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遭朝貶,知何被不容。”詩句出處:《常州孟諫議座上聞韓員外職方貶國子》;是唐朝詩人盧仝的作品。
忽見除書到,韓君又學官。死生縱有命,人事始知難。 烈火先燒玉,庭蕪不養蘭。山夫與刺史,相對兩巑岏。 幹祿無便佞,宜知黜此身。員郎猶小小,國學大頻頻。 孤宦心肝直,天王苦死嗔。朝廷無諫議,誰是雪韓人。 何事遭朝貶,知何被不容。不如思所自,隻欲涕無從。 爵服何曾好,荷衣已慣縫。朝官莫相識,歸去老巖松。 力小垂垂上,天高又不登。致身唯一己,獲罪則顏朋。 祿位埋坑阱,康莊壘劍棱。公卿共惜取,莫遣玉山崩。 誰憐野田子,海內一韓侯。左道官雖樂,剛腸得健無。 功名生地獄,禮教死天囚。莫言耕種好,須避蒺藜秋。
|
【註釋】:
何:
(一)①疑問代詞。1. 什麼。《詩經·召南·何彼穠矣》:“何彼穠(nóng)矣?”(那長得很茂盛的是什麼?)2. 為什麼。《漢書·伍被傳》:“公獨以為無福,何?”3. 何處。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雲橫秦嶺傢何在?”②副詞。1.表示反問。相當於“怎麼”、“哪裡”。《史記·項羽本紀》:“大王來何操?”《後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身,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邪:同“耶”。)2.表示感嘆。相當於“多麼”。曹操《觀滄海》:“水何澹澹。” (二)hè 扛;擔。《詩經·曹風·候人》:“何戈與祋(duì)。”(祋:兵器名。)泛指背負。《詩經·小雅· 無羊》:“何蓑(suō)何笠。”引申為承受。《詩經·商頌·長發》:“何天之休。”(休:福。)以上意義後來寫作“荷”。事:
①職位;職務;官職。《左傳·莊公十四年》:“吾皆許之上大夫之事。”②職業。《史記·樊酈滕灌列傳》:“舞陽侯樊噲(kuài)者,沛人也,以屠狗為事。”(沛:江蘇沛縣。)③事情。《論語·子路》:“言不順則事不成。”④變故;意外事故。《史記·刺客列傳》:“秦有荊軻之事。”蘇軾《徐州上皇帝書》:“今臣於無事之時,屢以盜賊為言……不然,事至而圖之,則已晚矣。”(圖:謀。)⑤實行;從事;做。《論語·顏淵》:“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⑥侍奉;服事。《左傳·隱公元年》:“欲與大叔,巨請事之 ”⑦從師求學。《史記·老子韓非列傳》:“[非]與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為不如非。”⑧量詞。用於器物或衣服,相當於“件”。白居易《張常侍池涼夜閑宴贈諸公》:“管弦三兩事。”遭:
①相逢;遇到。《莊子·應帝王》:“適遭無名人而問焉。”王充《論衡·寒溫》:“遭風逢氣,身生寒溫。”(寒溫:指疾病。)②際遇。杜甫《催宗文樹雞柵》:“我寬螻蟻遭,彼免狐貉厄。”(寬:寬解。)③遭到;受到。《封神演義》第三十回:“致賈氏忿怨死,黃娘娘遭冤。”④量詞。1. 周;圈。孟郊《寒地百姓吟》:“虛繞千萬遭。”2. 次;回。陶嶽《五代史補》:“且共汝輩赤腳入棘針地走三五遭,汝等能乎?”朝:
(一)①朝見。《禮記·內則》:“昧爽而朝。”②拜訪。《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臨邛(qióng)令繆為恭敬,日往朝相如。”(臨邛:地名。令:縣令。繆:詐。)③朝廷。《詩經·齊風·雞鳴》:“雞既鳴矣,朝既盈矣。”④朝代。杜甫《諸將》:“漢朝陵墓對南山。”⑤政事。《西京雜記》卷一:“上(漢武帝)時服此裘以聽朝。”(服:穿。)⑥官府大堂。《後漢書·劉寵傳》:“山谷鄙生,未嘗識郡朝。”⑦介詞。面對;向。[朝歌]古地名。在今河南省。商朝曾在這裡建都。 (二)zhāo ①早晨。《詩經·小雅·北山》:“偕偕士子,朝夕從事。”②日;天。白居易《長恨歌》:“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貶:
①減少。《左傳·僖公二十一年》:“貶食省用。”②降職。《舊唐書·劉禹錫傳》:“貶連州刺史。”(刺史:官名。)③給予低的評價。與“褒”相對。《新唐書·房琯傳》:“唐名儒多言琯德器,有王佐材,而史載行事,亦少貶矣。”知:
①知道。《論語·為政》:“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王充《論衡·知實》:“不學自知,不問自曉,古今行事,未之有也。”(未之有也:沒有這樣的事。)②知覺;感覺。范縝《神滅論》:“手等有痛癢之知。”③見解;知識。《商君書·更法》:“有獨知之慮者。”(慮:思慮。)④知識。《列子· 湯問》:“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孰:誰。為:通“謂”,說。)⑤瞭解。《史記·管晏列傳》:“知我者鮑子也。”(鮑子:鮑叔牙。)⑥交好;相親。司馬遷《報任安書》:“絕賓客之知。”⑦知己;知心的人。鮑照《詠雙燕》:“悲歌辭舊愛,銜淚覓新知。”(銜淚:噙著淚。覓:找尋。)⑧主持。《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子產其將知政矣。”何:
(一)①疑問代詞。1. 什麼。《詩經·召南·何彼穠矣》:“何彼穠(nóng)矣?”(那長得很茂盛的是什麼?)2. 為什麼。《漢書·伍被傳》:“公獨以為無福,何?”3. 何處。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雲橫秦嶺傢何在?”②副詞。1.表示反問。相當於“怎麼”、“哪裡”。《史記·項羽本紀》:“大王來何操?”《後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身,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邪:同“耶”。)2.表示感嘆。相當於“多麼”。曹操《觀滄海》:“水何澹澹。” (二)hè 扛;擔。《詩經·曹風·候人》:“何戈與祋(duì)。”(祋:兵器名。)泛指背負。《詩經·小雅· 無羊》:“何蓑(suō)何笠。”引申為承受。《詩經·商頌·長發》:“何天之休。”(休:福。)以上意義後來寫作“荷”。被:
(一)①被子。宋玉《招魂》:“翡翠珠被,爛齊光些。”(些:語氣詞。)②覆蓋。張衡《東京賦》:“芙蓉覆水,秋蘭被涯。”③及;延及。《漢書· 嚴助傳》:“陛下垂德惠以覆露之,使元元之民安生樂業,則澤被萬世。”(覆露:像露水一樣滋潤。)④蒙受;遭受。《戰國策·燕策三》:“秦王復擊軻,被八創。”⑤介詞。表被動。 (二)pī ①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後作“披”。屈原《涉江》:“被明月兮佩寶璐。”②衣的一種。狀如今之鬥篷、披風。《左傳·昭公十二年》:“王見之,去冠、被,舍鞭,與之語。”③量詞。表示某些護身物品的計量。《史記·絳侯周勃世傢》:“甲楯五百被。”不:
(一)①不。《後漢書·班超傳》:“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詩經·魏風·伐檀》:“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懸)特兮。”(特:三歲的獸。)②非;不是。《荀子·君道》:“能中是者取之,是豈不必得之之道也哉?”③無;沒有。《左傳·襄公二十三年》:“不德而有功。”④未。《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⑤句中助詞。無實義。《逸周書·皇門》:“我不則寅哉寅哉!”[不祿]士死的諱稱。《禮記·曲禮下》:“天子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 (二)fū花萼。後作“柎”。《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wěi)。”(常棣:即棠梨樹。 鄂:同“萼”。 :有光采。)容:
①包含;容納。《莊子·外物》:“地非不廣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②容忍;寬容。《史記·汲黯鄭當時列傳》:“不能容人之過。”③允許;許可。《左傳·昭公元年》:“五降之後,不容彈矣。”④容顏;儀表。《宋史·田錫傳》:“居公庭,危坐終日,無懈容。”⑤樣子;狀態。李白《古風五十九首》之一:“一百四十年,國容何赫然!”(一百四十年:指唐朝建國至天寶十四年共有一百四十年。)⑥修飾;打扮。《詩經·衛風·伯兮》:“豈無膏沐,誰適為容?”⑦副詞。或許;可能。《後漢書·李固傳》:“宮省之內,容有陰謀。”[容與]1.自由自在、逍遙從容的樣子。屈原《九歌·湘夫人》:“聊逍遙兮容與。”2. 徘徊不前的樣子。《楚辭· 九章·涉江》:“船容與而不進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