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錦江邊兩岸花,春風吹浪正淘沙。”詩句出處:《雜曲歌辭·浪淘沙》;是唐朝詩人劉禹錫的作品。
九曲黃河萬裡沙,浪淘幾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傢。 洛水橋邊春日斜,碧流輕淺見瓊沙。 無端陌上狂風急,驚起鴛鴦出浪花。 汴水東流虎眼文,清淮曉色鴨頭春。 君看渡口淘沙處,渡卻人間多少人。 鸚鵡洲頭浪颭沙,青樓春望日將斜。 銜泥燕子爭歸舍,獨自狂夫不憶傢。 濯錦江邊兩岸花,春風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鴛鴦錦,將向中流匹晚霞。 日照澄洲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 美人首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 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 須臾卻入海門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流水淘沙不暫停,前波未滅後波生。 令人忽憶瀟湘渚,回唱迎神三兩聲。
|
【註釋】:
濯:
(一)①洗。《詩經·大雅·洞酌》:“泂酌彼行潦(lǎo),挹彼註茲,可以濯溉。”(泂:遠。行潦:溝中積水。茲:此,指容器。溉:洗滌。)②清除;凈化。《南史·袁昂傳》:“濯疵蕩穢,入楚遊陳。”(疵:毛病。)③洗滌後的臟水。《禮記·喪大記》:“濡濯棄於坎。”(坎:坑。)④大。《詩經·大雅·文王有聲》:“王公伊濯,維豐之垣。”《清史稿·樂志四》:“頌聲靈,赫以濯。”(聲靈:聲勢威靈。)(二)zhào 船槳。《漢書·佞幸傳·鄧通》:“(鄧通)以濯船為黃頭郎。”[濯濯]1. 有光澤的樣子。《詩經·大雅·崧高》:“四牡蹻(jué)蹻,鉤膺濯濯。”(蹻蹻:勇武的樣子。鉤膺:馬腹帶飾,帶上有鉤,下飾垂纓。)2. 豐滿潤澤的樣子。周志蕙《柳》:“絲絲愁緒隨風亂,濯濯豐姿著雨妍。”錦:
①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左傳· 襄公二十六年》:“夫人使饋之錦與馬。”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狐裘不暖錦衾薄。”(衾qīn:被子。)《禮記·玉藻》:“錦衣狐裘,諸侯之服也。”②鮮艷華美。范仲淹《嶽陽樓記》:“沙鷗翔集,錦鱗遊泳。”江:
①長江的專稱。《尚書·禹貢》:“江漢朝宗於海。”《論衡·書虛》:“且投於江中,何江也?”《史記·秦始皇本紀》:“臨浙江,水波惡。”②江河的通稱。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錢起《省試湘靈鼓瑟》:“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③指隱士的居處。陶潛《與殷晉安別》:“良才不隱世,江湖多賤貧。”王安石《和王勝之雪霽借馬人省》:“超然遂有江湖意。”邊:
①側畔;旁邊。陶潛《五柳先生傳》:“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②邊緣。蘇渙《毒蜂成一窠》詩:“長安大道邊,挾彈誰傢兒?”③邊境。《鹽鐵論·利議》:“思念北邊之未安。”④指邊防。《宋書·裴松之傳》:“裴松之廊廟之才,不宜久屍邊務。”(廊廟:指朝廷。屍:主管。)⑤靠近;接壤。《史記·高祖本紀》:“齊邊楚。”兩:
①[數]兩隻。《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則以刑法斷其~足而黥之。”②[數]二。白居易《琵琶行》:“轉軸撥弦三~聲,未成曲調先有情。”③[數]雙方。《赤壁之戰》:“孤與老賊勢不~立。”④[量]1. 雙。《詩經·齊風·南山》:“葛屨五~。”(葛屨:葛佈制成的鞋。)2. 重量單位。二十四銖為一兩,十六兩為一斤。《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去包裡取出一錠十~銀子放在桌上。”3.匹。《左傳·閔公二年》:“歸夫人魚軒,重錦三十~。”⑤(liang)[量]計算車乘的單位。《古文觀止·送楊少尹序》:“車數百~。”岸:
①江河湖海等水邊的陸地。王灣《次北固山下》:“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②指山崖或高地。《荀子·宥坐》:“三尺之岸,而虛車不能登也。”(虛車:空車。)王粲《七哀詩》:“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霸陵:漢文帝陵墓。)③高大雄偉。班固《漢書·江充傳》:“充為人魁岸。”④高傲。《文心雕龍·序志》:“傲岸泉石,咀嚼文義。”⑤端莊嚴肅的樣子。《聊齋志異·成仙》:“黃巾氅(chǎng)服,岸然道貌。”(氅:外套。)⑥把頭飾掀起,露出前額。黃庭堅《玉樓春》:“坐中還有賞音人,能岸烏紗傾大白。”[岸幘(zé)]幘:頭巾。把頭巾往上推露出前額,表示不拘形跡。也稱“岸巾”。《晉書·謝奕傳》:“岸幘笑詠,無異常日。”(笑詠:談笑詠詩。)花:
①種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②可供觀賞的植物;花朵。楊萬裡《李花》:“李花宜遠更宜繁,惟遠惟繁始足看。”③形狀像花的東西。庾信《寒園即目》:“雪花深數尺。”④不隻一種顏色,有花紋的。李白《將進酒》:“五花馬,千金裘。”白居易《霓裳羽衣曲》:“四幅花箋碧間紅”。⑤模糊迷亂。杜甫《飲中八仙歌》:“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春:
①春天,春季。《荀子·王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時,故五谷不絕。”②年;歲。高適《人日寄杜二拾遺》詩:“一臥東山三十春。”③生機;生命。歐陽修《奉使道中寄垣師》:“塞垣春枯積雪溜,沙礫威怒黃雲愁。”(塞垣:指長城。溜:流水。)④指年輕女子的形態。崔玨(jué)《有贈》:“兩臉夭桃從鏡發,一眸春水照人寒。”(春水:指女子的眼睛。)⑤春色;喜色。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熙朝樂事》:“諺雲:‘蓬開先百草,戴瞭春不老。’”⑥春情;情欲。《詩經·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懷春,吉士誘之。”⑦指酒。司空圖《詩品·典雅》:“玉壺買春,賞雨茅屋。”春風:
和風。喻溫和可親的氣象或境界。《二程全書·外書十二》:“[朱公掞]謂人曰:‘光庭在~~中坐瞭一個月。’”風:
(一)①空氣流通的現象。《詩經·邶風·北風》:“北風其涼。”②吹風;讓風吹。《孟子·公孫醜下》:“有寒疾,不可以風。”③比喻快速如風。《資治通鑒·晉成帝咸和五年》:“俟足下軍到,風發相赴。”④氣勢;勢頭。《晉書·劉毅傳》:“好臧否人物,王公貴人望風憚之。”⑤教化;教育。《周書·齊煬王憲傳》:“宣風導禮。”⑥風氣;風俗。柳宗元《捕蛇者說》:“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陸遊《遊山西村》:“衣冠簡樸古風存。”⑦景象;景色。楊萬裡《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二首》之一:“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⑧風度;風格。杜甫《詠懷古跡五首》:“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⑨歌謠;民歌。《左傳·襄公十八年》:“吾驟歌北風,又歌南風。”(驟:屢次。)⑩走失;散失。《尚書·費誓》:“馬牛其風。”(11)病名。《三國志·魏書·王粲傳》註引《典略》:“太祖先苦頭風,是日疾發臥。”(12)諷誦。嚴羽《滄浪詩話·詩辯》:“先須讀《楚辭》,朝夕諷詠,以為之本。” (二)fěng 通“諷(fěng)”。用含蓄的話暗示或勸誡。《漢書·趙廣漢傳》:“廣漢聞之,先風告(杜)建不改,於是收案致法。”(收案:收審。)[風騷]《詩經》的《國風》和《楚辭》的《離騷》的合稱。《宋書·謝靈運傳論》:“莫不同祖風騷。”(祖:效法。)也泛指詩文。高適《同崔員外綦毋拾遺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晚晴催翰墨,秋興引風騷。”(翰:筆。)吹:
①合攏嘴唇用力出氣。《韓非子·大體》:“不吹毛而求小疵。”②吹奏。杜甫《遣興》詩:“高樓夜吹笛。”③(氣體)流動觸拂。陶淵明《歸去來兮辭》:“風飄飄而吹衣。”④吹噓;誇口。《顏氏傢訓·名實》:“有一士族,讀書不夠二三百卷……多以酒犢珍玩交諸名士。甘其餌者,遞共吹噓。”(酒犢:酒肉。遞:交相。)⑤管樂。陶潛《述酒》詩:“王子愛清吹。”浪:
(一)①波浪。《世說新語·雅量》:“風起浪湧。”范仲淹《嶽陽樓記》:“濁浪排空。”②水波湧起。左思《魏都賦》:“溫泉毖湧而自浪”。(毖:通“泌”,泉水湧流的樣子。)③放蕩;放縱。《詩經·邶風·終風》:“謔浪笑敖,中心是悼。”《明史·唐寅傳》:“寅恥不就,歸傢益放浪。”④隨便;輕率。杜甫《泛舟送魏十八倉曹還京》:“見酒須相憶,將詩莫浪傳。”杜牧《罪言》:“最下策為浪戰,不計地勢,不審攻守是也。”⑤空;白白地。韓愈《秋懷》之一:“胡為浪自苦,得酒且歡喜。”蘇軾《贈月長老》:“功名半幅紙,兒女浪苦辛。” (二)láng ①液體滴落或流動的樣子。柳宗元《與顧十郎書》:“因言感激,浪然出涕。”②流逝。秦觀《寄孫莘老少監》:“天上圖書森似舊,人間歲月浪如馳。”[浪浪]流動的樣子。屈原《離騷》:“攬茹蕙以掩涕兮,沾餘襟之浪浪。”正:
(一)①不偏斜。《尚書·說命上》:“惟木從繩則正。”(繩:指木工取直的墨線。)《荀子·君道》:“儀正而景(yǐng影)正。”(儀:用來測定時刻的日規。景:影子。)②人的行為正派;正直;公正。《新書·道術》:“方直不曲謂之正,反正為邪。”《鹽鐵論·論儒》:“子瑕,佞(nìng濘)臣也,夫子因之,非正也。”③合規范;合標準。《論語·鄉黨》:“割不正不食。”(割:切肉。)④純正不雜。《荀子·樂論》:“正聲感人而順氣應之。”⑤作為主體,與“副”相對。《隋書·經籍志》:“補續殘缺正副二本,藏於宮中。”⑥正面,與“反”相對。《天工開物·造皮紙》:“紙以逼簾者為正面。”(逼:靠近。簾:竹簾。)⑦大於零的,與“負”相對。《九章算術·方程》:“如方程,各置所取,以正負術入之。”⑧長官。《左傳·哀公元年》:“(少康)為仍牧正,……逃奔有虞,為之庖正。”⑨正當;合適。《管子·立政》:“正道捐棄而邪事日長。”⑩糾正;使……正。《左傳·隱公十一年》:“政以治民,刑以正邪。”使端正。《論語·子路》:“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11)副詞。表示動作在進行中;狀態的持續。《漢書·燕刺王旦傳》:“正讙不可止。” (二)zhēng ①陰歷每年的第一個月。《漢書·武帝紀》:“三年春正月,行幸甘泉宮。”(幸:指帝王到某處。)②箭靶中心。《詩經·齊風·猗嗟》:“終日射侯,不出正兮。”淘:
①通過沖洗除去雜質。《魏書·食貨志》:“又漢中舊有金戶千餘傢,常於漢水沙淘金,年終總輸。”(輸:繳納。)②沖刷。白居易《浪淘沙》:“暮去朝來淘不住,遂令東海變桑田。”③疏浚。劉若愚《酌中志·內府衙門職掌》:“率夫役淘浚宮中溝渠。”(內府:掌管皇室倉庫的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