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嘩不入耳,讒佞不掛舌。”詩句出處:《奉酬襲美先輩吳中苦雨一百韻》;是唐朝詩人陸龜蒙的作品。
微生參最靈,天與意緒拙。人皆機巧求,百徑無一達。 傢為唐臣來,奕世唯稷卨。隻垂青白風,凜凜自貽厥。 猶殘賜書在,編簡苦斷絕。其間忠孝字,萬古光不滅。 孱孫誠瞢昧,有志常搰搰。敢雲嗣良弓,但欲終守節。 喧嘩不入耳,讒佞不掛舌。仰詠堯舜言,俯遵周孔轍。 所貪既仁義,豈暇理生活。縱有舊田園,拋來亦蕪沒。 因之成否塞,十載真契闊。凍骭一襜褕,饑腸少糠籺。 甘心付天壤,委分任回斡。笠澤臥孤雲,桐江釣明月。 盈筐盛芡芰,滿釜煮鱸鱖。酒幟風外頫,茶槍露中擷。 歌謠非大雅,捃摭為小說。上可補熏莖,傍堪跐芽蘗。 方當賣罾罩,盡以易紙札。蹤跡尚吳門,夢魂先魏闕。 尋聞天子詔,赫怒誅叛卒。宵旰憫烝黎,謨明問征伐。 王師雖繼下,賊壘未即拔。此時淮海波,半是生人血。 霜戈驅少壯,敗屋棄羸耋。踐蹋比塵埃,焚燒同稿秸。 吾皇自神聖,執事皆間傑。射策亦何為,春卿遂聊輟。 伊餘將貢技,未有恥可刷。卻問漁樵津,重耕煙雨墢。 諸侯急兵食,冗剩方翦截。不可抱詞章,巡門事幹謁。 歸來闔蓬楗,壁立空豎褐。暖手抱孤煙,披書向殘雪。 幽憂和憤懣,忽愁自驚蹶。文兮乏寸毫,武也無尺鐵。 平生所韜蓄,到死不開豁。念此令人悲,翕然生內熱。 加之被皸瘃,況復久藜糲。既為霜露侵,一臥增百疾。 筋骸將束縛,腠理如箠撻。初謂抵狂貙,又如當毒蠍。 江南多事鬼,巫覡連甌粵。可口是妖訛,恣情專賞罰。 良醫隻備位,藥肆或虛設。而我正萎痿,安能致訶咄。 椒蘭任芳苾,精粣從羅列。醆斝既屢傾,錢刀亦隨爇。 兼之瀆財賄,不止行盜竊。天地如有知,微妖豈逃殺。 其時心力憤,益使氣息輟。永夜更呻吟,空床但皮骨。 君來贊賢牧,野鶴聊簪笏。謂我同光塵,心中有溟渤。 輪蹄相壓至,問遺無虛月。首到春鴻濛,猶殘病根茇。 看花雖眼暈,見酒忘肺渴。隱幾還自怡,蓬盧亦爭喝。 抽毫更唱和,劍戟相磨戛。何大不包羅,何微不挑刮。 今來值霖雨,晝夜無暫歇。雜若碎淵淪,高如破轇轕。 何勞鼉吼岸,詎要鸛鳴垤。隻意江海翻,更愁山嶽裂。 初驚蚩尤陣,虎豹爭搏嚙。又疑伍胥濤,蛟蜃相蹙拶。 千傢濛瀑練,忽似好披拂。萬瓦垂玉繩,如堪取縈結。 況餘居低下,本是蛙蚓窟。邇來增號呼,得以恣唐突。 先誇屋舍好,又恃頭角凸。厚地雖直方,身能遍穿穴。 常參莊辯裡,亦造揚玄末。偃仰縱無機,形容且相忽。 低頭增嘆詫,到口復嗢咽。沮洳漬琴書,莓苔染巾襪。 解衣換倉粟,秕稗猶未脫。饑鳥屢窺臨,泥僮苦舂臼市。 或聞秋稼穡,大半沈澎汃。耕父蠹齊民,農夫思旱魃。 吾觀天之意,未必洪水割。且要虐飛龍,又圖滋跛鱉。 三吳明太守,左右皆儒哲。有力即扶危,懷仁過救暍。 鹿門皮夫子,氣調真俊逸。截海上雲鷹,橫空下霜鶻。 文壇如命將,可以持玉鉞。不獨扆羲軒,便當城老佛。 顧餘為山者,所得才簣撮。譬如飾箭材,尚欠鏃與筈。 閑將歈兒唱,強倚帝子瑟。幸得遠瀟湘,不然嗤賈屈。 開緘窺寶肆,璣貝光比櫛。朗詠沖樂懸,陶匏響鏗擖。 古來愁霖賦,不是不清越。非君頓挫才,沴氣難摧折。 馳情扣虛寂,力盡無所掇。不足謝徽音,隻令凋鬢發。
|
【註釋】:
喧嘩:
喊叫,喧鬧。歐陽修《醉翁亭記》:“起坐而~~者,眾賓歡也。”嘩:
(一)①喧嘩;喧鬧。《國語· 晉語六》:“且其士卒在陣而嘩,四間也。”(四間:第四個空子。)《孫子·軍爭》:“以靜待嘩。”②虛誇。《韓詩外傳》卷三:“慎於言者不嘩,慎於行者不伐。”(伐:自誇。)《漢書·藝文志》:“而辟者又隨時抑揚,違離道本,茍以嘩眾取寵。” (二)huā 象聲詞。不:
(一)①不。《後漢書·班超傳》:“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詩經·魏風·伐檀》:“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懸)特兮。”(特:三歲的獸。)②非;不是。《荀子·君道》:“能中是者取之,是豈不必得之之道也哉?”③無;沒有。《左傳·襄公二十三年》:“不德而有功。”④未。《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⑤句中助詞。無實義。《逸周書·皇門》:“我不則寅哉寅哉!”[不祿]士死的諱稱。《禮記·曲禮下》:“天子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 (二)fū花萼。後作“柎”。《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wěi)。”(常棣:即棠梨樹。 鄂:同“萼”。 :有光采。)入:
①進入;由外面到裡面。《論語·八佾》:“子入太廟,每事問。”②泛指進入某種境界。李白《王右軍》:“筆精妙入神。”③特指入朝為官。傅亮《為宋公求加贈劉前軍表》:“出征入輔,幸不辱命。”④接受;收入。《左傳·宣公元年》:“驟諫而不入。”(驟:屢次。)《新五代史·楚世傢》:“歲入萬計。”⑤上交;交納。《墨子·貴義》:“今農夫入其稅於大人。”⑥參加;加入。《戰國策·魏策一》:“入子之事者,吾為子殺之亡之。”⑦合於;相合;符合。朱慶餘《近試上張籍水部》:“畫眉深淺入時無?”(時:時髦。)⑧入聲。古漢語有平、上、去、入四種聲調。耳:
①耳朵。人和動物的聽覺器官。《韓非子·十過》:“謀出二君之口而入臣之耳,人莫之知也。”②用耳聽,聽說。歐陽修《瀧(shuāng)岡阡表》:“吾耳熟焉,故能詳也。”③語氣詞。1. 表示限止。相當於“罷瞭”。《論語·陽貨》:“前言戲之耳。”2. 表示肯定。相當於“矣”。《史記·刺客列傳》:“且吾所為者極難耳。”《史記·陳涉世傢》:“此教我先威眾耳。”讒:
①說別人的壞話。《荀子·修身》:“傷良曰讒,害良曰賊。”(良:好人。)②讒言。《後漢書·五行志三》:“安帝信讒,無辜死者多。”佞:
①有口才;能言善辯。《尚書·呂刑》:“非佞折獄,惟良折獄。”②諂媚。《論語·衛靈公》:“放鄭聲,遠佞人。”③指諂媚的人。《後漢書·呂強傳》:“(而)交結邪黨,下比群佞。”(比:勾結。)④才能。《左傳·成公十六年》:“君幼,諸臣不佞,何以及此?”[不佞]不才。謙詞。《史記·樂毅列傳》:“臣不佞,不能奉承王命。”(奉承:承受。)不:
(一)①不。《後漢書·班超傳》:“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詩經·魏風·伐檀》:“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懸)特兮。”(特:三歲的獸。)②非;不是。《荀子·君道》:“能中是者取之,是豈不必得之之道也哉?”③無;沒有。《左傳·襄公二十三年》:“不德而有功。”④未。《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⑤句中助詞。無實義。《逸周書·皇門》:“我不則寅哉寅哉!”[不祿]士死的諱稱。《禮記·曲禮下》:“天子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 (二)fū花萼。後作“柎”。《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wěi)。”(常棣:即棠梨樹。 鄂:同“萼”。 :有光采。)掛:
①懸掛。古樂府《古詩為焦仲妻作》:“府吏聞此事,心知長別離。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自掛:指上吊。)②勾住;阻拌。《荀子·榮辱》:“掛於患而欲謹,則無益矣。”③牽掛;掛念。孟稱舜《桃花人面》四出:“我自去年別後,朝朝凝望,刻刻掛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