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儒風沒,千年隴霧昏。”詩句出處:《同崔錄事哭鄭員外》;是唐朝詩人盧照鄰的作品。
文學秋天遠,郎官星位尊。伊人表時彥,飛譽滿司存。 楚席光文雅,瑤山侍討論。鳳詞凌漢閣,龜辯罩周園。 已陪東嶽駕,將逝北溟鯤。如何萬化盡,空嘆九飛魂。 白馬西京驛,青松北海門。夜臺無曉箭,朝奠有虛尊。 一代儒風沒,千年隴霧昏。梁山送夫子,湘水吊王孫。 仆本多悲淚,沾裳不待猿。聞君絕弦曲,吞恨更無言。
|
【註釋】:
一:
①數詞。《孟子·梁惠王上》:“吾何愛一牛?”(愛:吝惜。)《漢書·律歷志上》:“數者,一、十、百、千、萬也。”又表序數第一。《呂氏春秋·古樂》:“投足以歌八闋:一曰載民,二曰玄鳥。”(八闋:指舞樂的八章。載民、玄鳥:樂曲八章之名。)②專一。《荀子·勸學》:“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螾:通“蚓”。蚯蚓。)③全;滿。《史記·淮陰侯列傳》:“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④統一;使……一致。《史記·秦始皇本紀》:“一法度衡石丈尺。”⑤相同。《左傳·莊公十二年》:“天下之惡一也。”(惡:指惡人。)⑥整體。賈誼《新書·過秦上》:“合從締交,相與為一。”⑦古代哲學概念。指“道”及“道”所派生的“氣”。⑧副詞。1. 一概;都。《史記·孟嘗君列傳》:“食客數千人,無貴賤一與文等。”2. 一旦。《莊子·徐無鬼》:“一聞人之過,終身不忘。”(過:過失。)3. 乃;竟。《戰國策·齊策一》:“靖郭君之於寡人,一至於此乎?”⑨語氣詞。起加強語氣的作用。《孟子·梁惠王上》:“寡人恥之,願比死者一灑之。”⑩我國民族音樂記音符號之一。[一何]副詞。表示程度深。杜甫《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代:
①代替。《莊子·秋水》:“莊子來,欲代子相。”②交替。屈原《離騷》:“春與秋其代序。”③繼承;接替。《論衡·偶會》:“父歿(mò)而子嗣,姑死而婦代。”(歿:死。姑:丈夫的母親。婦:兒媳。)《晉書·羊祜傳》:“(祜)疾漸篤,乃舉杜預自代。”(篤:指病重。自代:接替自己。)④朝代。《史記·秦始皇本紀》:“三代之事,何足法也。”⑤歷史的分期。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之二:“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蕭條:寂寞。)⑥傢族世系以父子相繼為一代。王維《李陵詠》:“三代將門子。”⑦世代;一代又一代。崔顥《江畔老人愁》:“自言傢代仕梁陳,垂朱拖紫三十人。”(梁、陳:朝代名。朱、紫:指官服。)⑧世;世上。白居易《讀張籍古樂府》:“尤工樂府詩,舉代少其倫。”(工:擅長。倫:匹敵。)⑨古國名。1. 戰國時國名。在今河北蔚縣東北。2. 漢代諸侯國名。在今山西省中部及北部一帶。3.十六國國名。在今內蒙古中部一帶。儒:
①周、秦之際通曉六藝(禮、樂、射、禦、書、數)以教導民眾的人,即術士。《周禮·天官·塚宰》:“儒以道得民。”②儒傢。春秋時期孔子創立的思想流派。《韓非子·顯學》:“故孔墨之後,儒分為八,墨離為三。”③泛指讀書人或學者。劉禹錫《陋室銘》:“談笑有鴻儒。”(鴻:大。)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儒者所爭,尤在於名實。”④通“懦(nuò)”。軟弱;懦弱。《北史· 王憲傳》:“性儒緩不斷。”風:
(一)①空氣流通的現象。《詩經·邶風·北風》:“北風其涼。”②吹風;讓風吹。《孟子·公孫醜下》:“有寒疾,不可以風。”③比喻快速如風。《資治通鑒·晉成帝咸和五年》:“俟足下軍到,風發相赴。”④氣勢;勢頭。《晉書·劉毅傳》:“好臧否人物,王公貴人望風憚之。”⑤教化;教育。《周書·齊煬王憲傳》:“宣風導禮。”⑥風氣;風俗。柳宗元《捕蛇者說》:“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陸遊《遊山西村》:“衣冠簡樸古風存。”⑦景象;景色。楊萬裡《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二首》之一:“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⑧風度;風格。杜甫《詠懷古跡五首》:“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⑨歌謠;民歌。《左傳·襄公十八年》:“吾驟歌北風,又歌南風。”(驟:屢次。)⑩走失;散失。《尚書·費誓》:“馬牛其風。”(11)病名。《三國志·魏書·王粲傳》註引《典略》:“太祖先苦頭風,是日疾發臥。”(12)諷誦。嚴羽《滄浪詩話·詩辯》:“先須讀《楚辭》,朝夕諷詠,以為之本。” (二)fěng 通“諷(fěng)”。用含蓄的話暗示或勸誡。《漢書·趙廣漢傳》:“廣漢聞之,先風告(杜)建不改,於是收案致法。”(收案:收審。)[風騷]《詩經》的《國風》和《楚辭》的《離騷》的合稱。《宋書·謝靈運傳論》:“莫不同祖風騷。”(祖:效法。)也泛指詩文。高適《同崔員外綦毋拾遺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晚晴催翰墨,秋興引風騷。”(翰:筆。)沒:
①沉沒。《史記·秦始皇本紀》:“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沒水求之。”②沉下;沉落。王昌齡《塞下曲》:“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③淹沒。《史記·滑稽列傳》:“水來漂沒,溺其人民。”④隱沒;消失。劉長卿《初至洞庭懷灞陵別業》:“長天不可望,鳥與浮雲沒。”⑤覆沒;淪陷。司馬遷《報任安書》:“陵未沒時,使有來報。”⑥終;盡。《詩經·小雅·漸漸之石》:“山川悠遠,曷其沒矣。”⑦同“歿”。死;去世。《論語·學而》:“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⑧沒收。韓愈《柳子厚墓志銘》:“子本相侔,則沒為奴婢。”年:
①收成;年景。《谷梁傳·桓公三年》:“五谷皆熟為有年也。”蘇軾《喜雨亭記》:“雨麥於岐山之陽,其占為有年。”②十二個月為一年。《莊子·秋水》:“湯之時,八年七旱。”③年紀;年歲。《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是時賈生年二十餘,最為少。”④帝王的年號。改年叫改元。《三國志·吳書·吳主傳》:“改年為延康。”隴:
①山名。即隴山。漢代屬天水郡。在今陜西、甘肅兩省交界處。②通“壟”。1. 田地。白居易《觀刈麥》:“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2.農作物的行列;田埂。杜甫《晚登瀼上堂》:“山田麥無隴。”3.泛指山崗。孔稚珪《北山移文》:“及其鳴騶(zōu)入谷,鶴書赴隴。”(鳴:喝道聲。騶:騎卒。鶴書:帝王詔書。)潘嶽《寡婦賦》:“墓門兮肅肅,修隴兮峨峨。”霧:
霧氣,水蒸汽在氣溫下降時凝結而彌漫在空中的小水點。蘇軾《海棠》:“香霧空蒙月轉廊。”昏:
①天剛黑的時候;黃昏。《左傳·哀公二十三年》:“昏而受命。”《詩經·陳風· 東門之楊》:“昏以為期”。②結婚。後作“婚”。《詩經·邶風·谷風》:“宴爾新昏,如兄如弟。”《左傳·隱公七年》:“鄭伯許之,乃成昏。”③昏暗。歸有光《項脊軒志》:“日過午已昏。”④糊塗;昏憒。《詩經·小雅·小宛》:“彼昏不知。”《莊子· 天地》:“若愚若昏。”⑤迷亂;昏花。《三國志·吳書·賀邵傳》:“偶有逆迕,昏醉之言耳。”⑥通“暋(mǐn)”。勉力。潘嶽《藉田賦》:“情欣樂於昏作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