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塚寧詳蠹,秦牢詎辨冤。”詩句出處:《早秋出塞寄東臺詳正學士》;是唐朝詩人駱賓王的作品。
促駕逾三水,長驅望五原。天階分鬥極,地理接樓煩。 溪月明關隴,戎雲聚塞垣。山川殊物候,風壤異涼暄。 戍古秋塵合,沙寒宿霧繁。昔餘迷學步,投跡忝詞源。 蘭渚浮延閣,蓬山款禁園。彯纓陪紱冕,載筆偶璵璠。 汲塚寧詳蠹,秦牢詎辨冤。一朝從篚服,千裡騖輕軒。 鄉夢隨魂斷,邊聲入聽喧。南圖終鎩翮,北上遽催轅。 吊影慚連茹,浮生倦觸藩。數奇何以托,桃李自無言。
|
【註釋】:
汲:
①從井裡取水。泛指引水,打水。《周易·井》:“井渫(xiè)不食,為我心惻;可用汲。”(渫:淘去污泥。為:使。)也泛指打水。《呂氏春秋·察傳》:“宋之丁氏,傢無井而出溉汲。”②引薦;提拔。葉紹翁《四朝聞見錄·張於湖》:“參問前儒,汲揚後學,詞翰愈工。”③牽引;引導。羅隱《重送朗州張員外》:“誠知汲善心長在,爭奈幹時跡轉窮。”《周禮·考工記·匠人》:“凡任,索約,大汲其版。”塚:
①高大的墳墓。《史記·高祖本紀》:“項羽燒秦宮室,掘始皇帝塚。”②山頂。《詩經·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騰,山塚崒(zú)崩。”③大;嫡長。陸機《吊魏武帝文·序》:“觀其所以顧命塚嗣,貽謀四子,經國之略既遠,隆傢之訓亦弘。”寧:
(一)①安定;安寧。《尚書·大禹謨》:“萬邦咸寧。”②探望,省視父母。《詩經·周南·葛覃》:“歸寧父母。”③為父母守喪。《漢書·哀帝紀》:“博士弟子父母死,予寧三年。”[歸寧]出嫁的女子回娘傢看望父母。(二)nìng ①副詞。相當於“豈”、“難道”。《史記·陳涉世傢》:“王侯將相寧有種乎?”②連詞。表示選擇。寧可;寧願。《莊子·秋水》:“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詳:
①審察;審理。《墨子·公孟》:“察於禮樂,詳於萬物。”②詳細;詳盡。《荀子 · 堯問》:“世不詳察,雲非聖人。”③廣泛;周遍。《鹽鐵論 ·利議》:“詳延有道之士。”④詳細知道。古樂府《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果不如先願,又非君所詳。”⑤審慎。《漢書·霍光傳》:“光為人沉靜詳審。”⑥莊重;安詳。宋玉《神女賦》:“性沉詳而不煩。”⑦通“佯(yáng)”。假裝。屈原《天問》:“箕子詳狂。”蠹:
①蛀蟲。《韓非子·亡徵》:“木之折也必通蠹,墻之壞也必通隙。”②蛀蝕。楊萬裡《理蔬》:“青蟲捕仍有,蠹葉病還生。”③損毀;破壞;損害。范曄《後漢書·宦者傳序》:“敗國蠹政之事,不可單書。”秦:
①周代諸侯國名。戰國時成為七雄之一。公元前221年統一瞭各諸侯國,建立中央集權制國傢。②朝代名。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秦王朝,定都咸陽(今陜西省咸陽市東)。③陜西省的別稱。古指今天陜西甘肅一帶。杜甫《奉送嚴公入朝十韻》:“此生那老蜀,不死會歸秦。”牢:
(一)①飼養牲畜的欄圈。《詩經·大雅·公劉》:“執豕於牢。”②作祭品用的牲畜。豬羊牛各一叫太牢,豬羊各一叫少牢。《禮記·王制》:“天子社稷皆太牢,諸侯社稷皆少牢。”③監牢。司馬遷《報任安書》:“故士有畫地為牢,勢不可入。”④堅固。柳宗元《童區寄傳》:“愈束縛牢甚。”⑤公傢發給的糧食。《後漢書·董卓傳》:“牢直不畢,廩賜斷絕,妻子饑凍。”《後漢書·應劭傳》:“多其牢賞。” (二)lào 搜括;擄掠。《後漢書·董卓傳》:“卓縱放兵士,突其廬舍,淫略婦女,剽虜資物,謂之‘搜牢’。”詎:
①表示反問。相當於“難道”、“怎麼”。《資治通鑒·梁武帝太清元年》:“今忽受景地,詎是事宜?”(景:侯景,人名。)《莊子·人間世》:“天所不宜,詎足以化物哉?”②表示時間。相當於“曾經”。韓愈《送侯參謀赴河中幕》:“一別詎幾何,忽如隔晨興。”③假如;假設。《國語·晉語六》:“詎非聖人,不有外患,必有內憂。”辨:
(一)①辨別;區分。《論語·顏淵》:“子張問崇德、辨惑。”《禮記·仲尼燕居》:“以之居處有禮,故長幼辨也;以之閨門之內有禮,故三族和也。”②通“辯”。辯論。《商君書·更法》:“曲學多辨。”(曲學:指學識片面的人。) (二)bàn 通“辦”(辦)。治理;辦理。《鹽鐵論·世務》:“事不豫辨,不可以應卒(cù)。”(豫:預先。應:應付。)冤:
①屈縮;不舒展。《漢書·息夫躬傳》:“冤頸折翼,庸得往兮!”(庸:難道。)②冤枉;冤屈。《史記·於定國傳》:“定國為廷尉,民以為不冤。”③冤仇。韓愈《謝自然詩》:“往者不可悔,孤魂抱深冤。”④通“怨”。怨恨;仇恨。李商隱《行次西郊作》:“冤憤如相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