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帳觀渝舞,虹旌獵楚田。”詩句出處:《奉和淮南李相公早秋即事,寄成都武相公》;是唐朝詩人劉禹錫的作品。
八柱共承天,東西別隱然。遠夷爭慕化,真相故臨邊。 並進夔龍位,仍齊龜鶴年。同心舟已濟,造膝璧常聯。 對領專征寄,遙持造物權。鬥牛添氣色,井絡靜氛煙。 獻可通三略,分甘出萬錢。漢南趨節制,趙北賜山川。 玉帳觀渝舞,虹旌獵楚田。步嫌雙綬重,夢入九城偏。 秋雨離情動,新詩樂府傳。聆音還竊抃,不覺撫麼弦。
|
【註釋】:
玉:
①一種質細堅硬而有光澤的美石。《尚書·胤(yìn)征》:“火炎昆岡,玉石俱焚。”(胤:古國名。炎:焚燒。)《詩經·小雅·鶴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攻:制作。)②玉器。《左傳·莊公十年》:“犧牲玉帛,弗敢加也。”(犧牲:祭祀用的牛羊豬。加:增加。指虛報。)③精美珍貴的。葛洪《抱樸子·外篇·詰鮑》:“崇節儉之清風,肅玉食之明禁。”④潔白美好的。鮑照《舞鶴賦》:“疊霜毛而弄影,振玉羽而臨霞。”(羽:羽翼。)⑤相助;培養。《詩經·大雅·民勞》:“王欲玉女,是用大諫。”(用:以。諫:規勸。)玉帳:
①玉飾的帷帳,也作帳幕的美稱。《後漢書·禮儀志》:“司徒至便殿,並聲騎皆從容車~~下。”②主將的帳幕,也泛指軍帳。顏之推《觀我生賦》:“守金城之湯池,轉絳宮之~~。”③指兵書。杜甫《送嚴公入朝》:“空留~~術,愁殺錦城人。”帳:
①床帳或帷帳。《史記·黥佈列傳》:“帳禦飲食從官如漢王居,佈又大喜過望。”②軍用營帳。《史記·項羽本紀》:“即其帳中斬宋義頭。”③登記戶籍、賬目的簿子。《隋書·高祖紀下》:“凡是軍人,可悉屬州縣,墾田籍賬,一與民同。”觀:
(一)①看;觀看。《周易·系辭下》:“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姚鼐《登泰山記》:“是日觀道中石刻。”泛指看。②觀察;細看。《論語·顏淵》:“質直而好義,察顏而觀色。”(質:品質。)③觀賞。范仲淹《嶽陽樓記》:“餘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韓非子·存韓》:“秦王飲食不甘,遊觀不樂。”④顯示;給人看。《左傳·襄公十一年》:“圍鄭,觀兵於南門。”《國語·周語上》:“先王不耀德不觀兵。”⑤景觀或景象。范仲淹《嶽陽樓記》:“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 (二)guàn ①古代宗廟或宮門外兩旁的高建築物。亦稱闕。《左傳·僖公五年》:“遂登觀臺以望。”②臺榭。《後漢書·梁冀傳》:“修繕樓觀,數年乃成。”③京觀的省稱。古代戰勝者為誇耀武功,而把敵人屍骨收集起來,封土成為高大土堆,稱為京觀。許敬業《唐並州都督鄂國公尉遲恭碑》:“封屍築觀,王城於是乂安。”(乂安:太平無事。)④道觀;道教的廟宇。劉禹錫《玄都觀桃花》詩:“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渝:
①改變。《詩經·鄭風·羔裘》:“彼其之子,舍命不渝。”②盈溢;泛濫。劉知幾《史通·稱謂》:“每有所書,必存廟號,何以申勸沮(jǔ)之義,杜渝濫之源者乎?”③古州名。隋改楚州為渝州;宋改為重慶府。④通“輸”。宣泄。《國語·周語上》:“陽氣俱蒸,土膏其動,弗震弗渝,脈其滿眚(shěng),谷乃不殖。”(土膏:土中所含的養分。滿眚:滿溢成實。)⑤水名。在四川省。傅若金《洞庭連天樓》:“南極千峰還楚越,西江眾水混渝巴。”(巴:巴水。)舞:
①舞蹈。《呂氏春秋·孟春》:“命樂正入學習舞。”②跳舞。《論語·八佾》:“季氏八佾(yì)舞於庭。”(佾:八人一行為一佾。)《韓非子·五蠹》:“長袖善舞,多錢善賈(gǔ)。”(賈:經商。)③揮動;擺動。《山海經·海外西經》:“操幹戚以舞。”(操:持。幹、戚:均武器名。)葉夢得《賀新郎》:“吹盡殘花無人見,惟垂楊自舞。”④飛翔。《列子·湯問》:“瓠(hù)巴鼓琴而鳥舞魚躍。”(瓠巴:人名。)⑤玩弄;舞弄(文字、權術等)。《史記·酷吏列傳》:“舞智以禦人。”虹旌:
裝飾彩虹圖案的旗幟。《楚辭·九懷》:“駕八龍兮連蜷,建~~兮威夷。”旌:
①古代用犛或五色羽毛裝飾的一種旗子。《詩經·鄘風·幹旄》:“孑孑幹旌,在浚之城。”(孑孑:特出的樣子。幹:同“竿”,旗桿。浚:春秋時衛邑。)又泛指旗幟。屈原《九歌·國殤》:“旌蔽日兮敵若雲。”《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十三年》:“近來奉辭伐罪,旌旄所指,劉琮束手。”②表彰。《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以志吾過,以旌善人。”(志:記。)張溥《五人墓碑記》:“且立石於其墓之門,以旌其所為。”獵:
①打獵。《詩經· 魏風·伐檀》:“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懸貆兮?”(貆:幼小的貉。)王維《觀獵》:“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②追求;尋求。《法言·學行》:“獵德而得德。”③掠過。李商隱《藥轉》:“風聲偏獵紫蘭叢。”④通“躐(liè)”。踐踏。《荀子·議兵》:“不殺老弱,不獵禾稼。”⑤通“擸(liè)”。攬;捋。《史記· 日者列傳》:“獵纓正襟危坐。”(纓:系於頷下的冠帶。危:端;正。)[獵獵]象聲詞。形容風聲或旗幟等被風吹動的聲音。鮑照《還都道中作》:“獵獵曉風遒。”楚:
①木名。牡荊。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枝幹堅勁,可以作杖。《韓非子·十過》:“公宮之垣,皆以荻蒿楛楚墻之。”②打人的荊條。《禮記·學記》:“夏楚二物,收其威也。”(夏:通“檟”。木名。)③用荊條打。《後漢書·史弼傳》:“命左右引出,楚捶數百。”④痛苦。《史記·文帝本紀》:“何其楚痛而不得也。”⑤整齊。《詩經·小雅·賓之初筵》:“籩豆有楚。”(籩豆:食器。)⑥周朝諸侯國,戰國時為七雄之一。原來在今湖北和湖南一帶,後來擴展到今河南、安徽、江蘇、浙江和四川。後為秦所滅。[楚楚]1. 繁茂的樣子。《詩經·小雅·楚茨》:“楚楚者茨。”(茨:茨藜。)2. 鮮明的樣子。《詩經·曹風·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田:
①種植作物的土地。陶淵明《桃花源記》:“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②耕種田地。《漢書·高帝紀》:“故秦苑囿園池,令民得田之。”③通“畋”。打獵。《韓非子·難一》:“焚林而田,偷取多獸,後必無獸。”④春季打獵和習兵之禮。《周禮 · 春官 · 甸祝》:“甸祝掌四時之田。”⑤古代主管農事的官員,即田峻。《禮記·月令》:“王命佈農事,命田舍東郊。”⑥大鼓。《詩經 · 周頌·有瞽》:“應田縣鼓。”(應:小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