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 繁体
  • 简体
  • 拼音
  • 言謝垂鉤隱,來參負鼎職。

    “言謝垂鉤隱,來參負鼎職。”詩句出處:《夏日遊德州贈高四》;是唐朝詩人駱賓王的作品。

    日觀鄰全趙,星臨俯舊吳。鬲津開巨浸,稽阜鎮名都。
    紫雲浮劍匣,青山孕寶符。封疆恢霸道,問鼎競雄圖。
    神光包四大,皇威震八區。風煙通地軸,星象正天樞。
    天樞陰南北,地軸殊鄉國。辟門通舜賓,比屋封堯德。
    言謝垂鉤隱,來參負鼎職。天子不見知,群公詎相識。
    未展從東駿,空戢圖南翼。時命欲何言,撫膺長嘆息。
    嘆息將如何,遊人意氣多。白雪梁山曲,寒風易水歌。
    泣魏傷吳起,思趙切廉頗。淒斷韓王劍,生死翟公羅。
    羅悲翟公意,劍負韓王氣。驕餌去易論,忌途良可畏。
    夙昔懷江海,平生混涇渭。千載契風雲,一言忘賤貴。
    去去訪林泉,空谷有遺賢。言投爵裡刺,來泛野人船。
    締交君贈縞,投分我忘筌。成風郢匠斫,流水伯牙弦。
    牙弦忘道術,漳濱恣閑逸。聊安張蔚廬,詎掃陳蕃室。
    虛室狎招尋,敬愛混浮沉。一諾黃金信,三復白珪心。
    霜松貞雅節,月桂朗沖襟。靈臺萬頃浚,學府九流深。
    談玄明毀璧,拾紫陋籝金。鷺濤開碧海,鳳彩綴詞林。
    林虛星華映,水澈霞光凈。霞水兩分紅,川源四望通。
    霧卷天山靜,煙銷太史空。鳥聲流向薄,蝶影亂芳叢。
    柳陰低槧水,荷氣上薰風。風月芳菲節,物華紛可悅。
    將歡促席賞,遽爾又歸別。積水帶吳門,通波連禹穴。
    贈言雖欲盡,機心庶應絕。潘嶽本自閑,梁鴻不因熱。
    一瓢欣狎道,三月聊棲拙。棲拙隱金華,狎道訪仙查。
    放曠愚公谷,消散野人傢。一頃南山豆,五色東陵瓜。
    野衣裁薜葉,山酒酌藤花。白雲離望遠,青溪隱路賒。
    儻憶幽巖桂,猶冀折疏麻。

    【註釋】:

    言:

    ①說話。《詩經 ·衛風·氓》:“載笑載言。”(載:助詞。)②議論;談論。《國語·周語上》:“國人莫敢言。”③言語;言論。《尚書·大禹謨》:“無稽之言勿聽。”(稽:根據。)④表達;宣說。《尚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永:同“詠”。唱。)⑤誓言;約言。屈原《離騷》:“初既與餘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⑥一字稱一言。王勃《滕王閣序》:“一言均賦,四韻俱成。”⑦一句稱一言。《論語·為政》:“《詩經》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⑧助詞。無義。《詩經·秦風·小戎》:“言念君子。”

    謝:

    ①辭去官職。《禮記·曲禮上》:“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謝,則必賜之幾杖。”(致事:退職。)②拒絕。《史記·儒林列傳》:“謝絕賓客。”③辭別。古樂府《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往昔初陽歲,謝傢來貴門。”④道歉;認錯。《戰國策 · 趙策四》:“入而徐趨,至而自謝。”⑤告訴。《漢書·周勃傳附周亞夫》:“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⑥感謝。《漢書·張湯傳》:“嘗有所薦,其人來謝。”⑦衰退。晁補之《鹽角兒·亳(bó)社觀梅》:“開時似雪,謝時似雪。”(亳:地名。)⑧遜色。劉禹錫《上杜司徒書》:“況乎道謝孔、顏。”

    垂:

    ①邊疆。《荀子· 臣道》:“邊境之臣處,則疆垂不喪。”②邊。王粲《詠史》詩:“妻子當立泣,兄弟哭路垂。”③垂掛。《莊子·逍遙遊》:“鵬之背,不知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④流下;滴下。李煜《破陣子》:“垂淚對宮娥。”⑤賜予。《鹽鐵論·本議》:“陛下垂大惠。”⑥流傳。《荀子·王霸》:“名垂乎後世。”⑦副詞。1.表時間。將近;快要。杜甫《垂老別》:“四郊未寧靜,垂老不得安。”2. 敬詞。猶“俯”、“惠”。曹植《朔風詩》:“君不垂眷,豈雲其誠?”(眷:顧念。豈雲句:還有什麼誠意可言?)

    鉤:

    ①帶鉤,衣帶上的鉤。《史記·齊太公世傢》:“(管仲)射中小白帶鉤。”②用筆畫鉤,表示刪除或截取。韓元吉《跋司馬公倚幾銘》:“鉤註塗改。”③連接;牽連。杜枚《阿房宮賦》:“各抱地勢,鉤心鬥角。”孔尚任《桃花扇 ·餘韻》:“社黨重鉤無縫藏。”④探索;探討。韓愈《進學解》:“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玄:深奧的道理。)⑤圓規,木匠用來畫圓的工具。《莊子· 馬蹄》:“我善治木,曲者中鉤,直者應繩。”(繩:墨繩。)⑥我國古代的一種兵器,似劍而曲。左思《吳都賦》:“吳鉤越棘。”李賀《南園》:“男子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⑦鐮刀。《漢書·龔遂傳》:“棄其兵弩而持鉤鉏。”(鉏:同“鋤”。)⑧勾結。

    隱:

    (一)①短墻。《左傳·襄公二十三年》:“逾隱而待之。”②隱蔽;隱藏。《周易·乾卦》:“隱而未見,行而未成。”陳子昂《春夜別友人》:“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③隱諱;隱瞞。《史記·高祖本紀》:“列侯諸將無敢隱朕。”④隱居;不出來作官。孟浩然《秋登萬山寄張五》:“北山白雲裡,隱者自怡悅。”⑤隱約不清。杜甫《客從》:“珠中有隱字,欲辨不成書。”⑥精微深奧。《周易·系辭上》:“探賾(zé)索隱,鉤深致遠。”(賾:深奧。)⑦憂傷;疾苦。《國語·周語上》:“是先王非務武也,勤恤民隱,而除其害也。”(務:致力。勤:盡力。)⑧憐憫;同情。劉向《九嘆·惜賢》:“心隱惻而不置。”⑨琴上的裝飾。《新論·琴道》:“琴隱長四十五分,隱以前長八分。”⑩威重貌。《後漢書·吳漢傳》:“吳公差強人意,隱若一敵國矣。” (二)yìn 憑依;倚靠。《孟子·公孫醜下》:“(孟子)不應,隱幾而臥。”(幾:矮桌子。)

    來:

    (一)①小麥。《詩經·周頌·思文》:“貽我來牟。”②由彼至此,由遠到近。跟“去”、“往”相反。《孫子兵法·九地》:“我可以往,彼可以來者,為交地。”賀知章《回鄉偶書》:“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③使……來;招致;招來。也作“徠”。司馬遷《史記·文帝本紀》:“將何以來遠方之賢良?”④某一時間以後。《孟子·盡心下》:“由孔子而來,至於今,百有餘歲。”⑤將來;未來。陶潛《歸去來兮辭》:“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諫:改正。追:追求。)《孟子·滕文公下》:“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斯:則。已:停止。)⑥句末助詞。《莊子·人間世》:“嘗以語我來。”《孟子·離婁上》:“盍歸乎來!” (二)lài 慰勞。《詩經·小雅·大東》:“東人之子,職勞不來。”(職:主管。勞lào:慰勞)

    參:

    (一)can ①[動]參加,參 與。《荀子·強國》:“與之~國政,正是非。”②通“驂”。[參乘]1. [動]在車子右邊陪乘。《史記·文帝本紀》:“乃命宋昌~~。”2. [名]在車子右邊陪乘的人。《鴻門宴》:“沛公之~~樊噲者也。”③[動]檢驗。《韓非子·顯學》:“無~驗而必之者,愚也。”④[動]下級謁見上級。《戰國策·秦策四》:“臣之義不~拜。”⑤[動]並排站著。《論語·衛靈公》:“丘則見其~於前也。”(二) san ①[數]通“三”。三分。《左傳·隱公元年》:“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國之一。”②[數][參伍]三與五。表示錯綜復雜。《周易·系辭上》:“~伍以變,錯綜其數。”(三) shen ①[名]星名。二十八宿之一。《詩經·召南·小星》:“維~與昴。”②[名][參商]參星與商星。因兩者不會同時出現於天空,故借以比喻彼此分離,不能相會。曹植《與吳季重書》:“別有~~之闊。”

    負:

    ①憑仗;倚靠。《左傳·襄公十四年》:“昔秦人負恃其眾,貪於土地,逐我諸戎。”②依靠;倚仗。《禮記·孔子閑居》:“負墻而立。”③用肩、背來負載東西。《孔子傢語·致思》:“(子路)為親負米百裡之外。”杜牧《阿房宮賦》:“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④擔負;承擔。《莊子·逍遙遊》:“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⑤具有。劉禹錫《學阮公體三首》之一:“少年負志氣,信道不從時。”⑥蒙受;遭受。《管子·法禁》:“廢上之法制者,必負以恥。”⑦違背;背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⑧辜負;對不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⑨失敗;失利。與“勝”相對。蘇洵《六國論》:“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⑩虧欠(錢)《漢書·鄧通傳》:“盡沒入之,通傢尚負責(zhài)數巨萬。”(責:同“債”。)(11)通“婦”。老婦。《史記·陳丞相世傢》:“戶牖富人有張負。”

    鼎:

    ①古代煮或盛食之器。一般為圓腹三足兩耳,有的為方形四足,大小不一。《莊子·徐無鬼》:“吾能冬爨(cuàn)鼎而夏造冰矣。”②(鼎有三足)比喻三方分立。《三國志·吳書·吳主傳》:“近者漢之衰末,三傢鼎立。”③上古以鼎為傳國之寶,陳列於宗廟,後世遂以鼎象征國傢政權和王位。《宋書·武帝紀中》:“鼎祚(zuò)再隆。”④比喻三公及卿相等最高官爵,像三足托鼎,肩負國傢重任。《後漢書·謝夷吾傳》:“宜當拔擢,使登鼎司。”(拔擢:選拔。司:官府。)⑤盛大;顯貴。左思《吳都賦》:“其居則高門鼎貴。”⑥副詞。正;正在。《漢書· 匡衡傳》:“無說《詩》,匡鼎來。”

    職:

    ①知道;瞭解。《呂氏春秋·勿躬》:“人主知能不能之可以君民也,則幽詭愚險之言無不職矣。”②掌管;主管。《晏子春秋·內篇·諫上七》:“景公燕賞於國內,萬鐘者三,千鐘者五。令三出而職計莫之從。”(燕:宴飲。鐘:古容量名。)《管子·大匡》:“有司職之。”③職務;職位。《孟子·公孫醜上》:“賢者在位,能者在職。”④職能;職責。《荀子·君道》:“然後明分職。”⑤舊時下屬對上司的謙稱。《呂氏春秋·圜道》:“百官各處其職,治其事以侍主,主無不安矣。”⑥主要。《詩經·大雅·桑柔》:“民之未戾,職盜為寇。”(戾:安定。)柳宗元《天爵論》:“然則聖賢之異愚也,職此而已。”


    上一篇:汲冢宁详蠹,秦牢讵辨冤。

    下一篇:退公披鹤氅,高步隔(宛鸟)行。
  • 言谢垂钩隐,来参负鼎职。

    “言谢垂钩隐,来参负鼎职。”诗句出处:《夏日游德州赠高四》;是唐朝诗人骆宾王的作品。

    日观邻全赵,星临俯旧吴。鬲津开巨浸,稽阜镇名都。
    紫云浮剑匣,青山孕宝符。封疆恢霸道,问鼎竞雄图。
    神光包四大,皇威震八区。风烟通地轴,星象正天枢。
    天枢阴南北,地轴殊乡国。辟门通舜宾,比屋封尧德。
    言谢垂钩隐,来参负鼎职。天子不见知,群公讵相识。
    未展从东骏,空戢图南翼。时命欲何言,抚膺长叹息。
    叹息将如何,游人意气多。白雪梁山曲,寒风易水歌。
    泣魏伤吴起,思赵切廉颇。凄断韩王剑,生死翟公罗。
    罗悲翟公意,剑负韩王气。骄饵去易论,忌途良可畏。
    夙昔怀江海,平生混泾渭。千载契风云,一言忘贱贵。
    去去访林泉,空谷有遗贤。言投爵里刺,来泛野人船。
    缔交君赠缟,投分我忘筌。成风郢匠斫,流水伯牙弦。
    牙弦忘道术,漳滨恣闲逸。聊安张蔚庐,讵扫陈蕃室。
    虚室狎招寻,敬爱混浮沉。一诺黄金信,三复白珪心。
    霜松贞雅节,月桂朗冲襟。灵台万顷浚,学府九流深。
    谈玄明毁璧,拾紫陋籝金。鹭涛开碧海,凤彩缀词林。
    林虚星华映,水澈霞光净。霞水两分红,川源四望通。
    雾卷天山静,烟销太史空。鸟声流向薄,蝶影乱芳丛。
    柳阴低椠水,荷气上薰风。风月芳菲节,物华纷可悦。
    将欢促席赏,遽尔又归别。积水带吴门,通波连禹穴。
    赠言虽欲尽,机心庶应绝。潘岳本自闲,梁鸿不因热。
    一瓢欣狎道,三月聊栖拙。栖拙隐金华,狎道访仙查。
    放旷愚公谷,消散野人家。一顷南山豆,五色东陵瓜。
    野衣裁薜叶,山酒酌藤花。白云离望远,青溪隐路赊。
    傥忆幽岩桂,犹冀折疏麻。

    【注释】:

    言:

    ①说话。《诗经 ·卫风·氓》:“载笑载言。”(载:助词。)②议论;谈论。《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③言语;言论。《尚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稽:根据。)④表达;宣说。《尚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永:同“咏”。唱。)⑤誓言;约言。屈原《离骚》:“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⑥一字称一言。王勃《滕王阁序》:“一言均赋,四韵俱成。”⑦一句称一言。《论语·为政》:“《诗经》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⑧助词。无义。《诗经·秦风·小戎》:“言念君子。”

    谢:

    ①辞去官职。《礼记·曲礼上》:“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致事:退职。)②拒绝。《史记·儒林列传》:“谢绝宾客。”③辞别。古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④道歉;认错。《战国策 · 赵策四》:“入而徐趋,至而自谢。”⑤告诉。《汉书·周勃传附周亚夫》:“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⑥感谢。《汉书·张汤传》:“尝有所荐,其人来谢。”⑦衰退。晁补之《盐角儿·亳(bó)社观梅》:“开时似雪,谢时似雪。”(亳:地名。)⑧逊色。刘禹锡《上杜司徒书》:“况乎道谢孔、颜。”

    垂:

    ①边疆。《荀子· 臣道》:“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②边。王粲《咏史》诗:“妻子当立泣,兄弟哭路垂。”③垂挂。《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④流下;滴下。李煜《破阵子》:“垂泪对宫娥。”⑤赐予。《盐铁论·本议》:“陛下垂大惠。”⑥流传。《荀子·王霸》:“名垂乎后世。”⑦副词。1.表时间。将近;快要。杜甫《垂老别》:“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2. 敬词。犹“俯”、“惠”。曹植《朔风诗》:“君不垂眷,岂云其诚?”(眷:顾念。岂云句:还有什么诚意可言?)

    钩:

    ①带钩,衣带上的钩。《史记·齐太公世家》:“(管仲)射中小白带钩。”②用笔画钩,表示删除或截取。韩元吉《跋司马公倚几铭》:“钩注涂改。”③连接;牵连。杜枚《阿房宫赋》:“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孔尚任《桃花扇 ·余韵》:“社党重钩无缝藏。”④探索;探讨。韩愈《进学解》:“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玄:深奥的道理。)⑤圆规,木匠用来画圆的工具。《庄子· 马蹄》:“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绳:墨绳。)⑥我国古代的一种兵器,似剑而曲。左思《吴都赋》:“吴钩越棘。”李贺《南园》:“男子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⑦镰刀。《汉书·龚遂传》:“弃其兵弩而持钩鉏。”(鉏:同“锄”。)⑧勾结。

    隐:

    (一)①短墙。《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逾隐而待之。”②隐蔽;隐藏。《周易·乾卦》:“隐而未见,行而未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③隐讳;隐瞒。《史记·高祖本纪》:“列侯诸将无敢隐朕。”④隐居;不出来作官。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⑤隐约不清。杜甫《客从》:“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⑥精微深奥。《周易·系辞上》:“探赜(zé)索隐,钩深致远。”(赜:深奥。)⑦忧伤;疾苦。《国语·周语上》:“是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务:致力。勤:尽力。)⑧怜悯;同情。刘向《九叹·惜贤》:“心隐恻而不置。”⑨琴上的装饰。《新论·琴道》:“琴隐长四十五分,隐以前长八分。”⑩威重貌。《后汉书·吴汉传》:“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二)yìn 凭依;倚靠。《孟子·公孙丑下》:“(孟子)不应,隐几而卧。”(几:矮桌子。)

    来:

    (一)①小麦。《诗经·周颂·思文》:“贻我来牟。”②由彼至此,由远到近。跟“去”、“往”相反。《孙子兵法·九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贺知章《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③使……来;招致;招来。也作“徕”。司马迁《史记·文帝本纪》:“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④某一时间以后。《孟子·尽心下》:“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⑤将来;未来。陶潜《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谏:改正。追:追求。)《孟子·滕文公下》:“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斯:则。已:停止。)⑥句末助词。《庄子·人间世》:“尝以语我来。”《孟子·离娄上》:“盍归乎来!” (二)lài 慰劳。《诗经·小雅·大东》:“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职:主管。劳lào:慰劳)

    参:

    (一)can ①[动]参加,参 与。《荀子·强国》:“与之~国政,正是非。”②通“骖”。[参乘]1. [动]在车子右边陪乘。《史记·文帝本纪》:“乃命宋昌~~。”2. [名]在车子右边陪乘的人。《鸿门宴》:“沛公之~~樊哙者也。”③[动]检验。《韩非子·显学》:“无~验而必之者,愚也。”④[动]下级谒见上级。《战国策·秦策四》:“臣之义不~拜。”⑤[动]并排站着。《论语·卫灵公》:“丘则见其~于前也。”(二) san ①[数]通“三”。三分。《左传·隐公元年》:“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国之一。”②[数][参伍]三与五。表示错综复杂。《周易·系辞上》:“~伍以变,错综其数。”(三) shen ①[名]星名。二十八宿之一。《诗经·召南·小星》:“维~与昴。”②[名][参商]参星与商星。因两者不会同时出现于天空,故借以比喻彼此分离,不能相会。曹植《与吴季重书》:“别有~~之阔。”

    负:

    ①凭仗;倚靠。《左传·襄公十四年》:“昔秦人负恃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②依靠;倚仗。《礼记·孔子闲居》:“负墙而立。”③用肩、背来负载东西。《孔子家语·致思》:“(子路)为亲负米百里之外。”杜牧《阿房宫赋》:“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④担负;承担。《庄子·逍遥游》:“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⑤具有。刘禹锡《学阮公体三首》之一:“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⑥蒙受;遭受。《管子·法禁》:“废上之法制者,必负以耻。”⑦违背;背弃。《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⑧辜负;对不起。《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⑨失败;失利。与“胜”相对。苏洵《六国论》:“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⑩亏欠(钱)《汉书·邓通传》:“尽没入之,通家尚负责(zhài)数巨万。”(责:同“债”。)(11)通“妇”。老妇。《史记·陈丞相世家》:“户牖富人有张负。”

    鼎:

    ①古代煮或盛食之器。一般为圆腹三足两耳,有的为方形四足,大小不一。《庄子·徐无鬼》:“吾能冬爨(cuàn)鼎而夏造冰矣。”②(鼎有三足)比喻三方分立。《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近者汉之衰末,三家鼎立。”③上古以鼎为传国之宝,陈列于宗庙,后世遂以鼎象征国家政权和王位。《宋书·武帝纪中》:“鼎祚(zuò)再隆。”④比喻三公及卿相等最高官爵,像三足托鼎,肩负国家重任。《后汉书·谢夷吾传》:“宜当拔擢,使登鼎司。”(拔擢:选拔。司:官府。)⑤盛大;显贵。左思《吴都赋》:“其居则高门鼎贵。”⑥副词。正;正在。《汉书· 匡衡传》:“无说《诗》,匡鼎来。”

    职:

    ①知道;了解。《吕氏春秋·勿躬》:“人主知能不能之可以君民也,则幽诡愚险之言无不职矣。”②掌管;主管。《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七》:“景公燕赏于国内,万钟者三,千钟者五。令三出而职计莫之从。”(燕:宴饮。钟:古容量名。)《管子·大匡》:“有司职之。”③职务;职位。《孟子·公孙丑上》:“贤者在位,能者在职。”④职能;职责。《荀子·君道》:“然后明分职。”⑤旧时下属对上司的谦称。《吕氏春秋·圜道》:“百官各处其职,治其事以侍主,主无不安矣。”⑥主要。《诗经·大雅·桑柔》:“民之未戾,职盗为寇。”(戾:安定。)柳宗元《天爵论》:“然则圣贤之异愚也,职此而已。”


    上一篇:汲冢宁详蠹,秦牢讵辨冤。

    下一篇:退公披鹤氅,高步隔(宛鸟)行。

  • 上一篇:汲冢宁详蠹,秦牢讵辨冤。

    下一篇:退公披鹤氅,高步隔(宛鸟)行。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