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輕以清,我肌靡傷。”詩句出處:《貞符》;是唐朝詩人柳宗元的作品。
於穆敬德,黎人皇之。惟貞厥符,浩浩將之。仁函於膚, 刃莫畢屠。澤熯於爨,沸炎以浣。殄厥兇德,乃驅乃夷。 懿其休風,是喣是吹。父子熙熙,相寧以嬉。賦徹而藏, 厚我糗粻。刑輕以清,我肌靡傷。貽我子孫,百代是康。 十聖嗣於理,仁後之子。子思孝父,易患於己。拱之戴之, 神具爾宜。載揚於雅,承天之嘏。天之誠神,宜鑒於仁。 神之曷依,宜仁之歸。濮沿於北,祝栗於南。幅員西東, 祗一乃心。祝唐之紀,後天罔墜。祝皇之壽,與地咸久。 曷徒祝之,心誠篤之。神協人同,道以告之。俾彌憶萬年, 不震不危。我代之延,永永毗之。仁增以崇,曷不爾思。 有號於天,僉曰嗚呼。咨爾皇靈,無替厥符。
|
【註釋】:
刑:
①刑罰;刑法。《左傳·襄公三年》:“有罪不逃刑。”②懲治;處罰。《鹽鐵論·疾貧》:“刑而正百,殺一而慎萬。”③殺;割。《戰國策 ·魏策一》:“刑白馬以盟。”(盟:立誓締約。)④治理。《周禮·秋官·序官》:“(司寇)佐王刑邦國。”⑤通“型”。1. 鑄造器物的模子。《荀子·強國》:“刑范正,金錫美,工冶巧。”(范:模子。)2.法式;典范。《文心雕龍·奏啟》:“必使理有典刑,辭有風軌。”⑥通“鉶”。古代盛羹用的鼎。《史記·太史公自序》:“(墨者)食土簋(guǐ),啜(chuò)土刑。”輕:
①重量小。與“重”相對。《孟子· 梁惠王上》:“權,然後知輕重。”(權:衡量。)②輕微;微薄;淺薄。諸葛亮《與參軍掾屬教》:“任重才輕。”③輕率;不穩重。劉炎《邇言》:“輕躁寡謀,不必皆年少。”④輕便。《漢書·食貨志上》:“夫寒之於衣,不待輕暖。”⑤輕視;看不起。《老子》:“禍莫大於輕敵。”⑥輕易;隨便。《鹽鐵論·刑德》:“千仞之高,人不輕凌。”⑦使……變輕;減輕。王維《送元中丞傳運江淮》:“薄稅歸天府,輕徭賴使臣。”(天府:朝廷的倉庫。徭:勞役。)⑧用力小。白居易《琵琶行》:“輕攏慢捻(niǎn)抹復挑。”⑨輕快。王維《觀獵》:“雪盡馬蹄輕。”以:
①任用;使用。《楚辭·九章·涉江》:“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②緣故;原因。《詩經·邶風·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③認為。《戰國策·齊策一》:“皆以美於徐公。”④介詞。1. 表示使用的對象。用;拿。《韓非子·難一》:“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陷:戳穿。)2.表示動作的涉及對象。與;同。《儀禮·鄉射禮》:“主人以賓三揖。”3. 表示動作的原因。因;因為。《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孫臏以此名顯天下。”4.表示動作的方式和依憑。憑借……身份;按照。《論語·學而》:“使民以時。”(使:役使。)5.表示動作的時間。在;於。《呂氏春秋·孟春》:“天子乃以元日祈谷於上帝。”(元日:吉日。)6. 表示動作的目的。曹操《步出夏門行》:“東臨碣石,以觀滄海。”⑤連詞。1.表示並列、相承等關系。相當於“而”。《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城高以厚,地廣以深。”《國語·晉語四》:“狐偃,其舅也,而惠以有謀。”(惠:通“慧”。聰明。)2. 表示目的。為瞭;以便。《戰國策·東周策》:“秦假道於周以伐韓。”(假道:借路。)⑥助詞。用在往、來、上、下、內、外、前、後、左、右、東、西、南、北等方位詞前,表示對方位、時間、數量的限制。《呂氏春秋 · 上農》:“凡民自七尺以上,屬諸三官。”(三官:指農工商三種職業。)⑦通“已”。1.已經。《三國志·魏志·杜襲傳》:“吾計以定。”2.停止。《孟子·梁惠王上》:“無以,則王乎?”清:
①水純凈透明,與“濁”相對。屈原《漁父》:“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②潔凈。張衡《東京賦》:“京室密清。”③使潔凈;使幹凈。陸雲《盛德賦》:“泛時雨以清天,灑狂塵以肅地。”④清晰;清楚。張祜《酬凌秀才惠虎枕》:“八寸黃楊惠不輕,虎頭光照簟文清。”⑤聲音清亮;清脆。蘇軾《石鐘山記》:“南聲函胡,北聲清越。”(函胡:含糊,模糊。越:高揚。)⑥清爽;清涼;寒涼。辛棄疾《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別:另一。)⑦冷清;淒清。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⑧寂靜;清靜。《莊子·天下》:“寂乎若清。”⑨清平;安定;太平。唐太宗《詠風》:“勞歌《大風曲》,威加四海清。”(大風曲:漢高祖即位後曾回故鄉,作《大風歌》。加:施。)⑩公正;廉潔;清白;清廉。《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是以:因此。)(11)單純;素雅。杜牧《沈下賢》:“斯人清唱何人和? 草徑苔蕪不可尋。”(12)肅清;使幹凈。梁啟超《戊戌政變記·譚嗣同傳》:“保護聖主,復大權,清君側,肅宮廷。”(13)用完;用盡。《越絕書·荊平王內傳》:“(伍子胥)乃發其簞飯,清其壺漿而食。”(荊:楚國的別稱。)(14)中國封建朝代名稱,公元1616~1911年。(15)廁所。後作“圊”。《風俗通·怪神》:“二三日乃於清中糞下啼。”(16)古代哲學用語。指沖和之氣。《荀子·解蔽》:“故道之以禮,養之以清。”肌:
①人的肌肉。《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乃割皮解肌。”②人的皮膚。宋玉《登徒子好色賦》:“肌如白雪。”靡:
(一)①奢侈;浪費。《墨子·節葬》:“此為輟民之事,靡民之財,不可勝計也。”(輟:停止。)②消滅。《荀子·大略》:“害靡國傢。”③損壞;磨損。《國語·越語下》:“靡王躬身。”④分;散。《周易·中孚》:“吾與爾靡之。” (二)mǐ ①倒伏;倒下。《左傳·莊公十年》:“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②無;沒有。《詩經·邶風·泉水》:“有懷於衛,靡曰不思。”③細膩;細密。枚乘《七發》:“膚色靡曼。”(曼:滑潤而有光澤。)④華麗;美麗。《莊子·天下》:“不侈於後世,不靡於萬物。” (三)mó 通“摩”。磨擦;接觸。《莊子·馬蹄》:“喜則交頸相靡,怒則分背相踶(dì)。”(踶:踢。)傷:
①人或動物身體受到損傷。《春秋·宣公三年》:“郊牛之口傷。”(郊:祭祀名。)②傷口;創傷。《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吳起懷瘳實而吮傷。”③傷害;損害。《周易·節卦》:“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④妨礙。杜甫《陳拾遺故宅》:“位下曷足傷?”⑤憂愁;悲傷;憂傷。《詩經·小雅·杕杜》:“女心傷止。”(止:句末語氣詞。)⑥喪祭。《管子·君臣下》:“明君飾食飲吊傷之禮。”⑦嫌;失之於。《北史·蘇威傳》:“所修格令章程,並行於當世,頗傷瑣碎。”⑧太;過度。齊己《野鴨》:“長生緣甚瘦,近死為傷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