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士青絲絡,將軍黃石符。”詩句出處:《久戍邊城有懷京邑》;是唐朝詩人駱賓王的作品。
擾擾風塵地,遑遑名利途。盈虛一易舛,心跡兩難俱。 弱齡小山志,寧期大丈夫。九微光賁玉,千仞忽彈珠。 棘寺遊三禮,蓬山簉八儒。懷鉛慚後進,投筆願前驅。 北走非通趙,西之似化胡。錦車朝促候,刁鬥夜傳呼。 戰士青絲絡,將軍黃石符。連星入寶劍,半月上雕弧。 拜井開疏勒,鳴桴動密須。戎機習短蔗,祆祲靜長榆。 季月炎初盡,邊亭草早枯。層陰籠古木,窮色變寒蕪。 海鶴聲嘹唳,城烏尾畢逋。葭繁秋色引,桂滿夕輪虛。 行役風霜久,鄉園夢想孤。灞池遙夏國,秦海望陽紆。 沙塞三千裡,京城十二衢。楊溝連鳳闕,槐路擬鴻都。 璧殿規宸象,金堤法鬥樞。雲浮西北蓋,月照東南隅。 寶帳垂連理,銀床轉轆轤。廣筵留上客,豐饌引中廚。 漏緩金徒箭,嬌繁玉女壺。秋濤飛喻馬,秋水泛仙艫。 意氣風雲合,言忘道術趨。共矜名已泰,詎肯沫相濡。 有志慚雕朽,無庸類散樗。關山暫超忽,形影嘆艱虞。 結網空知羨,圖榮豈自誣。忘情同塞馬,比德類宛駒。 隴坂肝腸絕,陽關亭候迂。迷魂驚落雁,離恨斷飛鳧。 春去榮華盡,年來歲月蕪。邊愁傷郢調,鄉思繞吳歈。 河氣通中國,山途限外區。相思若可寄,冰泮有銜蘆。
|
【註釋】:
戰:
①打仗;戰爭。《尚書·甘誓》:“大戰於甘。”②指與戰爭有關的。杜甫《北征》:“夜深經戰場,寒月照白骨。”③害怕得發抖。《漢書·高五王傳》:“(魏勃)因退立,股戰而栗。”(股:腿。栗:顫抖。)戰士:
能戰的士卒。《資治通鑒·漢建安十三年》:“豫州軍雖敗於長坂,今~~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士:
①從事某種活動的男子。《周易·歸妹》:“女承筐,無實;士刲(kuī)羊,無血。”(刲:割。)②特指未婚的青年男子。《詩經·衛風·氓》:“於嗟女兮,無與士耽。”③古代介於卿大夫和庶民之間的階層,貴族的最下一等。《禮記·王制》:“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④智者;賢者。後泛指讀書人,知識階層。《荀子·勸學》:“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漢書·食貨志上》:“士農工商,四民有業。學以居位曰士,辟士殖谷曰農,作巧成器曰工,通財鬻(yù)貨曰商。”(鬻:賣。)⑤古代的法官;獄官。《孟子·告子下》:“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管夷吾:管仲。孫叔敖:春秋時楚令尹。海:指隱居海濱。)⑥對人的美稱。古樂府《木蘭詩》:“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⑦古軍制,在車上者稱士,也稱“甲士”。與“步卒”相對。屈原《九歌·國殤》:“矢交墜兮士爭先。”⑧通“事”。職事;從事。《詩經·豳風·東山》:“制彼裳衣,勿士行枚。”⑨通“仕”。做官。《論衡·刺孟》:“有士於此,而子悅之。”⑩通“恃”。依靠;憑借。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見威王》:“孫子見威王,曰:‘夫兵者,非士恒勢也。’”青:
①深綠色。劉禹錫《陋室銘》:“草色入簾青。”②藍色。《荀子·勸學》:“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③黑色。《尚書·禹貢》:“厥土青黎。”④青色的東西。《漢書·成帝紀》:“青綠,民所常服。”⑤青州,古州名。先秦為九州之一。在今山東境內。青絲:
①指黑而柔軟的頭發,多指女子的秀發。白居易《陵園妾》:“~~發落叢鬢疏,紅玉膚銷系裙縵。”②指韁繩。杜甫《青絲》:“~~白馬誰傢子,粗豪且逐風塵起。”絲:
①蠶絲。《詩經 · 衛風·氓》:“抱佈貿絲。”(佈:古幣名。貿:交易。)②像絲一樣的東西。湯顯祖《牡丹亭·驚夢》:“雨絲風片,煙波畫船。”(畫船:華麗的船。)③絲織品。《漢書·公孫弘傳》:“妾不衣絲。”④比喻事物極細微。《新唐書·辛雲京傳》:“雲京治謹於法,下有犯,雖絲毫比,不肯貸。”(治:為政。謹:慎重。比:牽連。貸:寬恕。)⑤八音之一,指弦樂器。《呂氏春秋·侈樂》:“為絲竹歌舞之聲則若噪。”⑥量詞。《孫子算經》卷上:“蠶吐絲為忽,十忽為一絲,十絲為一毫。”絡:
(一)①纏繞;裹。班固《西都賦》:“絡以綸連。”柳宗元《小石潭記》:“青樹翠蔓,蒙絡搖綴。”②環繞;圍繞。班固《西都賦》:“罘(fú)網連纮(hóng),籠山絡野。”(罘:捕獸網。纮:網繩。)③籠罩;覆蓋。《淮南子·原道》:“絡馬之口,穿牛之鼻者,人也。”④馬籠頭。李世民《詠飲馬》:“駿骨飲長涇,奔流灑絡纓。”(涇:水名。纓:馬頭上的裝飾。)⑤網;網狀物。張衡《西京賦》:“振天維,衍地絡。”(振:整理。維:綱繩。衍:撒佈。)⑥人體脈絡。《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絡脈有過則血上出。”[絡繹]連續不斷的樣子。《後漢書·烏桓傳》:“是時四夷朝賀,絡繹而至。” (二)lào[絡子]1.線繩結成的網狀小袋子。2.繞線繞紗的器具。將:
(一)①扶持;扶助。《詩經·周南·樛木》:“樂隻君子,福履將之。”(隻:助詞。履:祿。)《木蘭詩》:“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郭:外城。)②帶領。《漢書·張禹傳》:“禹將(戴)崇入後堂飲食。”《淮南子·人間》:“其馬將胡駿馬而歸。”③取;拿。李白《將進酒》:“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④送行。《淮南子·覽冥》:“不將不迎。”王安石《上皇帝萬言書》:“若夫迎新將故之勞。”(若夫:至於。)⑤做;奉行。《左傳·成公十三年》:“將事不敬。”⑥養;保養。《呂氏春秋·音律》:“以將陽氣。”⑦副詞。1.將要。《論語·述而》:“不知老之將至雲爾。”(雲:如此。爾:同“耳”,罷瞭。)《孟子·告子下》:“先生將何之?”(之:往。)《左傳· 隱公元年》:“夫人將啟之。”(啟之:給他開門。)2. 且,又。《詩經·小雅· 谷風》:“將恐將懼。”⑧介詞。以;用。《戰國策·秦策一》:“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曰。”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肯將衰朽惜殘年。”⑨連詞。和;與。李頎《臨別送張諲入蜀》:“經山復歷水,百恨將千慮。”李白《月下獨酌》:“暫伴月將影。”⑩助詞。用在動詞後面,無實義。白居易《賣炭翁》:“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二)jiàng ①將帥。《史記·陳涉世傢》:“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寧:難道。)《呂氏春秋·執一》:“軍必有將。”②統率;帶兵。《左傳·桓公五年》:“虢公林父將右軍。”《史記·秦始皇本紀》:“楚上將軍項羽將楚卒往救鉅鹿。”(卒:兵。)③使擔任將領。《史記·孫子吳起列傳》:“齊威王欲將孫臏。”[將領]1. 將帥。《隋書·楊玄感傳》:“玄感欲立威名,陰求將領。”(暗中謀求將帥的職位。)2.率領。元結《宿洄溪翁宅》:“老翁八十猶能行,將領兒孫行拾稼。”(稼:莊稼。) (三)qiāng 請;希望。《詩經·衛風·氓》:“將子無怒,秋以為期。”(子:你。)李白《將進酒》:“將進酒,杯莫停。”軍:
①包圍。《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十陣》:“疏而不可蹙,數(shuò)而不可軍者,在於慎。”(疏:撤退。蹙:逼迫。數:屢次。)②駐紮軍隊。《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秦伐韓,軍於閼(yù)與。”(閼與:戰國時趙地。)《左傳·宣公十二年》:“及昏,楚師軍於邲。晉之餘師不能軍。”《史記·項羽本紀》:“沛公軍霸上。”③軍隊編制單位。古代以軍為軍隊最大編制單位,歷代沿用其名,人數多少不一。《周禮·夏官·司馬》:“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引申為軍隊。《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操引軍從華容道步走。”《隋書·五行志》:“時帝任用小人,競為貪暴……尋為周軍所滅。”(尋:不久。)④軍士;士兵。《史記·淮陰侯列傳》:“軍皆殊死戰,不可敗。”[充軍]古代一種刑罰。《宋史·刑法志》:“刺配之法二百餘條……俟其再犯,然後決刺充軍。”(刺:面部刺字塗上墨的刑罰。)黃:
①黃色。《詩經·邶風·綠衣》:“綠兮衣兮,綠衣黃裳(cháng)。”(裳:下衣;下裙。)楊臣源《城東早春》:“綠柳才黃半未勻。”②變黃。韋應物《答鄭騎曹青橘絕句》:“憐君臥病思新橘,試摘猶酸亦未黃。”③黃帝的簡稱。陶潛《時運》:“清琴橫床,濁酒半壺。黃唐莫逮(dài),慨獨在餘。”(黃:黃帝。唐:唐堯。逮:及。)④雌黃,古人用作塗抹文字,點校書籍的顏料。陶翰《贈鄭員外》:“何必守章句,終年事鉛黃。”[黃口]幼兒。《淮南子·汜論》:“古之伐國不殺黃口。”[黃耈(gǒu)]老人。《詩經·小雅·南山有臺》:“樂隻君子,遐不黃耈。”石:
(一)①石頭;石塊。《列子·湯問》:“且焉置土石?”②碑碣;石刻。陸機《文賦》:“被金石以廣德,流管弦而日新。”③石磬,古樂器名,八音之一。《韓非子·說疑》:“不聽鐘石之聲。”④古代用以治病的石針。《韓非子·喻老》:“(病)在肌膚,針石所及也。” (二)dàn (舊讀shí) ①古代重量單位。一百二十斤為一石。《墨子·魯問》:“而任五十石之重。”②容量單位。十鬥為一石。韓愈《雜說》四:“馬之千裡者,一食或盡粟一石。”符:
①古代用來封爵、置官、傳達命令及調兵遣將的憑證,雙方各執一半,以驗真假,用竹、木、玉或金屬制成。《史記·魏公子列傳》:“公子遂行,至鄴,矯魏王令代晉鄙。晉鄙合符,疑之。”②契約;證券。韓愈《厚道》:“相欺也,為之符璽鬥斛權衡以信之。”③一種蓋有官府印信的下行公文。《南史·沈懷文傳》:“孝武入討,呼之使作符檄,固辭。”(檄:一種用來征召、聲討的文書。辭:推辭。)④祥瑞的征兆。《漢書·董仲舒傳》:“此蓋受命之符也。”⑤符籙,方士、道士用來驅鬼招神或治病延年的文書。《宋書·羊欣傳》:“有病不服藥,飲符水而已。”⑥符節。古代出入門關的憑證。《後漢書·郭丹傳》:“後從師長安,買符入函谷關。”⑦符讖。一種假稱神意預言未來的神秘文書。顧炎武《日知錄·兩漢風俗》:“新莽居攝,頌德獻符者遍於天下。”⑧驗證;應驗。《淮南子·本經》:“審於符者,怪物不能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