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鴟烏欲伺隙,遙噪莫敢前。”詩句出處:《有獺吟》;是唐朝詩人劉禹錫的作品。
有獺得嘉魚,自謂天見憐。先祭不敢食,捧鱗望青玄。 人立寒沙上,心專眼悁悁。漁翁以為妖,舉塊投其咽。 呼兒貫魚歸,與獺同烹煎。關關黃金鶚,大翅搖江煙。 下見盈尋魚,投身擘洪連。攫拏隱鱗去,哺雛林嶽巔。 鴟烏欲伺隙,遙噪莫敢前。長居青雲路,彈射無由緣。 何地無江湖,何水無鮪鱣。天意不宰割,菲祭徒虔虔。 空餘知禮重,載在淹中篇。
|
【註釋】:
鴟:
①猛禽名,又叫鷂鷹。《莊子· 秋水》:“鴟得腐鼠。”②用皮革制作的盛酒器。蘇軾《和贈羊長史》:“不特兩鴟酒,肯借一車書。”(特:但,僅。)[鴟鵂(xiū)]貓頭鷹。《莊子·秋水》:“鴟鵂夜撮蚤,察毫末,晝出瞋(chēn)目不見丘山。”(撮:抓。蚤:跳蚤。瞋:睜大。)烏:
①烏鴉。《詩經·邶風·北風》:“莫黑匪烏。”(沒有哪個黑的不是烏鴉。匪:通“非”。)②指代太陽。羅鄴《冬日寄獻庾員外》:“兔缺烏沉欲半年。”(兔:代指月兔。)③黑色。《三國志·魏志·鄧艾傳》:“身披烏衣,手持耒耜(lěisì),以率將士。”(耒耜:農具。率:表率。)④副詞。哪;怎麼。《戰國策·秦策三》:“秦烏能與齊縣衡?”⑤嘆詞;表驚嘆。相當於“啊”。《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烏!謂此邪!”(邪:同“耶”。語氣詞。)亦作“烏乎”、“烏祕”。同“嗚呼”。《左傳·襄公三十年》:“烏乎! 必有此夫!”(有:占有。夫:語氣詞。)欲:
①欲望;願望。又作“慾”。《孟子·離婁下》:“從(縱)耳目之欲。”《孫子兵法·謀攻》:“上下同欲者勝。”②想要。《左傳·隱公元年》:“愛共叔段,欲立之。”《論語·顏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③需要。《齊民要術·耕田》:“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淺。”④副詞。將要;快要。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⑤情欲;貪欲。劉伶《酒德頌》:“不覺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伺:
①偵察;窺探。《史記·封禪書》:“使人微伺得趙綰(wǎn)等奸利事。”(微:暗中。趙綰:人名。)柳宗元《嶺南山行》:“射工巧伺遊人影。”(射工:傳說中毒蟲名。)②守候;侍候;等候。李朝威《柳毅傳》:“凝聽翔立,若有所伺。”[伺候]1.探察;觀察;偵候。《三國志·吳書·全琮傳》:“琮帶甲仗兵,伺候不休。”《南史·朱異傳》:“以伺候人主意。”(人主:君主。)2.守候;候望;等候。韓愈《送李願歸盤谷序》:“伺候於公卿之門。”3.(今讀cì)侍奉;侍候。《太平廣記》:“眾人於庭伺候。”隙:
①墻上裂縫。《左傳·昭公元年》:“墻之隙壞,誰之咎處也?”②泛指一般物體上的裂縫。《關尹子·九藥》:“勿輕小事,小隙沉舟。”③空閑。《左傳·隱公五年》:“皆於農隙講事也。”(講事:習武。)④漏洞;空子。《韓非子·備內》:“相為耳目,以侯主隙。”⑤缺點;過失。《孫子·謀攻》:“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周:周密。)⑥仇怨;隔閡。《戰國策·燕策二》:“以與寡人有隙,遂捐燕而歸趙。”(捐:棄。)⑦鄰接;連接。《漢書·地理志下》:“北隙烏丸、夫餘。”(烏丸、夫餘:古國名。)遙:
①遠。《楚辭·招魂》:“路貫廬江兮左長薄,倚沼畦瀛兮遙望博。”(廬江、長薄:均地名。瀛:池澤。)②長久。白居易《秋夜感懷呈朝中親友》詩:“遙夜涼風楚客悲。”③飄蕩。景差《大招》:“魂魄歸徠,無遠遙隻。”(徠:招來。隻:語氣詞。)[遙遙]1. 遼遠的樣子。陶潛《贈長沙公》:“遙遙三湘,滔滔九江。”2. 長久的樣子。江淹《青苔賦》:“晝遙遙而不暮,夜永永以空長。”3. 搖擺不定的樣子。《楚辭·九章·悲回風》:“漂翻翻其上下兮,翼遙遙其左右。”噪:
①鳥蟲喧叫。杜甫《羌村》:“柴門鳥雀噪,歸客千裡至。”②喧嘩;喧嚷。很多人在一起叫嚷。《北史·流求傳》:“勇者三五人出前跳噪。”(這個意義又寫作“譟”。)③傳揚。李漁《慎鸞交·論心》:“容顏不及他人好,一樣聲名噪。”④毀謗。王充《論衡·累害》:“貞良見妒,高奇見噪。”莫:
①(mu)[名]日落的時候。《禮記·聘義》:“日~人倦。”(“暮”的本字。)②[代]沒有什麼。《莊子·秋水》:“天下之水,~大於海。”③[副]不。《墨子·公輸》:“殺臣,宋~能守,乃可攻也。”敢:
①勇敢;有膽氣。《莊子·盜蹠》:“勇悍果敢,聚眾率兵,此下德也。”《新唐書·石雄傳》:“少為牙校,敢毅善戰,氣蓋軍中。”②敢於;有膽量做某事。《漢書·趙充國傳》:“用兵深入敢戰者吉。”③謙詞。有冒昧的意思。《左傳·宣公十二年》:“敢佈腹心。”(佈腹心:指講出心裡話。)④豈敢;怎敢。《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敬以待命,敢有貳心乎?”前:
(一)①前進;向前。《左傳·昭公元年》:“二執戈者前矣。”②跟“後”相對。1.表示方位在前。李白《望廬山瀑佈二首》之二:“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佈掛前川。”2.表示次序在前。《聊齋志異·狼三則》:“(屠)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3.表示時間在先。《禮記·檀弓上》:“子夏曰:‘我未之前聞也。’”③引導。《儀禮·士虞禮》:“祝前屍出戶。” (二)jiǎn 同“剪”。消滅。《吳子·論將》:“進道易,退道難,可來而前;進道險,退道易,可薄而擊。”(薄:迫近;逼近。)