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鼓膠庠薦,牲牢郡邑祠。”詩句出處:《和李六侍禦文宣王廟釋奠作》;是唐朝詩人劉禹錫的作品。
嘆息魯先師,生逢周室卑。有心律天道,無位救陵夷。 歷聘不能用,領徒空爾為。儒風正禮樂,旅象入蓍龜。 西狩非其應,中都安足施。世衰由我賤,泣下為人悲。 遺教光文德,興王葉夢期。土田封後胤,冕服飾虛儀。 鐘鼓膠庠薦,牲牢郡邑祠。聞君喟然嘆,偏在上丁時。
|
【註釋】:
鐘:
一種打擊樂器。《管子·任法》:“鐘鼓竽瑟。”鼓:
①打擊樂器之一。多為圓桶形或扁圓形,中間空,兩端蒙著皮革。《荀子·禮論》:“鐘鼓管磬琴瑟竽笙,所以養耳也。”也指鼓聲。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②擊鼓。《詩經》:“子有鐘鼓,弗鼓弗考。”又擊鼓進軍。《左傳·莊公十年》:“戰於長勺,公將鼓之。”③形狀、功能類似鼓的東西。譚嗣同《仁學》上:“耳有鼓焉,聲入而肖其響,由鼓傳腦而覺為聞。”(肖:相像;類似。)④隆起;凸出。馬中錫《中山狼傳》:“遂鼓吻奮爪以向先生。”⑤敲擊或彈奏(樂器)。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⑥震動;激發。《楚辭·漁父》:“漁父莞(wǎn)爾而笑,鼓枻(yì)而去。”(莞爾:微笑。枻:槳。)⑦用風箱等扇(風)。《三國志·魏書·王粲傳附陳琳》:“今將軍總皇威,握兵要,龍驤(xiāng)虎步,高下在心;以此行事,無異於鼓洪爐以燎毛發。”(驤:馬昂首快跑。)⑧古代夜間計時單位。《資治通鑒·唐憲宗元和十二年》:“四鼓,愬至城下,無一人知者。”(愬:李愬)。膠:
①用動物的皮、角等或樹脂制成的可以黏合器物的物質。《周禮·考工記·弓人》:“膠也者,以為和也。”②拘泥;固守。歐陽修《孫子後序》:“凡人之用智有短長,其施設各異,故或膠其說於偏見。”③粘著。薑夔《一萼紅》:“池面冰膠,墻腰雪老。”④隆盛。《詩經·小雅·隰桑》:“既見君子,德音孔膠。”(孔:很。)⑤黏住。《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膠柱而鼓瑟耳。’”庠:
[名]古代地方學校。《聊齋志異·促織》:“又囑學使,俾人邑~。”薦:
①草席。②牧草。《左傳·襄公四年》:“戎狄薦居。”(薦居:逐牧草而居。)牲:
①供祭祀用的整頭牛。《谷梁傳·哀公元年》:“全曰牲,傷曰牛。”②泛指祭祀及食用的傢畜。《詩經·大雅·雲漢》:“靡神不舉,靡愛斯牲。”③用牲獻祭。《雅述》卷下:“鼓於朝,牲於社,救之也。”牢:
(一)①飼養牲畜的欄圈。《詩經·大雅·公劉》:“執豕於牢。”②作祭品用的牲畜。豬羊牛各一叫太牢,豬羊各一叫少牢。《禮記·王制》:“天子社稷皆太牢,諸侯社稷皆少牢。”③監牢。司馬遷《報任安書》:“故士有畫地為牢,勢不可入。”④堅固。柳宗元《童區寄傳》:“愈束縛牢甚。”⑤公傢發給的糧食。《後漢書·董卓傳》:“牢直不畢,廩賜斷絕,妻子饑凍。”《後漢書·應劭傳》:“多其牢賞。” (二)lào 搜括;擄掠。《後漢書·董卓傳》:“卓縱放兵士,突其廬舍,淫略婦女,剽虜資物,謂之‘搜牢’。”郡:
古代地方行政區劃。周朝縣大郡小,秦朝郡大縣小,漢朝因之。隋唐後,州郡互稱,至明朝而郡廢。白居易《洛中偶作》:“一年巴郡守,半年南宮郎。”(守、郎:皆官名。)賈誼《過秦論》:“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邑:
①國。《左傳·桓公十一年》:“鄖人軍其郊,必不誡,且日虞四邑之至也。”(誡:警戒。虞:料度。四邑:指與鄖相約攻楚的隨、絞、州、蓼四國。)②國都。《左傳·隱公十一年》:“吾先君新邑於此。”(邑:這裡用作動詞。建立國都。)③人聚居的地方。《荀子·大略》:“(禹)過十室之邑必下。”④城鎮。蘇洵《六國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⑤縣的別稱。柳宗元《封建論》:“裂都會而為之郡邑。”⑥通“悒”。愁悶不安。《荀子·解蔽》:“不慕往,不閔來,無憐邑之心。”(閔:憐憫。憐:吝惜。)[邑邑]1.愁悶不安的樣子。《史記·商君列傳》:“安能邑邑待數十百年以成帝王乎?”2.微弱的樣子。劉向《九嘆·遠遊》:“風邑邑而蔽之。”(蔽:遮蔽。)祠:
①春祭。《詩經·小雅· 天保》:“禴(yuè)祠烝嘗。”《漢書·郊祀志》:“此上帝之徵,君其祠之。”②得福謝神。《禮記·曲禮上》:“禱祠祭祀,供給鬼神,非禮不誠不莊。”③祭祀。《漢書·元帝紀》:“祠後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