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倔咽喉地,駢臻水陸兼。”詩句出處:《和汴州令狐相公到鎮改月偶書所懷》;是唐朝詩人劉禹錫的作品。
受脤新梁苑,和羹舊傅巖。援毫動星宿,垂釣取韜鈐。 赫奕三川至,歡呼百姓瞻。綠油貔虎擁,青紙鳳凰銜。 外壘曾無警,中廚亦罷監。推誠人自服,去殺令逾嚴。 赳赳容皆飾,幡幡口盡鉗。為兄憐庾翼,選婿得蕭咸。 鬱倔咽喉地,駢臻水陸兼。度橋鳴紺幰,入肆颺雲帆。 端月當中氣,東風應遠占。管弦喧夜景,燈燭掩寒蟾。 酒每傾三雅,書能發百函。詞人羞佈鼓,遠客獻貂襜。 歌榭白團扇,舞筵金縷衫。旌旗遙一簇,舄履近相攙。 花樹當朱閣,晴河逼翠簾。衣風飄靉靆,燭淚滴巉巖。 玉斝虛頻易,金爐暖更添。映鐶窺艷艷,隔袖見纖纖。 謝傅何由接,桓伊定不凡。應憐郡齋老,旦夕鑷霜髯。
|
【註釋】:
鬱:
①文采盛貌。張協《七命》:“時文載鬱。”(載:助詞。)《論語·八佾》:“周監於二代,鬱鬱乎文哉!”(監:借鑒。二代:指夏、商。)②香氣濃烈。《史記·司馬相如列傳》:“鬱鬱菲菲,眾香發越。”③通“薁”。果名,即山李。潘嶽《閑居賦》:“梅杏鬱棣之屬。”(棣:木名。屬:類。)④通“燠”。溫暖。劉孝標《廣絕交論》:“敘溫鬱則寒谷成暄,論嚴苦則春叢零葉。”(零:落。)倔:
1.[倔強(jiàng)]直傲不屈。《宋史·趙鼎傳》:“此老倔強猶昔。”(猶:如同。)2.通“崛”。突出。《過秦論》:“倔起什伯之中。”(什伯:軍隊,行伍。)咽:
(一)①咽頭,呼吸和消化的共同通道。位於鼻腔、口腔的後方,喉的上方。分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通稱咽喉。《夢溪筆談·藥議》:“人但有咽有喉二者而已。咽則納飲食,喉則通氣。”②喻形勢險要之地。《戰國策·秦策四》:“韓,天下之咽喉。”(二)yè ①阻塞。劉向《新序·雜事》:“雲霞充咽,則奪日月之明。”②聲音阻塞或低微。孟郊《古怨別》:“含情兩相向,欲語氣先咽。”地:
①大地。與“天”相對。《管子·形勢解》:“地生養萬物。”②陸地;地面。《左傳·僖公四年》:“公(晉獻公)至,毒而獻之。公祭之地,地墳(fèn);與犬,犬斃。”(墳:隆起。)③土地;田地。《周禮·地官·載師》:“以廛裡任國中之地,以場圃任園地。”(廛:城市中的空地。國中:指王城之內。)④領土;疆土。《孟子·離婁上》:“爭地以戰,殺人盈野。”⑤地方;場所。《孫子兵法·虛實》:“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⑥處境;地位。《史記·李斯列傳》:“久處卑賤之位,困苦之地。”⑦指境界。齊己《移居西湖作》:“隻待秋聲滌心地,衲衣新洗健形容。”(衲衣:僧衣。)⑧地步。杜甫《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廣》:“議論有餘地,公侯來未遲。”⑨路程。李白《妾薄命》:“長門一步地,不肯暫回車。”⑩通“第”。副詞。但;隻。《漢書·丙吉傳》:“西曹地忍之,此不過污丞相車茵耳。”駢:
①兩馬並駕一車。《尚書大傳》卷一:“命於其君,然後得乘飾車駢馬。”②文句對偶。柳宗元《乞巧文》:“駢四儷六,錦心繡口。”(四、六:每句四字或六字。儷:對偶。)③連接;接合。《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曹共公聞其駢脅,欲觀其裸。”《莊子·駢拇》:“駢拇枝指,出乎性哉!”④副詞。一並。韓愈《馬說》:“(千裡馬)駢死於槽櫪之間。”(櫪:馬槽。)臻:
至;到達。《詩經·大雅·雲漢》:“天降喪亂,饑饉薦臻。”(薦:一再。)《後漢書·馮衍傳》:“元元無聊,饑寒並臻。”[臻臻]茂盛的樣子。王逸《荔枝賦》:“修幹紛錯,綠葉臻臻。”(修:高,長。)陸:
①[名]陸地。周敦頤《愛蓮說》:“水~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②[名]道路。張衡《西京賦》:“復~重閣,轉石成雷。”③[名]高而平的大土山。《楚辭·九嘆·憂苦》:“巡~夷之曲衍兮,幽空虛以寂寞。”④[動]跳躍。《莊子·馬蹄》:“齕草飲水,翹足而~,此馬之真性也。”兼:
①同時具有或得到。《史記·秦始皇本紀》:“皇帝並宇,兼聽萬事。”《孟子·告子上》:“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儀禮·聘禮》:“其實棗蒸栗擇,兼執之以進。”(擇:挑選。)②兩倍;加倍。張衡《西京賦》:“鬻(yù)者兼贏,求者不匱。”(鬻:賣。贏:贏利。)③吞並;兼並。曹操《置屯田令》:“秦人以急農兼天下。”(急農:把農業生產放在重要地位。)《三國志·魏書·郭嘉傳》:“輕兵兼道而出,掩其不意。”(兼道:指加倍趕路。)④盡;竭盡。曾鞏《謝章學士書》:“兼收並采,不遺偏才一曲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