯貸。”(治:為政。謹:慎重。比:牽連。貸:寬恕。)⑤八音之一,指弦樂器。《呂氏春秋·侈樂》:“為絲竹歌舞之聲則若噪。”⑥量詞。《孫子算經》卷上:“蠶吐絲為忽,十忽為一絲,十絲為一毫。”

    絡:

    (一)①纏繞;裹。班固《西都賦》:“絡以綸連。”柳宗元《小石潭記》:“青樹翠蔓,蒙絡搖綴。”②環繞;圍繞。班固《西都賦》:“罘(fú)網連纮(hóng),籠山絡野。”(罘:捕獸網。纮:網繩。)③籠罩;覆蓋。《淮南子·原道》:“絡馬之口,穿牛之鼻者,人也。”④馬籠頭。李世民《詠飲馬》:“駿骨飲長涇,奔流灑絡纓。”(涇:水名。纓:馬頭上的裝飾。)⑤網;網狀物。張衡《西京賦》:“振天維,衍地絡。”(振:整理。維:綱繩。衍:撒佈。)⑥人體脈絡。《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絡脈有過則血上出。”[絡繹]連續不斷的樣子。《後漢書·烏桓傳》:“是時四夷朝賀,絡繹而至。” (二)lào[絡子]1.線繩結成的網狀小袋子。2.繞線繞紗的器具。

    將:

    (一)①扶持;扶助。《詩經·周南·樛木》:“樂隻君子,福履將之。”(隻:助詞。履:祿。)《木蘭詩》:“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郭:外城。)②帶領。《漢書·張禹傳》:“禹將(戴)崇入後堂飲食。”《淮南子·人間》:“其馬將胡駿馬而歸。”③取;拿。李白《將進酒》:“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④送行。《淮南子·覽冥》:“不將不迎。”王安石《上皇帝萬言書》:“若夫迎新將故之勞。”(若夫:至於。)⑤做;奉行。《左傳·成公十三年》:“將事不敬。”⑥養;保養。《呂氏春秋·音律》:“以將陽氣。”⑦副詞。1.將要。《論語·述而》:“不知老之將至雲爾。”(雲:如此。爾:同“耳”,罷瞭。)《孟子·告子下》:“先生將何之?”(之:往。)《左傳· 隱公元年》:“夫人將啟之。”(啟之:給他開門。)2. 且,又。《詩經·小雅· 谷風》:“將恐將懼。”⑧介詞。以;用。《戰國策·秦策一》:“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曰。”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肯將衰朽惜殘年。”⑨連詞。和;與。李頎《臨別送張諲入蜀》:“經山復歷水,百恨將千慮。”李白《月下獨酌》:“暫伴月將影。”⑩助詞。用在動詞後面,無實義。白居易《賣炭翁》:“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二)jiàng ①將帥。《史記·陳涉世傢》:“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寧:難道。)《呂氏春秋·執一》:“軍必有將。”②統率;帶兵。《左傳·桓公五年》:“虢公林父將右軍。”《史記·秦始皇本紀》:“楚上將軍項羽將楚卒往救鉅鹿。”(卒:兵。)③使擔任將領。《史記·孫子吳起列傳》:“齊威王欲將孫臏。”[將領]1. 將帥。《隋書·楊玄感傳》:“玄感欲立威名,陰求將領。”(暗中謀求將帥的職位。)2.率領。元結《宿洄溪翁宅》:“老翁八十猶能行,將領兒孫行拾稼。”(稼:莊稼。) (三)qiāng 請;希望。《詩經·衛風·氓》:“將子無怒,秋以為期。”(子:你。)李白《將進酒》:“將進酒,杯莫停。”

    軍:

    ①包圍。《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十陣》:“疏而不可蹙,數(shuò)而不可軍者,在於慎。”(疏:撤退。蹙:逼迫。數:屢次。)②駐紮軍隊。《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秦伐韓,軍於閼(yù)與。”(閼與:戰國時趙地。)《左傳·宣公十二年》:“及昏,楚師軍於邲。晉之餘師不能軍。”《史記·項羽本紀》:“沛公軍霸上。”③軍隊編制單位。古代以軍為軍隊最大編制單位,歷代沿用其名,人數多少不一。《周禮·夏官·司馬》:“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引申為軍隊。《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操引軍從華容道步走。”《隋書·五行志》:“時帝任用小人,競為貪暴……尋為周軍所滅。”(尋:不久。)④軍士;士兵。《史記·淮陰侯列傳》:“軍皆殊死戰,不可敗。”[充軍]古代一種刑罰。《宋史·刑法志》:“刺配之法二百餘條……俟其再犯,然後決刺充軍。”(刺:面部刺字塗上墨的刑罰。)

    黃:

    ①黃色。《詩經·邶風·綠衣》:“綠兮衣兮,綠衣黃裳(cháng)。”(裳:下衣;下裙。)楊臣源《城東早春》:“綠柳才黃半未勻。”②變黃。韋應物《答鄭騎曹青橘絕句》:“憐君臥病思新橘,試摘猶酸亦未黃。”③黃帝的簡稱。陶潛《時運》:“清琴橫床,濁酒半壺。黃唐莫逮(dài),慨獨在餘。”(黃:黃帝。唐:唐堯。逮:及。)④雌黃,古人用作塗抹文字,點校書籍的顏料。陶翰《贈鄭員外》:“何必守章句,終年事鉛黃。”[黃口]幼兒。《淮南子·汜論》:“古之伐國不殺黃口。”[黃耈(gǒu)]老人。《詩經·小雅·南山有臺》:“樂隻君子,遐不黃耈。”

    石:

    (一)①石頭;石塊。《列子·湯問》:“且焉置土石?”②碑碣;石刻。陸機《文賦》:“被金石以廣德,流管弦而日新。”③石磬,古樂器名,八音之一。《韓非子·說疑》:“不聽鐘石之聲。”④古代用以治病的石針。《韓非子·喻老》:“(病)在肌膚,針石所及也。” (二)dàn (舊讀shí) ①古代重量單位。一百二十斤為一石。《墨子·魯問》:“而任五十石之重。”②容量單位。十鬥為一石。韓愈《雜說》四:“馬之千裡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符:

    ①古代用來封爵、置官、傳達命令及調兵遣將的憑證,雙方各執一半,以驗真假,用竹、木、玉或金屬制成。《史記·魏公子列傳》:“公子遂行,至鄴,矯魏王令代晉鄙。晉鄙合符,疑之。”②契約;證券。韓愈《厚道》:“相欺也,為之符璽鬥斛權衡以信之。”③一種蓋有官府印信的下行公文。《南史·沈懷文傳》:“孝武入討,呼之使作符檄,固辭。”(檄:一種用來征召、聲討的文書。辭:推辭。)④祥瑞的征兆。《漢書·董仲舒傳》:“此蓋受命之符也。”⑤符籙,方士、道士用來驅鬼招神或治病延年的文書。《宋書·羊欣傳》:“有病不服藥,飲符水而已。”⑥符節。古代出入門關的憑證。《後漢書·郭丹傳》:“後從師長安,買符入函谷關。”⑦符讖。一種假稱神意預言未來的神秘文書。顧炎武《日知錄·兩漢風俗》:“新莽居攝,頌德獻符者遍於天下。”⑧驗證;應驗。《淮南子·本經》:“審於符者,怪物不能惑也。”


    上一篇:魂将离鹤远,思逐断猿哀。

    下一篇:一得视边塞,万里何苦辛。
  • 战士青丝络,将军黄石符。

    “战士青丝络,将军黄石符。”诗句出处:《久戍边城有怀京邑》;是唐朝诗人骆宾王的作品。

    扰扰风尘地,遑遑名利途。盈虚一易舛,心迹两难俱。
    弱龄小山志,宁期大丈夫。九微光贲玉,千仞忽弹珠。
    棘寺游三礼,蓬山簉八儒。怀铅惭后进,投笔愿前驱。
    北走非通赵,西之似化胡。锦车朝促候,刁斗夜传呼。
    战士青丝络,将军黄石符。连星入宝剑,半月上雕弧。
    拜井开疏勒,鸣桴动密须。戎机习短蔗,祆祲静长榆。
    季月炎初尽,边亭草早枯。层阴笼古木,穷色变寒芜。
    海鹤声嘹唳,城乌尾毕逋。葭繁秋色引,桂满夕轮虚。
    行役风霜久,乡园梦想孤。灞池遥夏国,秦海望阳纡。
    沙塞三千里,京城十二衢。杨沟连凤阙,槐路拟鸿都。
    璧殿规宸象,金堤法斗枢。云浮西北盖,月照东南隅。
    宝帐垂连理,银床转辘轳。广筵留上客,丰馔引中厨。
    漏缓金徒箭,娇繁玉女壶。秋涛飞喻马,秋水泛仙舻。
    意气风云合,言忘道术趋。共矜名已泰,讵肯沫相濡。
    有志惭雕朽,无庸类散樗。关山暂超忽,形影叹艰虞。
    结网空知羡,图荣岂自诬。忘情同塞马,比德类宛驹。
    陇坂肝肠绝,阳关亭候迂。迷魂惊落雁,离恨断飞凫。
    春去荣华尽,年来岁月芜。边愁伤郢调,乡思绕吴歈。
    河气通中国,山途限外区。相思若可寄,冰泮有衔芦。

    【注释】:

    战:

    ①打仗;战争。《尚书·甘誓》:“大战于甘。”②指与战争有关的。杜甫《北征》:“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③害怕得发抖。《汉书·高五王传》:“(魏勃)因退立,股战而栗。”(股:腿。栗:颤抖。)

    战士:

    能战的士卒。《资治通鉴·汉建安十三年》:“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士:

    ①从事某种活动的男子。《周易·归妹》:“女承筐,无实;士刲(kuī)羊,无血。”(刲:割。)②特指未婚的青年男子。《诗经·卫风·氓》:“于嗟女兮,无与士耽。”③古代介于卿大夫和庶民之间的阶层,贵族的最下一等。《礼记·王制》:“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④智者;贤者。后泛指读书人,知识阶层。《荀子·劝学》:“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汉书·食货志上》:“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学以居位曰士,辟士殖谷曰农,作巧成器曰工,通财鬻(yù)货曰商。”(鬻:卖。)⑤古代的法官;狱官。《孟子·告子下》:“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管夷吾:管仲。孙叔敖:春秋时楚令尹。海:指隐居海滨。)⑥对人的美称。古乐府《木兰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⑦古军制,在车上者称士,也称“甲士”。与“步卒”相对。屈原《九歌·国殇》:“矢交坠兮士争先。”⑧通“事”。职事;从事。《诗经·豳风·东山》:“制彼裳衣,勿士行枚。”⑨通“仕”。做官。《论衡·刺孟》:“有士于此,而子悦之。”⑩通“恃”。依靠;凭借。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见威王》:“孙子见威王,曰:‘夫兵者,非士恒势也。’”

    青:

    ①深绿色。刘禹锡《陋室铭》:“草色入簾青。”②蓝色。《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③黑色。《尚书·禹贡》:“厥土青黎。”④青色的东西。《汉书·成帝纪》:“青绿,民所常服。”⑤青州,古州名。先秦为九州之一。在今山东境内。

    青丝:

    ①指黑而柔软的头发,多指女子的秀发。白居易《陵园妾》:“~~发落丛鬓疏,红玉肤销系裙缦。”②指缰绳。杜甫《青丝》:“~~白马谁家子,粗豪且逐风尘起。”

    丝:

    ①蚕丝。《诗经 · 卫风·氓》:“抱布贸丝。”(布:古币名。贸:交易。)②像丝一样的东西。汤显祖《牡丹亭·惊梦》:“雨丝风片,烟波画船。”(画船:华丽的船。)③丝织品。《汉书·公孙弘传》:“妾不衣丝。”④比喻事物极细微。《新唐书·辛云京传》:“云京治谨于法,下有犯,虽丝毫比,不肯贷。”(治:为政。谨:慎重。比:牵连。贷:宽恕。)⑤八音之一,指弦乐器。《吕氏春秋·侈乐》:“为丝竹歌舞之声则若噪。”⑥量词。《孙子算经》卷上:“蚕吐丝为忽,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

    络:

    (一)①缠绕;裹。班固《西都赋》:“络以纶连。”柳宗元《小石潭记》:“青树翠蔓,蒙络摇缀。”②环绕;围绕。班固《西都赋》:“罘(fú)网连纮(hóng),笼山络野。”(罘:捕兽网。纮:网绳。)③笼罩;覆盖。《淮南子·原道》:“络马之口,穿牛之鼻者,人也。”④马笼头。李世民《咏饮马》:“骏骨饮长泾,奔流洒络缨。”(泾:水名。缨:马头上的装饰。)⑤网;网状物。张衡《西京赋》:“振天维,衍地络。”(振:整理。维:纲绳。衍:撒布。)⑥人体脉络。《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络脉有过则血上出。”[络绎]连续不断的样子。《后汉书·乌桓传》:“是时四夷朝贺,络绎而至。” (二)lào[络子]1.线绳结成的网状小袋子。2.绕线绕纱的器具。

    将:

    (一)①扶持;扶助。《诗经·周南·樛木》:“乐只君子,福履将之。”(只:助词。履:禄。)《木兰诗》:“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郭:外城。)②带领。《汉书·张禹传》:“禹将(戴)崇入后堂饮食。”《淮南子·人间》:“其马将胡骏马而归。”③取;拿。李白《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④送行。《淮南子·览冥》:“不将不迎。”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若夫迎新将故之劳。”(若夫:至于。)⑤做;奉行。《左传·成公十三年》:“将事不敬。”⑥养;保养。《吕氏春秋·音律》:“以将阳气。”⑦副词。1.将要。《论语·述而》:“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云:如此。尔:同“耳”,罢了。)《孟子·告子下》:“先生将何之?”(之:往。)《左传· 隐公元年》:“夫人将启之。”(启之:给他开门。)2. 且,又。《诗经·小雅· 谷风》:“将恐将惧。”⑧介词。以;用。《战国策·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肯将衰朽惜残年。”⑨连词。和;与。李颀《临别送张諲入蜀》:“经山复历水,百恨将千虑。”李白《月下独酌》:“暂伴月将影。”⑩助词。用在动词后面,无实义。白居易《卖炭翁》:“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二)jiàng ①将帅。《史记·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宁:难道。)《吕氏春秋·执一》:“军必有将。”②统率;带兵。《左传·桓公五年》:“虢公林父将右军。”《史记·秦始皇本纪》:“楚上将军项羽将楚卒往救钜鹿。”(卒:兵。)③使担任将领。《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威王欲将孙膑。”[将领]1. 将帅。《隋书·杨玄感传》:“玄感欲立威名,阴求将领。”(暗中谋求将帅的职位。)2.率领。元结《宿洄溪翁宅》:“老翁八十犹能行,将领儿孙行拾稼。”(稼:庄稼。) (三)qiāng 请;希望。《诗经·卫风·氓》:“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子:你。)李白《将进酒》:“将进酒,杯莫停。”

    军:

    ①包围。《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十阵》:“疏而不可蹙,数(shuò)而不可军者,在于慎。”(疏:撤退。蹙:逼迫。数:屡次。)②驻扎军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伐韩,军于阏(yù)与。”(阏与:战国时赵地。)《左传·宣公十二年》:“及昏,楚师军于邲。晋之余师不能军。”《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军霸上。”③军队编制单位。古代以军为军队最大编制单位,历代沿用其名,人数多少不一。《周礼·夏官·司马》:“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引申为军队。《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隋书·五行志》:“时帝任用小人,竞为贪暴……寻为周军所灭。”(寻:不久。)④军士;士兵。《史记·淮阴侯列传》:“军皆殊死战,不可败。”[充军]古代一种刑罚。《宋史·刑法志》:“刺配之法二百余条……俟其再犯,然后决刺充军。”(刺:面部刺字涂上墨的刑罚。)

    黄:

    ①黄色。《诗经·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裳(cháng)。”(裳:下衣;下裙。)杨臣源《城东早春》:“绿柳才黄半未匀。”②变黄。韦应物《答郑骑曹青橘绝句》:“怜君卧病思新橘,试摘犹酸亦未黄。”③黄帝的简称。陶潜《时运》:“清琴横床,浊酒半壶。黄唐莫逮(dài),慨独在余。”(黄:黄帝。唐:唐尧。逮:及。)④雌黄,古人用作涂抹文字,点校书籍的颜料。陶翰《赠郑员外》:“何必守章句,终年事铅黄。”[黄口]幼儿。《淮南子·汜论》:“古之伐国不杀黄口。”[黄耈(gǒu)]老人。《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遐不黄耈。”

    石:

    (一)①石头;石块。《列子·汤问》:“且焉置土石?”②碑碣;石刻。陆机《文赋》:“被金石以广德,流管弦而日新。”③石磬,古乐器名,八音之一。《韩非子·说疑》:“不听钟石之声。”④古代用以治病的石针。《韩非子·喻老》:“(病)在肌肤,针石所及也。” (二)dàn (旧读shí) ①古代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墨子·鲁问》:“而任五十石之重。”②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韩愈《杂说》四:“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符:

    ①古代用来封爵、置官、传达命令及调兵遣将的凭证,双方各执一半,以验真假,用竹、木、玉或金属制成。《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遂行,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②契约;证券。韩愈《厚道》:“相欺也,为之符玺斗斛权衡以信之。”③一种盖有官府印信的下行公文。《南史·沈怀文传》:“孝武入讨,呼之使作符檄,固辞。”(檄:一种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辞:推辞。)④祥瑞的征兆。《汉书·董仲舒传》:“此盖受命之符也。”⑤符箓,方士、道士用来驱鬼招神或治病延年的文书。《宋书·羊欣传》:“有病不服药,饮符水而已。”⑥符节。古代出入门关的凭证。《后汉书·郭丹传》:“后从师长安,买符入函谷关。”⑦符谶。一种假称神意预言未来的神秘文书。顾炎武《日知录·两汉风俗》:“新莽居摄,颂德献符者遍于天下。”⑧验证;应验。《淮南子·本经》:“审于符者,怪物不能惑也。”


    上一篇:魂将离鹤远,思逐断猿哀。

    下一篇:一得视边塞,万里何苦辛。

  • 上一篇:魂将离鹤远,思逐断猿哀。

    下一篇:一得视边塞,万里何苦辛。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