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 繁体
  • 简体
  • 拼音
  • 嗟為刀筆吏,恥從繩墨牽。

    “嗟為刀筆吏,恥從繩墨牽。”詩句出處:《敘寄員半千》;是唐朝詩人駱賓王的作品。

    薄宦三河道,自負十馀年。不應驚若厲,隻為直如弦。
    坐歷山川險,籲嗟陵谷遷。長吟空抱膝,短翮詎沖天。
    魂歸滄海上,望斷白雲前。釣名勞拾紫,隱跡自談玄。
    不學多能聖,徒思鴻寶仙。斯志良難已,此道豈徒然。
    嗟為刀筆吏,恥從繩墨牽。岐路情雖狎,人倫地本偏。
    長揖謝時事,獨往訪林泉。寄言二三子,生死不來旋。

    【註釋】:

    嗟:

    ①嘆詞。《尚書·甘誓》:“王曰:‘嗟! 六事之人,予誓告汝。’”(六事:六軍的軍事。)②嘆息;悲嘆。《周易·離》:“出涕沱若,戚嗟若。”(沱tuó:流淚的樣子。若:詞尾。戚:憂。)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恍驚起而長嗟。”③贊嘆。曾鞏《本朝政要策·學校》:“淳化中,上始視學,命孫奭(shì)講《說命》之篇,天子嗟異久之。”(淳化:宋太宗年號。孫奭:北宋學者。《說命》:《尚書》篇名。)

    為:

    (一)①做。《詩經·周頌·豐年》:“為酒為醴,烝畀祖妣。”(烝:進獻。畀:給予。)《論語·學而》:“其為人也孝弟(tì)。”(弟:同“悌”。友愛。)②制作;創作。《禮記·曲禮下》:“為宮室,不斬於丘木。”(丘木:墓地的樹。)《漢書·枚乘傳》:“司馬相如善為文而遲。”(遲:慢。)③治理。《商君書·農戰》:“善為國者,倉廩雖滿,不偷於農。”(偷:怠惰;忽視。)《論語·為政》:“為政以德。”④行為。范仲淹《嶽陽樓記》:“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嘗:曾經。)⑤充當。《論語·為政》:“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溫:溫習。故:舊的知識。)⑥當作。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霓為衣兮風為馬。”⑦變為;成為。屈原《離騷》:“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蘭、芷、荃、蕙:皆香草名。)⑧認為。《孟子·公孫醜上》:“而子為我願之乎?”(子:你。)⑨是。《左傳·宣公三年》:“餘為伯儵,餘而祖也。”⑩介詞。1. 表被動。被。《三國志 · 吳書· 呂蒙傳》:“為張遼等所襲。”2.表對象。對;向。《戰國策·韓策二》:“(嚴仲子)因為聶政語曰:‘臣有仇。’”(11)連詞。如果。《戰國策·秦策四》:“秦為知之,必不救也。”(12)語氣詞。1. 與“何”相配,表疑問語氣。《論語·季氏》:“何以伐為?”(伐:進攻。)2. 多用於句未,表示反問語氣。《漢書·外戚傳下·趙皇後》:“今故告之,反怒為!”(故:故意。) (二)wèi ①幫助。《詩經·大雅·鳧鷖》:“公屍燕飲,福祿來為。”②介詞。1. 表對象。替。《論語·學而》:“為人謀而不忠乎?”2. 表原因。因為。《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3. 表目的。為瞭。《孔雀東南飛》:“慎勿為婦死。”③通“偽”。假裝。《禮記·檀弓下》:“夫子為弗聞也者而過之。”

    刀:

    ①兵器名。《三國志· 吳書·吳主傳》:“於安平之世而刀劍不離於身。”②用來切、割、砍、削的工具。《論語·陽貨》:“割雞焉用牛刀。”③古錢幣名。形狀像刀。《荀子· 富國》:“厚刀佈之斂以奪之財。”④小船。《詩經·衛風·河廣》:“誰謂河廣? 曾不容刀。”⑤量詞。紙張計算單位。通常以一百張為一刀。沈榜《宛署雜記·鄉試》:“包裹紙十刀。”

    筆:

    ①書寫繪畫用的文具。《新唐書·李白傳》:“援筆成文,婉麗精切。”②書寫;寫作。《史記·孔子世傢》:“至於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削:指刪除。)③筆力;筆法。杜甫《戲為六絕句》之一:“庾信文章更老成,凌雲健筆意縱橫。”《後漢書·臧洪傳》:“晏嬰不降志於白刃,南史不曲筆以求存。”(曲筆:不據事直書,有意掩蓋真相。)④指書畫文章。《晉書·樂廣傳》:“廣乃作二百句語,述己之志。嶽因取次比,便成名筆。”(嶽:潘嶽。次比:排列;潤色。)⑤指散文。白居易《與元九書》:“今且各纂詩筆,粗為卷第。”

    吏:

    ①古代官員的通稱。《尚書·胤征》:“天吏逸德,烈於猛火。”(君王的官吏喪失德行,對於百姓比烈火還厲害。)賈誼《新書·大政上》:“君能為善,則吏必能為善矣;吏能為善,則民必能為善矣。”②低級官吏或官府的差役。杜甫《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史記·李斯列傳》:“為郡小吏。”

    恥:

    ①恥辱。《呂氏春秋·順民》:“越王苦會稽之恥。”②羞愧。柳宗元《與顧十郎書》:“其或少知恥懼。”③侮辱。《左傳·昭公五年》:“恥匹夫不可以無備,況恥國乎!”

    從:

    (一)[從容]1.逍遙自在。歐陽修《浪淘沙》:“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2.鎮靜安詳。黃溍《日損齋筆記·文獻黃公神道碑》:“俯仰從容,不大聲色。” (二)cóng ①相隨;跟隨。《論語·微子》:“子路從而後。”《史記·李斯列傳》:“乃從荀卿學帝王之術。”②追逐;追趕。《孫子兵法· 軍爭》:“佯北勿從。”③聽從;依從。《左傳· 莊公十年》:“小惠未遍,民弗從也。”《荀子·天論》:“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④聽任;任憑。杜甫《屏跡》:“失學從兒懶,長貧任婦愁。”⑤做;參與。王安石《上皇帝萬言書》:“及使之從政,則茫然不知其方……”⑥指跟隨的人。《後漢書·單超傳》:“其仆從皆乘牛車……”⑦副的。與“正”相對。古代官吏的品級有正、從之分。《唐六典》:“司封郎中員外郎掌邦之封爵,凡有九等。一曰王,正一品,食邑一萬戶;二曰郡王,從一品,食邑五千戶。”⑧次要的;附屬的。《老殘遊記》第四回:“居然也拿住瞭兩個為從的強盜夥計。”⑨舊指堂房,即同宗而非嫡親的親屬。《三國志· 蜀書·許靖傳》:“(靖)少(shào)與從弟劭俱知名。”⑩介詞。自;由。1.表示起點。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自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 表示對象,相當於“向”。宋濂《送東陽馬生序》:“嘗趨百裡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三) sǒng [從容(yǒng)]同“慫恿”。鼓動。《史記·淮南衡山列傳》:“日夜從容(衡山)王密謀反事。”(反:反叛。)(四) zòng ①古代南北方向稱“從”,東西方向稱“衡(橫)”。《詩經·齊風·南山》:“衡從其畝。”(畝:田壟。)②特指“合縱”。戰國時南北六國土地相連,聯合反對西面的秦國,稱“合從”,省稱“從”。李斯《諫逐客書》:“遂散六國之從。”③放縱。晁錯《賢良文學對策》:“其行罰也,非以忿怒妄誅而從暴心也。”

    繩:

    ①繩子。《周易·系辭下》:“上古結繩而治。”辛延年《羽林郎》:“絲繩提玉壺。”②木工用來取直的的墨線。《荀子·勸學》:“木直中繩。”③準則;法度。《商君書·開塞》:“王道有繩。”④制裁;懲治。《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一言不相應,文吏以法繩之。”(相應:相合。)⑤糾正。《尚書·同命》:“繩愆糾謬。”⑥測度;衡量。何紹基《題馮魯川小像冊論詩》:“不可以己意繩人也。”⑦稱譽。《左傳·莊公十四年》:“蔡哀侯為莘故,繩息媯以語楚子。”⑧繼承。《詩經·大雅·下武》:“繩其祖武。”(武:足跡。)

    繩墨:

    ①木匠畫直線用的工具。《莊子·逍遙遊》:“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②喻指規矩或法度。《荀子·儒效》:“設規矩,陳~~,便備用,君子不如工人。”

    墨:

    ①寫字、繪畫用的黑色顏料。《莊子·田子方》:“宋元君將畫圖,眾史皆至,受揖而立舐(shì)紙和(huò)墨,在外者半。”(舐:舔。和:粉狀或粒狀物攙和在一起,或加水攪拌。這裡指研磨。)②黑色。《宋書·禮志五》:“州刺史銅印墨綬。”③指詩文書畫。《史記·蕭相國世傢》:“徒持文墨議論。”④木工用來畫直線的工具。引申為法度、準則。《荀子·禮論》:“故繩墨誠陳矣,則不可欺以曲直。”⑤古代五刑之一。在犯人面部刺字,染以黑色,為懲罰的標記。也稱黥。《尚書·伊訓》:“臣下不匡,其刑墨。”⑥貪污;不廉潔。《左傳·昭公十四年》:“貪以敗官為墨。”⑦墨傢的簡稱。《韓非子·顯學》:“世之顯學,儒墨也。”⑧比喻讀書或識字的能力。⑨通“默”。沉默,不作聲。《漢書·李廣傳附李陵》:“(任立政)微動之,陵墨不應。”(任立政:漢使者,李陵的舊友。微動:用語言暗暗打動。)⑩通“纆”。繩索。《史記·南越列傳》:“成敗之轉,譬若糾墨。”

    牽:

    ①拉;挽。《韓非子·十過》:“荀息牽馬操璧而報獻公。”②可牽的牲口。《周禮·天官·宰夫》:“掌其牢禮,委積膳獻、飲食賓賜之飧(sūn)牽。”(牢禮:祭祀用牲之禮。委積:儲備。飧:便宴;飯食。)③牽連;牽涉。《後漢書·梁商傳》:“辭語多所牽及。”④拘束;約束。宋玉《招魂》:“牽於俗而蕪穢。”[牽強]勉強;生扯硬拉。吳曾《能改齋漫錄·文貴自然》:“文之所以貴對偶者,為出於自然,非假於牽強也。”


    上一篇:退公披鹤氅,高步隔(宛鸟)行。

    下一篇:缇幕灰初庪,焚林火欲然。
  • 嗟为刀笔吏,耻从绳墨牵。

    “嗟为刀笔吏,耻从绳墨牵。”诗句出处:《叙寄员半千》;是唐朝诗人骆宾王的作品。

    薄宦三河道,自负十馀年。不应惊若厉,只为直如弦。
    坐历山川险,吁嗟陵谷迁。长吟空抱膝,短翮讵冲天。
    魂归沧海上,望断白云前。钓名劳拾紫,隐迹自谈玄。
    不学多能圣,徒思鸿宝仙。斯志良难已,此道岂徒然。
    嗟为刀笔吏,耻从绳墨牵。岐路情虽狎,人伦地本偏。
    长揖谢时事,独往访林泉。寄言二三子,生死不来旋。

    【注释】:

    嗟:

    ①叹词。《尚书·甘誓》:“王曰:‘嗟! 六事之人,予誓告汝。’”(六事:六军的军事。)②叹息;悲叹。《周易·离》:“出涕沱若,戚嗟若。”(沱tuó:流泪的样子。若:词尾。戚:忧。)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恍惊起而长嗟。”③赞叹。曾巩《本朝政要策·学校》:“淳化中,上始视学,命孙奭(shì)讲《说命》之篇,天子嗟异久之。”(淳化:宋太宗年号。孙奭:北宋学者。《说命》:《尚书》篇名。)

    为:

    (一)①做。《诗经·周颂·丰年》:“为酒为醴,烝畀祖妣。”(烝:进献。畀:给予。)《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tì)。”(弟:同“悌”。友爱。)②制作;创作。《礼记·曲礼下》:“为宫室,不斩于丘木。”(丘木:墓地的树。)《汉书·枚乘传》:“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迟:慢。)③治理。《商君书·农战》:“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偷:怠惰;忽视。)《论语·为政》:“为政以德。”④行为。范仲淹《岳阳楼记》:“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尝:曾经。)⑤充当。《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温习。故:旧的知识。)⑥当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霓为衣兮风为马。”⑦变为;成为。屈原《离骚》:“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兰、芷、荃、蕙:皆香草名。)⑧认为。《孟子·公孙丑上》:“而子为我愿之乎?”(子:你。)⑨是。《左传·宣公三年》:“余为伯儵,余而祖也。”⑩介词。1. 表被动。被。《三国志 · 吴书· 吕蒙传》:“为张辽等所袭。”2.表对象。对;向。《战国策·韩策二》:“(严仲子)因为聂政语曰:‘臣有仇。’”(11)连词。如果。《战国策·秦策四》:“秦为知之,必不救也。”(12)语气词。1. 与“何”相配,表疑问语气。《论语·季氏》:“何以伐为?”(伐:进攻。)2. 多用于句未,表示反问语气。《汉书·外戚传下·赵皇后》:“今故告之,反怒为!”(故:故意。) (二)wèi ①帮助。《诗经·大雅·凫鹥》:“公尸燕饮,福禄来为。”②介词。1. 表对象。替。《论语·学而》:“为人谋而不忠乎?”2. 表原因。因为。《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3. 表目的。为了。《孔雀东南飞》:“慎勿为妇死。”③通“伪”。假装。《礼记·檀弓下》:“夫子为弗闻也者而过之。”

    刀:

    ①兵器名。《三国志· 吴书·吴主传》:“于安平之世而刀剑不离于身。”②用来切、割、砍、削的工具。《论语·阳货》:“割鸡焉用牛刀。”③古钱币名。形状像刀。《荀子· 富国》:“厚刀布之敛以夺之财。”④小船。《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 曾不容刀。”⑤量词。纸张计算单位。通常以一百张为一刀。沈榜《宛署杂记·乡试》:“包裹纸十刀。”

    笔:

    ①书写绘画用的文具。《新唐书·李白传》:“援笔成文,婉丽精切。”②书写;写作。《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削:指删除。)③笔力;笔法。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一:“庾信文章更老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后汉书·臧洪传》:“晏婴不降志于白刃,南史不曲笔以求存。”(曲笔:不据事直书,有意掩盖真相。)④指书画文章。《晋书·乐广传》:“广乃作二百句语,述己之志。岳因取次比,便成名笔。”(岳:潘岳。次比:排列;润色。)⑤指散文。白居易《与元九书》:“今且各纂诗笔,粗为卷第。”

    吏:

    ①古代官员的通称。《尚书·胤征》:“天吏逸德,烈于猛火。”(君王的官吏丧失德行,对于百姓比烈火还厉害。)贾谊《新书·大政上》:“君能为善,则吏必能为善矣;吏能为善,则民必能为善矣。”②低级官吏或官府的差役。杜甫《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史记·李斯列传》:“为郡小吏。”

    耻:

    ①耻辱。《吕氏春秋·顺民》:“越王苦会稽之耻。”②羞愧。柳宗元《与顾十郎书》:“其或少知耻惧。”③侮辱。《左传·昭公五年》:“耻匹夫不可以无备,况耻国乎!”

    从:

    (一)[从容]1.逍遥自在。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2.镇静安详。黄溍《日损斋笔记·文献黄公神道碑》:“俯仰从容,不大声色。” (二)cóng ①相随;跟随。《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史记·李斯列传》:“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②追逐;追赶。《孙子兵法· 军争》:“佯北勿从。”③听从;依从。《左传· 庄公十年》:“小惠未遍,民弗从也。”《荀子·天论》:“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④听任;任凭。杜甫《屏迹》:“失学从儿懒,长贫任妇愁。”⑤做;参与。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及使之从政,则茫然不知其方……”⑥指跟随的人。《后汉书·单超传》:“其仆从皆乘牛车……”⑦副的。与“正”相对。古代官吏的品级有正、从之分。《唐六典》:“司封郎中员外郎掌邦之封爵,凡有九等。一曰王,正一品,食邑一万户;二曰郡王,从一品,食邑五千户。”⑧次要的;附属的。《老残游记》第四回:“居然也拿住了两个为从的强盗伙计。”⑨旧指堂房,即同宗而非嫡亲的亲属。《三国志· 蜀书·许靖传》:“(靖)少(shào)与从弟劭俱知名。”⑩介词。自;由。1.表示起点。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自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 表示对象,相当于“向”。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三) sǒng [从容(yǒng)]同“怂恿”。鼓动。《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日夜从容(衡山)王密谋反事。”(反:反叛。)(四) zòng ①古代南北方向称“从”,东西方向称“衡(横)”。《诗经·齐风·南山》:“衡从其亩。”(亩:田垄。)②特指“合纵”。战国时南北六国土地相连,联合反对西面的秦国,称“合从”,省称“从”。李斯《谏逐客书》:“遂散六国之从。”③放纵。晁错《贤良文学对策》:“其行罚也,非以忿怒妄诛而从暴心也。”

    绳:

    ①绳子。《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辛延年《羽林郎》:“丝绳提玉壶。”②木工用来取直的的墨线。《荀子·劝学》:“木直中绳。”③准则;法度。《商君书·开塞》:“王道有绳。”④制裁;惩治。《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相应:相合。)⑤纠正。《尚书·同命》:“绳愆纠谬。”⑥测度;衡量。何绍基《题冯鲁川小像册论诗》:“不可以己意绳人也。”⑦称誉。《左传·庄公十四年》:“蔡哀侯为莘故,绳息妫以语楚子。”⑧继承。《诗经·大雅·下武》:“绳其祖武。”(武:足迹。)

    绳墨:

    ①木匠画直线用的工具。《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②喻指规矩或法度。《荀子·儒效》:“设规矩,陈~~,便备用,君子不如工人。”

    墨:

    ①写字、绘画用的黑色颜料。《庄子·田子方》:“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shì)纸和(huò)墨,在外者半。”(舐:舔。和:粉状或粒状物搀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这里指研磨。)②黑色。《宋书·礼志五》:“州刺史铜印墨绶。”③指诗文书画。《史记·萧相国世家》:“徒持文墨议论。”④木工用来画直线的工具。引申为法度、准则。《荀子·礼论》:“故绳墨诚陈矣,则不可欺以曲直。”⑤古代五刑之一。在犯人面部刺字,染以黑色,为惩罚的标记。也称黥。《尚书·伊训》:“臣下不匡,其刑墨。”⑥贪污;不廉洁。《左传·昭公十四年》:“贪以败官为墨。”⑦墨家的简称。《韩非子·显学》:“世之显学,儒墨也。”⑧比喻读书或识字的能力。⑨通“默”。沉默,不作声。《汉书·李广传附李陵》:“(任立政)微动之,陵墨不应。”(任立政:汉使者,李陵的旧友。微动:用语言暗暗打动。)⑩通“纆”。绳索。《史记·南越列传》:“成败之转,譬若纠墨。”

    牵:

    ①拉;挽。《韩非子·十过》:“荀息牵马操璧而报献公。”②可牵的牲口。《周礼·天官·宰夫》:“掌其牢礼,委积膳献、饮食宾赐之飧(sūn)牵。”(牢礼:祭祀用牲之礼。委积:储备。飧:便宴;饭食。)③牵连;牵涉。《后汉书·梁商传》:“辞语多所牵及。”④拘束;约束。宋玉《招魂》:“牵于俗而芜秽。”[牵强]勉强;生扯硬拉。吴曾《能改斋漫录·文贵自然》:“文之所以贵对偶者,为出于自然,非假于牵强也。”


    上一篇:退公披鹤氅,高步隔(宛鸟)行。

    下一篇:缇幕灰初庪,焚林火欲然。

  • 上一篇:退公披鹤氅,高步隔(宛鸟)行。

    下一篇:缇幕灰初庪,焚林火欲然。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