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 繁体
  • 简体
  • 拼音
  • 野堂吟罷獨行行,點水微微凍不鳴。

    “野堂吟罷獨行行,點水微微凍不鳴。”詩句出處:《冬夕江上言事五首》;是唐朝詩人羅鄴的作品。

    葉落才悲草又生,看看少壯是衰形。關中秋雨書難到,
    江上春寒酒易醒。多少系心身未達,尋思舉目淚堪零。
    幾時拋得歸山去,松下看雲讀道經。
    喔喔晨雞滿樹霜,喧喧曉渡簇舟航。數星昨夜寒爐火,
    一陣誰傢臘甕香。久別羈孤成潦倒,回看書劍更蒼黃。
    逢人舉止皆言命,至竟謀閑可勝忙。
    野堂吟罷獨行行,點水微微凍不鳴。十裡溪山新雪後,
    千傢襟袖曉寒生。隻宜醉夢依華寢,可稱羸蹄赴宿程。
    日苦幾多心下見,那堪歲晏又無成。
    僻居多與懶相宜,吟擁寒爐過臘時。風柳欲生陽面葉,
    凍梅先綻嶺頭枝。山川自小拋耕釣,骨肉無因免別離。
    賴有陶情一尊酒,愁中相向展愁眉。
    一帶長溪淥浸門,數聲幽鳥啄雲根。
    松亭盡日唯空坐,難得儒翁共討論。

    【註釋】:

    野:

    ①郊外。《詩經 · 邶風 · 燕燕》:“之子於歸,遠送於野。”②田野;原野。杜甫《旅夜書懷》:“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③朝廷之外;民間。與“朝”相對。指不在朝,不當政。《尚書·大禹謨》:“君子在野,小人在位。”④非人工畜養或培植的(動植物)。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詩:“野竹分青靄。”(青靄:山中雲氣。)⑤粗鄙;野蠻。《說苑·修文》:“小人失之野,救野莫如敬。”⑥質樸;缺乏文采。《論語·雍也》:“質勝文則野。”

    堂:

    ①殿堂。《荀子·儒效》:“諸侯趨走堂下。”②正屋,即廳堂。杜甫《贈衛八處士》:“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③舊時官府議事或審案的地方。李商隱《行次西效作》:“巍巍政事堂。”④指某些有專門用途的房屋、廳堂或居室。柳宗元《盩厔(zhōu zhì)縣新食堂記》:“新作食堂於縣內之右。”⑤父系、母系同祖的親屬。《世說新語·賞譽》:“羊長和父繇與太傅祜同堂相善。”(羊長和:人名。)[堂堂]1.宏大。《晏子春秋·外篇重而異者二》:“寡人將去此堂堂國而死乎?”(去:離開。)2. 光明正大。《法言·重黎》:“堂堂乎忠,難矣哉!”3. 容貌魁偉不凡。《後漢書·伏湛傳》:“湛容貌堂堂。”4.公然;無顧慮的樣子。陸遊《涉白馬渡慨然有懷》:“袁曹百戰相持處,犬羊堂堂自來去。”

    吟:

    ①聲調抑揚地詠誦。《莊子·德充符》:“依樹而吟。”②嘆息。《戰國策·楚策一》:“晝吟宵哭。”③啼叫;鳴響。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熊咆龍吟殷(yǐn)巖泉。”(殷:如雷震響。)④古代詩歌體裁之一。《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⑤詩歌。陸遊《病起》:“收拾吟箋停酒碗,年來觸事動憂端。”⑥通“噤(jìn)”。閉口。《史記·淮陰侯列傳》:“雖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不如瘖(yīn)聾之指麾也。”(瘖:啞。指麾:指揮。)⑦口吃;說話不清。《後漢書·梁冀傳》:“口吟舌言。”

    罷:

    (一)①放遣罪人。《史記·齊悼惠王世傢》:“乃罷魏勃。”②免職。《晉書·魏舒傳》:“時欲沙汰郎官,非其才者罷之。”③廢除;取消。王夫之《讀通鑒論·秦始皇》:“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罷侯置守。”④停止。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⑤結束;完結。《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及反,市罷。” (二)pí ①通“疲”。疲勞。《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楚罷於奔命。”②軟弱無能。賈誼《陳政事疏》:“坐罷軟不勝利者,不謂罷軟,曰不官不職。”

    獨:

    ①單一;單獨。《史記·高祖本紀》:“項羽欲與漢王獨身挑戰。”《後漢書·崔駰傳》:“蓋高樹靡陰,獨木不林。”②獨自。蘇軾《石鐘山記》:“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③沒有子孫的老人。《禮記·禮運》:“矜(guān)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矜:通“鰥”。)④獨特;特異;與眾不同之處。《論衡·實知》:“有獨見之明,獨聽之聰。”⑤專斷;獨裁。《荀子·臣道》:“故明主好同,而闇主好獨。”(闇:同“暗”。)⑥副詞。1. 相當於“隻”、“僅僅”。張溥《五人墓碑記》:“獨五人之皎皎,何也?”2.表示反問,相當於“豈”、“難道”。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獨夫]1. 獨身男子。2. 殘暴無道為人民所憎恨的統治者。

    獨行:

    ①行為高尚。《三國志·魏·王朗傳》:“詔公卿舉~~君子,朗薦光祿大夫楊彪。”②獨自行路。《詩·唐風·杕杜》:“~~踽踽,豈無他人?”

    行:

    (一)①路。《詩經·小雅·小弁》:“行有死人。”②排列而成的行列。杜甫《贈衛八處士》:“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又為成行的東西的量詞。李群玉《九日》:“一行斜雁向人來。”③行輩;輩份。《漢書·李廣蘇建傳附蘇武》:“漢天子,我丈人行也。”④古代軍事編制。二十五人為行。揚雄《羽獵賦》:“各按行伍。”(伍:五人為伍。) (二)xíng ①行走;兩腳交替前進。《列子·說符》:“譬之出不由門,行不從徑也。”(徑:路。)泛指運行;前進。《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②引申為離開;離去。《左傳· 僖公五年》:“宮之奇以其族行。”古樂府《木蘭詩》:“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又指與出門在外有關的事物。杜甫《奉簡高三十五使君》:“行色秋將晚。”③行程;路程。《老子》第六十四章:“千裡之行,始於足下。”④疏通;疏導。《孟子·滕文公下》:“水逆行,泛濫於中國。”又指流動的或臨時的。⑤做;實施。《孟子·梁惠王下》:“夫人幼而學之,壯而欲行之。”(夫:語氣詞。)《左傳·隱公元年》:“多行不義,必自斃。”⑥行為。《論語·公冶長》:“聽其言而觀其行。”⑦品行。屈原《九章·橘頌》:“行比伯夷。”《三國志·吳書·吳主傳》:“陸遜陳其素行。”⑧唐、宋官制,小官兼代大官的事做守某官,大官兼管小官的事叫行某官。歐陽修《瀧岡阡表》:“觀文殿學士特進行兵部尚書。”(特進:官名。)⑨古詩詩體之一。屬樂府詩類。⑩漢字字體之一行書的省稱。字體較楷書簡易,較草書規范,漢代以來即流行。陸遊《作字》:“書成半行草。”(11)副詞。將要。陶潛《歸去來兮辭》:“感吾生之行休。”(休:指死。)

    行行:

    ①行而不停。曹操《苦寒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饑。”②háng háng每一行。《晉書·王羲之傳》:“~~若縈眷蚓,字字如綰秋蛇。”③hàng hàng剛強的樣子。崔瑗《座右銘》:“~~鄙夫志,悠悠故難量。”

    行:

    (一)①路。《詩經·小雅·小弁》:“行有死人。”②排列而成的行列。杜甫《贈衛八處士》:“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又為成行的東西的量詞。李群玉《九日》:“一行斜雁向人來。”③行輩;輩份。《漢書·李廣蘇建傳附蘇武》:“漢天子,我丈人行也。”④古代軍事編制。二十五人為行。揚雄《羽獵賦》:“各按行伍。”(伍:五人為伍。) (二)xíng ①行走;兩腳交替前進。《列子·說符》:“譬之出不由門,行不從徑也。”(徑:路。)泛指運行;前進。《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②引申為離開;離去。《左傳· 僖公五年》:“宮之奇以其族行。”古樂府《木蘭詩》:“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又指與出門在外有關的事物。杜甫《奉簡高三十五使君》:“行色秋將晚。”③行程;路程。《老子》第六十四章:“千裡之行,始於足下。”④疏通;疏導。《孟子·滕文公下》:“水逆行,泛濫於中國。”又指流動的或臨時的。⑤做;實施。《孟子·梁惠王下》:“夫人幼而學之,壯而欲行之。”(夫:語氣詞。)《左傳·隱公元年》:“多行不義,必自斃。”⑥行為。《論語·公冶長》:“聽其言而觀其行。”⑦品行。屈原《九章·橘頌》:“行比伯夷。”《三國志·吳書·吳主傳》:“陸遜陳其素行。”⑧唐、宋官制,小官兼代大官的事做守某官,大官兼管小官的事叫行某官。歐陽修《瀧岡阡表》:“觀文殿學士特進行兵部尚書。”(特進:官名。)⑨古詩詩體之一。屬樂府詩類。⑩漢字字體之一行書的省稱。字體較楷書簡易,較草書規范,漢代以來即流行。陸遊《作字》:“書成半行草。”(11)副詞。將要。陶潛《歸去來兮辭》:“感吾生之行休。”(休:指死。)

    點:

    ①細小斑痕。《晉書·袁宏傳》:“如彼白珪,質無塵點。”②漢字的一種筆畫,即“丶”。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後》:“每作一點,常隱鋒而為之。”③加點;標點句讀。《宋史·儒林傳·何基》:“凡所讀無不加標點。”④向下微動或一觸即離的動作。杜甫《曲江》:“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⑤一點一滴地落下。岑參《西掖省即事》:“西掖重雲開曙暉,北山疏雨點朝衣。”(西掖:中書省的別稱,簡稱西掖。)⑥引火;燃火。岑參《自潘陵尖還少室居止秋夕憑眺》詩:“火點伊陽村。”⑦指示;指點。《醒世恒言·吳衙內鄰舟赴約》:“這句話卻點醒瞭賀小姐。”⑧查數;點數。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沙場秋點兵。”⑨征調。古樂府《木蘭詩》:“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⑩量詞。表示時間。舊時夜間計時單位。一夜分五更,一更分五點。《元史·刑法志三》:“諸夜禁,一更三點,鐘聲絕,禁人行。”

    微:

    ①隱蔽;藏匿。《左傳·哀公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縊(yì),其徒微之。”(縊:吊死。徒:部下。)②暗中;秘密地。《史記·張儀列傳》:“使人微隨張儀。”③微小。《呂氏春秋·蕩兵》:“有巨有微而已矣。”④輕微。《莊子·養生主》:“動刀甚微。”⑤精妙;深奧。《晉書·葛洪傳》:“析理入微。”⑥衰敗;衰微。《戰國策·趙策三》:“周貧且微。”《後漢書·逸民傳論》:“漢室中微。”(中:中途。)⑦出身或地位低下;卑賤。《史記· 高祖本紀》:“大王起微細。”⑧不是;沒有。《史記·張丞相列傳》:“(呂後)見周昌,為跪謝曰:‘微君,太子幾廢。’”⑨副詞。1. 稍微;略微。歐陽修《賣油翁》:“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2.表示否定。相當於“不”。《顏氏傢訓·序致》:“雖讀禮傳,微愛屬(zhǔ)文。”(屬文:作文。)⑩古國名。1.殷代諸侯微子的封地。在今山西省潞城縣東北。2. 殷、周時西南夷諸國之一。在今四川省巴縣。

    微微:

    ①輕微,細微。陶淵明《和胡西曹》:“重雲蔽白日,閑雨紛~~。”②微賤。傅咸《申懷賦》:“~~小子。”③淡遠。陳子昂《酬暉上人秋夜山亭有贈》:“皎皎白林秋,~~翠山靜。”

    微:

    ①隱蔽;藏匿。《左傳·哀公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縊(yì),其徒微之。”(縊:吊死。徒:部下。)②暗中;秘密地。《史記·張儀列傳》:“使人微隨張儀。”③微小。《呂氏春秋·蕩兵》:“有巨有微而已矣。”④輕微。《莊子·養生主》:“動刀甚微。”⑤精妙;深奧。《晉書·葛洪傳》:“析理入微。”⑥衰敗;衰微。《戰國策·趙策三》:“周貧且微。”《後漢書·逸民傳論》:“漢室中微。”(中:中途。)⑦出身或地位低下;卑賤。《史記· 高祖本紀》:“大王起微細。”⑧不是;沒有。《史記·張丞相列傳》:“(呂後)見周昌,為跪謝曰:‘微君,太子幾廢。’”⑨副詞。1. 稍微;略微。歐陽修《賣油翁》:“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2.表示否定。相當於“不”。《顏氏傢訓·序致》:“雖讀禮傳,微愛屬(zhǔ)文。”(屬文:作文。)⑩古國名。1.殷代諸侯微子的封地。在今山西省潞城縣東北。2. 殷、周時西南夷諸國之一。在今四川省巴縣。

    凍:

    ①厚冰。《管子·四時》:“凍解修溝瀆,復亡人。”(亡人:逃亡的人。)②水遇冷凝固。《呂氏春秋·孟冬》:“孟冬之月……水始冰,地始凍。”③寒冷;受冷。《墨子·非命上》:“是以衣食之財不足,而饑寒凍餒之憂至。”

    不:

    (一)①不。《後漢書·班超傳》:“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詩經·魏風·伐檀》:“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懸)特兮。”(特:三歲的獸。)②非;不是。《荀子·君道》:“能中是者取之,是豈不必得之之道也哉?”③無;沒有。《左傳·襄公二十三年》:“不德而有功。”④未。《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⑤句中助詞。無實義。《逸周書·皇門》:“我不則寅哉寅哉!”[不祿]士死的諱稱。《禮記·曲禮下》:“天子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 (二)fū花萼。後作“柎”。《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wěi)。”(常棣:即棠梨樹。 鄂:同“萼”。 :有光采。)

    鳴:

    ①[動]鳥叫。吳均《與朱元思書》:“好鳥相~,嚶嚶成韻。”②[動]泛指獸、蟲等叫。《詩經·小雅·鹿鳴》:“呦呦鹿~,食野之蘋。”③[動]物體發出聲音。《楚辭·卜居》:“黃鐘毀棄,瓦釜雷~。”④[動]表達,抒發己見。韓愈《送孟東野序》:“莊周以其荒唐之言~。”⑤[動]聞名。侯方域《馬伶傳》:“梨園以技~者,無慮數十輩。”


    上一篇:嫩竹乘为马,新蒲折作鞭。

    下一篇:玩奇目岂倦,寻异神忘疲。
  • 野堂吟罢独行行,点水微微冻不鸣。

    “野堂吟罢独行行,点水微微冻不鸣。”诗句出处:《冬夕江上言事五首》;是唐朝诗人罗邺的作品。

    叶落才悲草又生,看看少壮是衰形。关中秋雨书难到,
    江上春寒酒易醒。多少系心身未达,寻思举目泪堪零。
    几时抛得归山去,松下看云读道经。
    喔喔晨鸡满树霜,喧喧晓渡簇舟航。数星昨夜寒炉火,
    一阵谁家腊瓮香。久别羁孤成潦倒,回看书剑更苍黄。
    逢人举止皆言命,至竟谋闲可胜忙。
    野堂吟罢独行行,点水微微冻不鸣。十里溪山新雪后,
    千家襟袖晓寒生。只宜醉梦依华寝,可称羸蹄赴宿程。
    日苦几多心下见,那堪岁晏又无成。
    僻居多与懒相宜,吟拥寒炉过腊时。风柳欲生阳面叶,
    冻梅先绽岭头枝。山川自小抛耕钓,骨肉无因免别离。
    赖有陶情一尊酒,愁中相向展愁眉。
    一带长溪渌浸门,数声幽鸟啄云根。
    松亭尽日唯空坐,难得儒翁共讨论。

    【注释】:

    野:

    ①郊外。《诗经 · 邶风 · 燕燕》:“之子于归,远送于野。”②田野;原野。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③朝廷之外;民间。与“朝”相对。指不在朝,不当政。《尚书·大禹谟》:“君子在野,小人在位。”④非人工畜养或培植的(动植物)。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诗:“野竹分青霭。”(青霭:山中云气。)⑤粗鄙;野蛮。《说苑·修文》:“小人失之野,救野莫如敬。”⑥质朴;缺乏文采。《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

    堂:

    ①殿堂。《荀子·儒效》:“诸侯趋走堂下。”②正屋,即厅堂。杜甫《赠卫八处士》:“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③旧时官府议事或审案的地方。李商隐《行次西效作》:“巍巍政事堂。”④指某些有专门用途的房屋、厅堂或居室。柳宗元《盩厔(zhōu zhì)县新食堂记》:“新作食堂于县内之右。”⑤父系、母系同祖的亲属。《世说新语·赏誉》:“羊长和父繇与太傅祜同堂相善。”(羊长和:人名。)[堂堂]1.宏大。《晏子春秋·外篇重而异者二》:“寡人将去此堂堂国而死乎?”(去:离开。)2. 光明正大。《法言·重黎》:“堂堂乎忠,难矣哉!”3. 容貌魁伟不凡。《后汉书·伏湛传》:“湛容貌堂堂。”4.公然;无顾虑的样子。陆游《涉白马渡慨然有怀》:“袁曹百战相持处,犬羊堂堂自来去。”

    吟:

    ①声调抑扬地咏诵。《庄子·德充符》:“依树而吟。”②叹息。《战国策·楚策一》:“昼吟宵哭。”③啼叫;鸣响。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熊咆龙吟殷(yǐn)岩泉。”(殷:如雷震响。)④古代诗歌体裁之一。《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⑤诗歌。陆游《病起》:“收拾吟笺停酒碗,年来触事动忧端。”⑥通“噤(jìn)”。闭口。《史记·淮阴侯列传》:“虽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不如瘖(yīn)聋之指麾也。”(瘖:哑。指麾:指挥。)⑦口吃;说话不清。《后汉书·梁冀传》:“口吟舌言。”

    罢:

    (一)①放遣罪人。《史记·齐悼惠王世家》:“乃罢魏勃。”②免职。《晋书·魏舒传》:“时欲沙汰郎官,非其才者罢之。”③废除;取消。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始皇》:“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④停止。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⑤结束;完结。《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及反,市罢。” (二)pí ①通“疲”。疲劳。《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罢于奔命。”②软弱无能。贾谊《陈政事疏》:“坐罢软不胜利者,不谓罢软,曰不官不职。”

    独:

    ①单一;单独。《史记·高祖本纪》:“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后汉书·崔骃传》:“盖高树靡阴,独木不林。”②独自。苏轼《石钟山记》:“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③没有子孙的老人。《礼记·礼运》:“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通“鳏”。)④独特;特异;与众不同之处。《论衡·实知》:“有独见之明,独听之聪。”⑤专断;独裁。《荀子·臣道》:“故明主好同,而闇主好独。”(闇:同“暗”。)⑥副词。1. 相当于“只”、“仅仅”。张溥《五人墓碑记》:“独五人之皎皎,何也?”2.表示反问,相当于“岂”、“难道”。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独夫]1. 独身男子。2. 残暴无道为人民所憎恨的统治者。

    独行:

    ①行为高尚。《三国志·魏·王朗传》:“诏公卿举~~君子,朗荐光禄大夫杨彪。”②独自行路。《诗·唐风·杕杜》:“~~踽踽,岂无他人?”

    行:

    (一)①路。《诗经·小雅·小弁》:“行有死人。”②排列而成的行列。杜甫《赠卫八处士》:“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又为成行的东西的量词。李群玉《九日》:“一行斜雁向人来。”③行辈;辈份。《汉书·李广苏建传附苏武》:“汉天子,我丈人行也。”④古代军事编制。二十五人为行。扬雄《羽猎赋》:“各按行伍。”(伍:五人为伍。) (二)xíng ①行走;两脚交替前进。《列子·说符》:“譬之出不由门,行不从径也。”(径:路。)泛指运行;前进。《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②引申为离开;离去。《左传· 僖公五年》:“宫之奇以其族行。”古乐府《木兰诗》:“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又指与出门在外有关的事物。杜甫《奉简高三十五使君》:“行色秋将晚。”③行程;路程。《老子》第六十四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④疏通;疏导。《孟子·滕文公下》:“水逆行,泛滥于中国。”又指流动的或临时的。⑤做;实施。《孟子·梁惠王下》:“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夫:语气词。)《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⑥行为。《论语·公冶长》:“听其言而观其行。”⑦品行。屈原《九章·橘颂》:“行比伯夷。”《三国志·吴书·吴主传》:“陆逊陈其素行。”⑧唐、宋官制,小官兼代大官的事做守某官,大官兼管小官的事叫行某官。欧阳修《泷冈阡表》:“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特进:官名。)⑨古诗诗体之一。属乐府诗类。⑩汉字字体之一行书的省称。字体较楷书简易,较草书规范,汉代以来即流行。陆游《作字》:“书成半行草。”(11)副词。将要。陶潜《归去来兮辞》:“感吾生之行休。”(休:指死。)

    行行:

    ①行而不停。曹操《苦寒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②háng háng每一行。《晋书·王羲之传》:“~~若萦眷蚓,字字如绾秋蛇。”③hàng hàng刚强的样子。崔瑗《座右铭》:“~~鄙夫志,悠悠故难量。”

    行:

    (一)①路。《诗经·小雅·小弁》:“行有死人。”②排列而成的行列。杜甫《赠卫八处士》:“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又为成行的东西的量词。李群玉《九日》:“一行斜雁向人来。”③行辈;辈份。《汉书·李广苏建传附苏武》:“汉天子,我丈人行也。”④古代军事编制。二十五人为行。扬雄《羽猎赋》:“各按行伍。”(伍:五人为伍。) (二)xíng ①行走;两脚交替前进。《列子·说符》:“譬之出不由门,行不从径也。”(径:路。)泛指运行;前进。《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②引申为离开;离去。《左传· 僖公五年》:“宫之奇以其族行。”古乐府《木兰诗》:“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又指与出门在外有关的事物。杜甫《奉简高三十五使君》:“行色秋将晚。”③行程;路程。《老子》第六十四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④疏通;疏导。《孟子·滕文公下》:“水逆行,泛滥于中国。”又指流动的或临时的。⑤做;实施。《孟子·梁惠王下》:“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夫:语气词。)《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⑥行为。《论语·公冶长》:“听其言而观其行。”⑦品行。屈原《九章·橘颂》:“行比伯夷。”《三国志·吴书·吴主传》:“陆逊陈其素行。”⑧唐、宋官制,小官兼代大官的事做守某官,大官兼管小官的事叫行某官。欧阳修《泷冈阡表》:“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特进:官名。)⑨古诗诗体之一。属乐府诗类。⑩汉字字体之一行书的省称。字体较楷书简易,较草书规范,汉代以来即流行。陆游《作字》:“书成半行草。”(11)副词。将要。陶潜《归去来兮辞》:“感吾生之行休。”(休:指死。)

    点:

    ①细小斑痕。《晋书·袁宏传》:“如彼白珪,质无尘点。”②汉字的一种笔画,即“丶”。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每作一点,常隐锋而为之。”③加点;标点句读。《宋史·儒林传·何基》:“凡所读无不加标点。”④向下微动或一触即离的动作。杜甫《曲江》:“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⑤一点一滴地落下。岑参《西掖省即事》:“西掖重云开曙晖,北山疏雨点朝衣。”(西掖:中书省的别称,简称西掖。)⑥引火;燃火。岑参《自潘陵尖还少室居止秋夕凭眺》诗:“火点伊阳村。”⑦指示;指点。《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这句话却点醒了贺小姐。”⑧查数;点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沙场秋点兵。”⑨征调。古乐府《木兰诗》:“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⑩量词。表示时间。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一更分五点。《元史·刑法志三》:“诸夜禁,一更三点,钟声绝,禁人行。”

    微:

    ①隐蔽;藏匿。《左传·哀公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缢(yì),其徒微之。”(缢:吊死。徒:部下。)②暗中;秘密地。《史记·张仪列传》:“使人微随张仪。”③微小。《吕氏春秋·荡兵》:“有巨有微而已矣。”④轻微。《庄子·养生主》:“动刀甚微。”⑤精妙;深奥。《晋书·葛洪传》:“析理入微。”⑥衰败;衰微。《战国策·赵策三》:“周贫且微。”《后汉书·逸民传论》:“汉室中微。”(中:中途。)⑦出身或地位低下;卑贱。《史记· 高祖本纪》:“大王起微细。”⑧不是;没有。《史记·张丞相列传》:“(吕后)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⑨副词。1. 稍微;略微。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2.表示否定。相当于“不”。《颜氏家训·序致》:“虽读礼传,微爱属(zhǔ)文。”(属文:作文。)⑩古国名。1.殷代诸侯微子的封地。在今山西省潞城县东北。2. 殷、周时西南夷诸国之一。在今四川省巴县。

    微微:

    ①轻微,细微。陶渊明《和胡西曹》:“重云蔽白日,闲雨纷~~。”②微贱。傅咸《申怀赋》:“~~小子。”③淡远。陈子昂《酬晖上人秋夜山亭有赠》:“皎皎白林秋,~~翠山静。”

    微:

    ①隐蔽;藏匿。《左传·哀公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缢(yì),其徒微之。”(缢:吊死。徒:部下。)②暗中;秘密地。《史记·张仪列传》:“使人微随张仪。”③微小。《吕氏春秋·荡兵》:“有巨有微而已矣。”④轻微。《庄子·养生主》:“动刀甚微。”⑤精妙;深奥。《晋书·葛洪传》:“析理入微。”⑥衰败;衰微。《战国策·赵策三》:“周贫且微。”《后汉书·逸民传论》:“汉室中微。”(中:中途。)⑦出身或地位低下;卑贱。《史记· 高祖本纪》:“大王起微细。”⑧不是;没有。《史记·张丞相列传》:“(吕后)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⑨副词。1. 稍微;略微。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2.表示否定。相当于“不”。《颜氏家训·序致》:“虽读礼传,微爱属(zhǔ)文。”(属文:作文。)⑩古国名。1.殷代诸侯微子的封地。在今山西省潞城县东北。2. 殷、周时西南夷诸国之一。在今四川省巴县。

    冻:

    ①厚冰。《管子·四时》:“冻解修沟渎,复亡人。”(亡人:逃亡的人。)②水遇冷凝固。《吕氏春秋·孟冬》:“孟冬之月……水始冰,地始冻。”③寒冷;受冷。《墨子·非命上》:“是以衣食之财不足,而饥寒冻馁之忧至。”

    不:

    (一)①不。《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诗经·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悬)特兮。”(特:三岁的兽。)②非;不是。《荀子·君道》:“能中是者取之,是岂不必得之之道也哉?”③无;没有。《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不德而有功。”④未。《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⑤句中助词。无实义。《逸周书·皇门》:“我不则寅哉寅哉!”[不禄]士死的讳称。《礼记·曲礼下》:“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 (二)fū花萼。后作“柎”。《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wěi)。”(常棣:即棠梨树。 鄂:同“萼”。 :有光采。)

    鸣:

    ①[动]鸟叫。吴均《与朱元思书》:“好鸟相~,嘤嘤成韵。”②[动]泛指兽、虫等叫。《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食野之苹。”③[动]物体发出声音。《楚辞·卜居》:“黄钟毁弃,瓦釜雷~。”④[动]表达,抒发己见。韩愈《送孟东野序》:“庄周以其荒唐之言~。”⑤[动]闻名。侯方域《马伶传》:“梨园以技~者,无虑数十辈。”


    上一篇:嫩竹乘为马,新蒲折作鞭。

    下一篇:玩奇目岂倦,寻异神忘疲。

  • 上一篇:嫩竹乘为马,新蒲折作鞭。

    下一篇:玩奇目岂倦,寻异神忘疲。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